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外星老皇姑》  第3章

网友:路人甲 打分:0 [2014-10-29 12:56:57]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虽然用在这会有些夸张,小皇帝的舅舅看来是个很严格守礼的人,不然也不会逼女主穿鞋子之类的了,那他听到小皇帝总是用我自称,不去纠正吗? 这一点细节作者不知道想过没……毕竟是古代背景,称呼什么的,也是很重要的,皇上的自称,更是如此了

   

[1楼] 网友:羽林郎 [2014-10-29 17:31:38]

皇帝自称我是很平常的,朕只有下诏的时候才用,而且不是一定要用

    [投诉]

[2楼] 网友:云杉 [2014-10-29 19:09:33]

楼上...“朕”作为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不是只有下诏才用的好吧 - -

    [投诉]

[3楼] 网友:羽林郎 [2014-10-29 19:48:03]

我说的不严谨,但朕在日常对话中真的不常用,真的是非常正式的场合才用,不是皇帝就要口口声声朕的,唐代皇帝会自称朕,也有我和吾的,皇太后自称朕的例子也有,不过是这个皇太后是武则天就……

    [投诉]

[4楼] 网友:羽林郎 [2014-10-29 19:51:11]

下诏时用朕是皇太后的专利,不是皇帝我说错了,汉书.郊祀志下》记载:“皇太后诏有司曰:‘未见皇孙,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朕甚悼焉。’”《汉书.王莽传》记载:“太后以为至诚,乃下诏曰:‘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

    [投诉]

[5楼] 网友:羽林郎 [2014-10-29 19:52:46]

公开严肃场合称“朕”,生活中未必如此。
史官们写史的时候喜欢按照礼制加工帝王言论,使之尽量往“朕、孤、寡”上靠拢,但是大量笔记小说和一手史料里,都有帝王在不那么严肃的非正式场合里自称“我”“吾”甚至“奴”的记载。
举一条很有代表性的材料,唐代一手史料、记述魏征进谏故事的《魏郑公谏录》里,有这么一段:有人对李世民说很多高官大臣都看不起他的宝贝儿子李泰,性子爆耳根软的李二就大怒跳脚,把三品以上大臣叫来骂: “我有一口语,欲向卿等道:往前天子是天子,今时天子即非天子邪?往前天子儿是天子儿,今天子儿即非天子儿邪?我见隋家诸王,一品以下皆不免其踬顿,我自不许儿子纵横,卿等何为蔑我儿邪?我若教之,岂不能折辱卿等?”
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抱怨大臣们不够尊敬他这个天子,以及他的儿子们(当然后果是被魏征一顿板砖抽回去蹲墙角反省)。虽然内容其实是跟皇家礼制很有关系的,但因为开篇点明了“口语”,即“不论君臣礼节的大实话、心里话”,他就通篇都用“我”,而不是“朕”。

    [投诉]

[6楼] 作者回复 [2014-10-30 16:55:42]

为此,我解释一句,我还是朕,都是有迹可循的,小皇帝面对别人自称皇帝,自称朕,这是他的心路历程,仔细看就会发现,在姑姑面前,他就是一直是我,开始在舅舅面前也是,依赖着舅舅直到长大,他在他面前才君臣有别,至于姑姑,长大以后他完全是在失控的时候,故意才自称皇帝以身份压制她,平常讨贱的时候都是我我我的啦!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24 17:04:04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