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妙步生莲》  第15章

网友:哥哥 打分:2 [2016-09-18 17:50:31]

我刚看文,感觉文笔很好,原型是孝文帝?其实我对孝文帝改革感觉比较微妙,虽然说历史是正面评价,但是我高中学的时候总感觉全盘汉化不是什么好事?武力减弱了?虽然汉文明发达,可是鲜卑最大的优势是武力,全盘汉化不是否认自己么,而且我总觉得改革的有点太过心急,造成太多弊端,尤其是我看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没存在太久就有点怀疑这场改革太激进了,正面作用应该也有,可是远远不如商鞅变法管仲改革。

2  

[1楼] 作者回复 [2016-09-18 18:00:19]

亲说的没错啊,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就是太过急功近利,而且元宏这个人我觉得他的世家情怀很重,竟然模仿魏晋的门阀制度在鲜卑推行这一套。结果六镇的军官和士兵从待遇不错直接成了下三路,其实他推行的所谓职务世袭还有汉化,在朝廷上都有大臣明确反对的,但是他不听啊,不听吧……三十年后六镇造反,河阴之变,几千的汉族大臣和汉化宗室鲜卑贵族等全部喂鱼去了,结果也证明,这的确是一场失败的变革。他的汉化改革其实是加剧了汉族和鲜卑的矛盾,胡太后时期这个已经拦不住了,河阴之变之后,东西两魏,除去东魏高澄执政仍然汉化之外,都是鲜卑化,在北周时期,哪怕是汉族也被有个鲜卑姓。

2   [投诉]

[2楼] 网友:123 [2018-02-14 18:01:08]

槽多无口,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没存在太久,对,然而隋唐奠基人北周一直也在推行好么,看待历史别太肤浅,张金龙《北魏政治史》送给你

    [投诉]

[3楼] 网友:olo [2019-02-26 13:36:34]

满清也没见推什么汉化,满族贵族自动汉化了

2   [投诉]

[4楼] 网友:君士坦丁堡市长 [2021-10-27 13:09:06]

不汉化没办法了,柔然在漠北崛起,作为草原帝国的北魏,在占据了华北之后,究竟是要继续做一个草原帝国,坐视关中各路汉化胡人暴乱、关东汉人大族坞堡林立,以草原为基本盘羁縻汉化地区的不稳定草原帝国呢?
还是要以汉化地区为基本盘,照抄汉朝、晋朝的制度,羁縻草原呢?
这么一看不就清晰了,草原帝国羁縻中原,那是亘古未有之事,行不行得通都不一定呢。而中原羁縻草原,早有先例可循了,照抄就行了,多简单。这就是游牧政权入主中原后最后必然汉化的一个根本原因。

    [投诉]

[5楼] 网友:君士坦丁堡市长 [2021-10-27 13:13:01]

然而北魏一开始不是这么想的。
北魏前期,立国都于平城,远离中原,对中原采取军镇制度和羁縻统治,尤其是黄河以南地区,基本可视为羁縻。刘宋反攻了,黄河以南地区北魏就不要了。北魏组织兵力南征赶走刘宋了,河南继续就那么扔着,不会真的考虑有效治理的。
这就是以草原帝国为核心,将中原视为猎场的一种游牧帝国式的羁縻。
然而这种破天荒的举措,自然是不长久的。
为什么呢,草原新帝国崛起了,从代北鲜卑分离出来的柔然人迅速崛起,统治了蒙古高原。这就相当于啥,釜底抽薪。你立国的根本不就是草原各部嘛,我把你的根本给抽了。
而华北地区呢,南方的刘宋、萧齐不断侵扰,关中几乎每年都有汉化胡人起兵造反,河北的汉人高门士族坞堡林立,你的大军一撤,人家立刻会扶持新的代理人做中原皇帝。
所以这时候北魏要不然一心对付柔然,好好做一个草原帝国,放弃整个华北。要不然就放弃草原,一心经营华北。
如果偏要两边都不放弃呢,那也简单,亡国灭种就行了。

    [投诉]

[6楼] 网友:君士坦丁堡市长 [2021-10-27 13:15:16]

