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唐恍》  第143章

网友:潜水冒个泡 打分:2 [2016-10-20 03:04:05]

宋朝为防武将利用兵权夺位葬送了一个大国应有的战斗力,不过经济倒是搞得蛮好的。

1  

[1楼] 作者回复 [2016-10-20 10:41:28]

宋毕竟得国不正,对武将终止宋一代都是防备的。宋代是个很有意思的时代,武力相对弱,但经济十分发达,市井文化逐渐兴起,又是儒教这颗毒瘤哗哗狂长,很矛盾,又很有意思。
或许真的就是哲学里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明代清代礼教森严,反而诞生了《金瓶梅》这类奇书,唐伯虎的春宫图也是牛逼,《□□》神马的更是多了去了。
天真小朋友看到请回答~~

    [投诉]

[2楼] 网友:秦天真 [2016-10-20 13:32:23]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实很明显能感觉到市井文化的发展,越来越世俗化,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
宋的经济发现好,商业繁荣,但是冗官冗费啊,加上无休止的党争,还有为了抑制武将的各种政策,所以宋的决策力执行力真的是,极其低下啊。折腾来折腾去的,不管是范仲淹的庆历新政还是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以及宋哲宗重新启用章惇,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是都以失败告终。根烂了,能怎么办?党争误国,如果宋神宗或者宋哲宗命长一点,等到变法出了成效,可以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还有的玩,可惜。
另外,经济发达不代表宋朝有钱→_→
实际上,宋朝朝廷其实是捉襟见肘的,财政赤字严重啊。某种程度是像不像明末?

    [投诉]

[3楼] 网友:秦天真 [2016-10-20 13:59:44]

礼教这个问题,我觉得即使是一个朝代也要分不同时期去看。比方说金瓶梅作为研究明代世俗文化的重要资料,其实挺有趣的。女子改嫁不是啥大问题,李瓶儿她们不就掌握了前夫的财产么?
说到礼教,想起了《万历野获编》里的一则,同川浴。
  【同川浴】古云粤中多蜮,因男女同川而浴,乃淫气所生。同川事,余未之信,一日与沈继山司马谈及,沈云:余令番禺时初不知有此风,盖令居廨署,不及见耳。及谪戍神电卫闲居,每饭后群奴皆出,必暮而返,日日皆然,则痛笞之曰:“尔辈亦效权奸,欲弃掷我耶?然不悛如故。一日午饭罢,微伺之,则仆相率出城,因尾之同行,至郭外近河滨,见老少男妇俱解衣入水,拍浮甚乐。弥望不绝,观者如堵,略不羞涩。始知此曹宁受笞而必不肯守舍也。余因问曰:“自此后公将何法以处之?”沈曰:“从此以往,岂但不加箠楚而已,每遇饭饱,则我先群奴出门矣。”因抵掌大笑,此风不知今日尚然否。
沈德符先生和朋友“抵掌大笑”的画面,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所以一概而论的说明朝礼教森严,我不认同哦。

    [投诉]

[4楼] 网友:秦天真 [2016-10-20 14:12:24]

至于小说啊,春宫图之类的,都很正常啊。清代的很多鼻烟壶啊甚至梅瓶什么的,也很多,还有画歪果仁的出口产品。。。(我都看过些什么)
一则是经济发展啊,专职作家出版社印刷产业书铺一条龙,二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啊。
我记得好像是袁枚吧,去世的时候给家人说还有几本未发表的书稿,可以拿去印刷卖钱,这遗产。。。可以看出那时候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历史不是片面的东西,而是非常的繁杂,有很多很多面,一点点了解构造,挺有趣的。

    [投诉]

[5楼] 作者回复 [2016-10-21 14:43:01]

李渔还以为盗版很不开心,打官司来着,也是醉了。
的确,从诗经到离骚汉赋,玄学山水,一直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文学逐渐成为百姓所乐。一方面是越来越接地气,一方面我觉得是百姓识字的比例越来越多,不然看不懂,又哪里来乐子?
这大抵也是大势所趋,做官从王公贵族垄断的制度,到举孝廉的诞生,及至科举逐渐代替九品中正制,士族从老牌到寒门,到彻底打开门阀,也促使许多贫寒子弟读书以改编人生。当然,这其中不是绝对公平,但至少,给出机会。
记得当初参加高考的时候,老师说过一句话,在我们这种省会城市市区考场,基本上是不可能有人担风险去作弊。对于你们来说,这就是唯一一个不用拼爹的公平的机会。
现在想想,感触颇深啊。

    [投诉]

[6楼] 作者回复 [2016-10-21 14:47:49]

明清时代,因为离我们很近,所以很多资料可以去看,也就有十分的乐趣。
程朱理学的兴起,对人思想的束缚几乎可以是空前,绝后嘛,我不说你们也懂。但我觉得这就跟小孩一样,越不让越要,所以冠冕堂皇的禁止,市井里堂而皇之的流传。
丈夫和妻妾在府里露天席地都成,但出了院子,就得一本正经。反正极端矛盾,也极有意思。

    [投诉]

[7楼] 作者回复 [2016-10-21 14:51:09]

宋代经济的确可以,但的确富裕的不是中央。党争问题一直存在,但有机会解决的皇帝都活不上。
我一直都认为如果哲宗活久点,也不说七八十岁,有四十岁,或许会是另一个宋。

    [投诉]

[8楼] 网友:秦天真 [2016-10-23 06:14:29]

别对古代的识字率太乐观了。。。
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是通俗小说,各类演义啊水浒啊是畅销书,所以图书插图非常多,可以脑补我们小时候看的连环画,上面是图,下面是字。图多易懂,销量好啊。

    [投诉]

[9楼] 作者回复 [2016-10-24 09:26:45]

我小时候还有一套那种老式的连环画!内容都不记得讲的什么,可惜没留住,可惜了啊!

    [投诉]

[10楼] 网友:秦天真 [2016-10-24 12:57:45]

我记得我有几本济公传和岳飞传什么的,早就不知道去哪儿了。连环画,哈哈,好久远的东西啊。

    [投诉]

[11楼] 作者回复 [2016-10-26 14:55:49]

年纪大的证明

    [投诉]

[12楼] 网友:秦天真 [2016-10-26 19:50:27]

我才25啊,我觉得我还小呢╮(╯_╰)╭
不过之前看一个视频,里面有人提到花样年华,我第一反应是梁朝伟王家卫,结果弹幕在刷什么别的东西。咦,我好诧异啊,梁朝伟张曼玉的花样年华已经这么老了么?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10-28 14:55:12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