在冯太后主导下,北魏找到了“汉化”的关键所在。
那就是既然强龙不压地头蛇,那我就把自己变成地头蛇。
于是,北魏鲜卑贵族就和关东汉人士族看对上了眼儿,两者互相扶持,形成了新的高门士族。在孝文帝的骗局之下,大批的鲜卑贵族被忽悠到洛阳,以强迫手段逼使他们汉化成高门士族,这就是北魏汉化的核心。
汉化,不是简单地变鲜卑为汉族。
而是鲜卑贵族变成汉人高门。
鲜卑百姓变成汉人百姓。
于前者而言,鲜卑贵族变成汉人高门,不过是换几件衣服,或者学几句汉语的问题,逆反心理再大,也触及不了根本利益。
而于后者而言呢,北魏在汉化之前可是民族压迫政权啊,鲜卑百姓可以通过军功诸部晋升,拥有一些汉人百姓没有的特权。你这一下把人家从享受特权的民族变成纯屁民了,谁会愿意?
尤其是在还六镇边塞跟柔然人浴血奋战的各路自认为是帝国主体民族、高贵的鲜卑人的各路阿兵哥(虽然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丁零人等杂胡、甚至有很多是汉人)。
假如你是一个六镇汉人,自甘堕落做胡人多年了,就为了享受做统治阶级的待遇,尼玛一夜回到解放前,你乐意?
假如你是一个六镇杂胡,自称鲜卑好几代了,但却被鲜卑人常年歧视,就为了享受做统治阶级的待遇你甘心做鲜卑贵族的炮灰,尼玛一夜回到解放前了,你乐意?
虽然北魏的汉化改革,是考虑到这些屁民屌丝的,汉化政策中也放开了对国内各民族的上升途径,表示一视同仁了。但对于北魏这个长期有军事无行政,内政一塌糊涂的强盗式掠夺帝国而言。这些政策能落实?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
鲜卑贵族成了高门士族,虽然有点口嫌体正直的不大乐意,但慢慢习惯了,洛阳气候比平城好多了。
来源于各种民族的鲜卑军人,本来享受“国人”待遇,忽然一夜之间变成屁民了。
你说反不反?

    [投诉]

[7楼] 网友:君士坦丁堡市长 [2021-10-27 13:15:30]

而北魏除了汉化之外,再有没有其他出路了?
答:没了。
柔然或者突厥取代其草原帝国位置,汉人或者各路汉化胡人将其赶出华北,这才是历史该有的轨迹。
汉化至少还让北魏死的没这么惨。

    [投诉]

[8楼] 作者回复 [2021-12-31 07:40:19]

他汉化的太急太快,而且魏晋好的不好的全都拿过来了,尚书的儿子还是尚书,这个连汉臣在他汉化改革的时候都提过,说这个不行,结果孝文帝自己打岔过去了。他留下的烂摊子到了胡太后的时候彻底爆发,不会真的以为六镇没事就造反玩一玩吧?清朝等朝代的汉化那是潜移默化到了最后满语会说的贵族都没几个。

2   [投诉]

[9楼] 作者回复 [2021-12-31 07:53:41]

其实这个几年前的评论说的没错,的确是太快太急,很多照搬,然后激化六镇和洛阳矛盾,引起鲜卑对汉化的大反扑,而鲜卑等民族它一直是到唐朝才彻底汉化完毕 ,是说他改革的太急,不是说他汉化不对。当时汉臣自己都觉得操之过急,里头有隐患。然后十几年后就真的爆发了。说汉化让北魏死的好看一些的,那真的是为了反驳而反驳,它的那个灭亡真的没看出来有啥死的更好看的,感觉惨不拉几才是真的 河阴之乱之后,他的汉化就基本上那样了,东魏西魏,汉化改革彻底失败这些改革要看它的执行情况以及执行最后带来的结果有没有达到制定的最初目的,我想孝文帝他火烧火燎搞改革应该也不是想给自家挖坟坑的吧?从他最终结果来看,就是有问题以及汉化失败了。不过到了唐朝,也没见到有啥强制措施,鲜卑匈奴等自然而然融合到汉族里,这也很奇妙的一个事。

1   [投诉]

[10楼] 作者回复 [2021-12-31 12:53:12]

少民政权想要在中原站稳脚跟,必须要经过汉化。这不管是哪个少民,包括后面的辽金都是一样的。但是他主要是太快太操之过急,以及照搬。这个我自己之前说过汉臣对孝文帝的做法都是保持怀疑和进谏态度。后面六镇和洛阳的矛盾是日渐激烈,河阴之乱之后,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已经完全失败。不是说他汉化不对,而是说他做这个事的时候,他做事的方式不对。
北周开始是完全的反汉化,到了后面才再次汉化,之前胡化非常严重,连杨坚李渊他们家,一个挂着普六茹,一个挂着大野的鲜卑姓氏,到后面才改过来的。这个汉化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到了隋朝,都还有鲜卑士兵欺压汉人士兵的事。
另外三年前的那个一楼傻逼,我当时看你时不时就要别人去看什么书,我看你先去治一下你的脑子才是真要紧的。我说的什么意思你都搞不懂。这段历史你才该多去看看,脑子没东西不要出来舞!我还说有史学家觉得冯幽后是被魏宗室给害的,你肯认吗?!

    [投诉]

[11楼] 作者回复 [2021-12-31 13:31:25]

有时候是真的相当的哭笑不得,否定了其中一点,在某些人眼里就等于是全盘否定。当初是不想纠缠,现在是有点忍不住了。而且再往里说,汉化不是从元宏开始的,从他的那些先辈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没他一脚油门踩到底。更好笑的是,有人不知道东魏西魏的反汉化和胡化横行,就来吵着要我去看书?

    [投诉]

[12楼] 作者回复 [2021-12-31 16:18:12]

另外那个一楼傻逼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还说过孝文帝废后另立是政治举措,还叫我去看啥书,我可以很负责告诉你,你脑子里就是一团不明物。说实话孝文帝废后的原因翻来倒去根本就看出任何因为政治原因废后,相反魏书还很同情冯废后,小冯自己也认为自己无过,哪怕被废也以皇后身份自持。而且两个全都是冯家的,全是庶出,有啥区别么?我看有人说因为小冯掺和到废太子北逃造反的事。真他妈的乱说,真掺和进去,依照元宏连亲儿子都能杀的尿性,她根本就活不到去当尼姑!就是要她腾位置出来让道而已。

1   [投诉]

[13楼] 作者回复 [2021-12-31 16:21:53]

魏书对于冯废后的记载都能看出记载者对她的同情,原因几乎全归结到冯幽后对着元宏说她坏话。说实话,要是元宏没那心思,大冯说上一箩筐也没用。至于说废后一年才立,我还看到元宏废后另立的时候,提出大冯,朝臣反对,委婉说要不要占卜确定一下,元宏直接了当说,大冯是奶奶的侄女,身份合适就这么定了。

1   [投诉]

[14楼] 作者回复 [2021-12-31 19:48:24]

突然想起来,六镇的可不仅仅只有鲜卑人,还有汉人。那个地方是个多民族集聚地。

    [投诉]

[15楼] 作者回复 [2022-01-15 14:02:03]

哦,对了,三年前的那个小傻子,我当时看你购买栏是完全没有,我猜测你那时候应该是个中学生,三年后不知道你有没有考上大学。但非常肯定的就是,你一定是个年纪比较小的小孩子,没有什么感情经历。你拿元宏骂大冯的“老妪”进行攻击,但是我觉得这群小孩子有时候蠢到天真可爱,对男人你不要看他说什么,你要看他做了什么。有时候我在一些帖子看到你们这种人断章取义的挖苦觉得真的连反驳都没有必要,大冯她这个人她所犯的已经不仅仅是出轨,她还涉及到了巫蛊,巫蛊这个罪行在封建社会那是非常严重的,后妃一旦粘上巫蛊,连自己带全家可以死几个来回。她和她妈咒元宏去死,实锤了,元宏气的骂这老太婆要拿刀捅我。骂完之后他如果真的是怒不可遏,那么应该是把她和她妈给处理了。如果嫌弃名声不好听,那么只要他示意下去,下面的人会替他去做。论不废而废,如何逼死一个皇后,乾隆继后是个非常好的例子。元宏嘴里说要大冯有点良知晓得自己去自杀,然后她皇后待遇依旧,嫔妃见到她依然下跪磕头。这就是希望她赶紧自我了断?元宏一直到自己真的不行了,才要赐死她,如果他还能一直活下去呢?
小孩子是真的可可爱爱没得脑袋。也不知道三年之后你有没有考上学校。
而且这段关系从她进宫也是元宏主动,她出宫之后他主动寻访过几次,废后魏书说是大冯说废后坏话,但是如果元宏自己没这个意思,大冯还能拿着刀子架在他脖子上逼他?另外大冯也约束他和其他妃子见面,后面基本上妃子都见不着他了,元宏嘴上嘟嘟囔囔抱怨两句,然后他就没然后了。我觉得你们特别蠢的一点就是,她能成事,能上位,元宏是其中不可或缺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做皇后也好,好妒也罢,元宏都是配合她的。就连配彭城公主嫁给她弟弟,他也是点头答应了。北魏那时候,做驸马,是入仕的一条途径。当时朝堂都对元宏宠她有不满和好奇,问他为什么喜欢大冯,他说因为我不忍心舍弃旧人,废后都能冷笑出声。
成就她的是元宏,早就废后悲剧的也是元宏。其实我倒是很佩服大冯搞皇帝的勇气,和向往权力的野望。就是脑子是真的不聪明,可以说得上是个漂亮傻瓜,她没有她姑姑的政治头脑,当时的那个环境也不是她姑姑当时那个环境了,元恪从后面的所作所为来看,他明显就不是个善茬,不排除他和大冯指尖的母慈子孝是不是做戏。而宗室们更是和她积怨甚重,就算她偷汉子的事没东窗事发,能不能干的过这两方人马,那都不好讲的。

3   [投诉]

[16楼] 作者回复 [2022-01-19 12:21:44]

另外还有那个发了几个说元宏汉化改革如何如何的,我跳跃的看了几下,就挑出好几个错误,基本上感觉就是粉丝的狡辩。你自己去了解一下诸元在北魏灭亡时候的惨烈,你嘴里还能不能说出你说的那些话。

    [投诉]

[17楼] 作者回复 [2022-01-25 14:04:10]

在兔区看到个傻逼精神病,一个劲说大冯因为自己姓冯才能做皇后。就是我说的断章取义,说实话,大冯受宠没必要踩她,我看魏书记载的是明明确确的“专宠朝夕”,而且我看过魏书记载,元宏其实是属意大冯去做元恪的养母,至于说皇后待遇减半,我特意去看,真是佩服你们这群人断章取义的本事,把粉圈那套用过来,那里头记载的是整个后宫都跟着减掉一半的用度。估摸是国库吃紧,然后后宫减掉用度来省钱。还说因为她姓冯她才能继续活了那么几个月,我真是不知道你们的脑子到底是什么构造了,冯家那时候恐怕是最想要她们母女两个赶紧死的。大冯是属于皇权范围内的,皇帝不开口没暗示,谁也不能越过他去处理的。
如果你们愣是觉得,她依然享受皇后待遇,妃子给她磕头,还能嚷嚷要天子妇亲面对这种理直气壮的话,是元宏下定决心逼死她的表现,你们该和兔区的那个大傻逼一样。去好好洗洗脑袋。

1   [投诉]

[18楼] 网友:君士坦丁堡市长 [2022-03-12 10:01:12]

神他妈粉丝 我只是个历史爱好者 看法不同讨论就是了 直接把别人打成狡辩还安奇怪的粉籍是什么鬼 我也没说孝文帝改革干得好 只是觉得不得不改的东西 宥于时代局限性改得不尽人意也没必要太打他 历史是螺旋上升的 这种表示出愿意合作的姿态就是比之前搞屠杀和民族仇杀的贵物进步啊 那放眼世界游牧封建化就是必经历程 改革导致武力减弱又是什么早年狼图腾的流毒 游牧随时可以拉出骑兵战争发动成本低 转封建体制肯定不能再继续不想改革可以啊 不能建立定居 中亚草原上那么多旋起旋灭的汗国全是例子

    [投诉]

[19楼] 作者回复 [2022-03-14 12:21:40]

汉化让北魏死的好看一些,我承认看到的时候懵逼了下。不知道河阴之变胡太后满朝文武的死相,以及西魏东魏灭亡的时候诛杀诸元,杀到河水鱼肚子里全都有人指甲,老百姓吓得不敢吃鱼。这种程度算不算是汉化带来的福音。
另外你到现在还是抓住我说汉化不对,我的意思是游牧民族入住中原,如果想要久,汉化是个必须要走的过程。但孝文帝在于过于急功近利,门阀政治全数照搬。门阀在西晋末期是闹出了乱子来的,在南朝也一直在被冲击。
而且他举行改革的时候,汉臣明确对这一方面提出反对和质疑‘尚书的儿子也做尚书,怎么才能知道他有没有这个才能?’
要改革,要实行个制度,当然行,但是要看看它在之前实行过程是个什么样的,活例子在前面摆着!朝堂也有人提出了反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而不是全体照搬,尤其已经有例子在前,更是需要借鉴。
用评价政策的方法,那就是整个政策有没有实行下去,有没有取得这个政策预期的政治期望和政治结果。
那么请说说看,从这一方面来看,有没有达到他的政治目的?
要知道北魏之前就一直在汉化过程中哦。要知道北魏一开始做官连个俸禄都没有,慢慢的学汉人。
改革就是要去芜存菁,而不是全都一块拿来,一脚油门踩到底。最后落了个分崩离析的结局。

    [投诉]

[20楼] 作者回复 [2022-03-14 12:29:29]

孝文帝为了保证六镇战斗力,汉化是没有到六镇的。不仅没有,那边是到那里的汉人反而被鲜卑化。

    [投诉]

[21楼] 作者回复 [2022-03-14 12:34:25]

北魏的汉化一直都在有,一直都在进行,这个要记住。一脚油门踩到底,结果把自家玩完的,可不是他前面那些奶奶祖爷爷们。

    [投诉]

[22楼] 作者回复 [2022-03-14 12:41:12]

其实我蛮好奇,你到底是从哪里的出来我觉得北魏汉化是不对的,不利于统治的结论??我一直觉得是他搞门阀那套以及太过急功近利的大锅。
不过尔朱荣的确是北魏自己养出来的,他就是在六镇起义里捞够了人,以至于他后面有了本钱。

1   [投诉]

[23楼] 作者回复 [2022-03-14 12:44:21]

至于说焚寂,是因为那句汉化让元家那些人的好看一些,实在是不知道这个结论是从何而来的……这滤镜是太厚了。

    [投诉]

[24楼] 作者回复 [2022-03-15 07:09:28]

不会以为北魏的汉化全是孝文帝一个人做的吧?另外我反对的是他搞得汉化里的门阀化,扩大到说我反对整个汉化措施,只能说还真有意思啊

    [投诉]

[25楼] 作者回复 [2022-07-13 13:29:49]

评价一个改革的成功失败,看的就是他有没有达到他当初设定的改革目的。这个是最根本的。其他的说破天了都是没用。

    [投诉]

[26楼] 作者回复 [2022-07-18 16:23:44]

就说他的改革有没有达到维护北魏统治,这么一个方面来说。这个结果有没有达到。

    [投诉]

[27楼] 作者回复 [2022-07-24 17:11:04]

那个123,我当初看你在其他读者楼层下的留言,言语极其恶毒。我也懒得一个个去翻留言了。就在这儿告诉你一件事:你小小年纪倒是觉得老天都得听你的,小心别人没事,你自己发的诅咒先一步在你身上实现。

    [投诉]

[28楼] 作者回复 [2022-08-29 19:45:34] 来自湖南

我曾经在b站的关于南北朝的视频看到一个留言,说北魏面临的是民族问题。南朝面临的是阶级问题。各自都有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改革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原有基础上再加一个致命因素。漂亮话谁都会说,洋洋洒洒说了那么多问题,还把锅扣到六镇的头上,说六镇是地方地头蛇顽固势力。六镇表示自己可老无辜了。这难道不是北魏统治者自己搞改革,自己制定错了政策搞出来的么?

    [投诉]

[29楼] 作者回复 [2022-09-09 16:51:19] 来自湖南

我一直说的是门阀制度,结果你说了半天牛头不对马嘴的话。如果门阀制度真的如你所说那么重要,为什么北魏被六镇给掀翻了?不就是说明北魏的政策改革有误,以及失败了。

    [投诉]

[30楼] 网友:62172295 [2022-09-16 18:25:49] 来自山东

插句题外话,这是我见过的最精彩的评论,没有之一,我看的时候以为这是某个历史论坛,真的,我怕不是看了个假小说

3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27 17:44:50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