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魔加54% 打分:2 [2014-05-11 12:21:56]
清朝的太监是不准识字的,特别是跟皇帝贴身服侍的,就更忌讳读书识字这条,这是清朝吸取明朝亡于太监弄权误国的教训,明朝的太监定位是做皇帝的铺助,所以皇宫里专门有教小太监读书练武的地方,培养出来的很多大太监或者饱读诗书,或者善于带兵,总之明朝的太监是皇家的内臣,而朝上的大臣是外臣,皇帝就是用太监们和大臣们斗法取得平衡。而清朝觉得明朝亡国之因在太监权力太大,所以完全只把太监当奴隶用,贴身服侍的宫女太监一律不要识字的,所以清朝包衣家的女孩子在家都不教识字的,教了的也要装不会,现在四阿哥这样公然赏苏培盛诗书,还要他背书学字……这不是害他吗。不管是皇帝还是佟妃德妃知道了,肯定都是会把苏培盛赶离四阿哥身边的。
[1楼] 作者回复 [2014-05-11 13:44:43]
清朝前期确实对太监严加看管,康熙爷说过大清永记宦官之祸。不过清朝太监严禁参政,却不是严禁识字的。只不过清朝没有像明朝一样特意地培训太监,但伺候主子的上差太监还是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因为清朝太监仍负责传奉内务方面的谕旨,办理与内务府各机构来往文件的职责,如果不识字的话怎么宣旨呢。苏培盛无疑要是四阿哥身边最得力的太监了,他以后不仅要接触四阿哥库房账册,还可能担任四阿哥子嗣的谙达太监,如果没有文化水平这些事都是做不了的。不过大方向来看,数量最多的小太监多是不识字的,因为他们没有人教或培训。谢谢亲,提出疑问哦~~~~
4 [投诉]
[2楼] 网友:魔加54% [2014-05-12 04:34:47]
据说清朝的太监去传旨都是事先让人读给他听,硬背下来的。
[投诉]
[3楼] 作者回复 [2014-05-12 09:10:16]
不只是谕旨,还有其他杂物,像是看管库房,登记造册等。至于谕旨纯背下来,这个可能性太小了,皇上一天要颁多少圣旨,特别是重大节庆什么的,哪条谕令都不能耽搁,哪有时间给太监背下来啊,而且宣错圣旨是大罪,任凭哪个太监也不敢一个字不认识,全凭背诵宣旨啊。禁止太监识字其实明朱元璋定下的,但明中期就打破了。清朝谨记宦官之祸,严禁宦官参政,但确实没有严禁识字这一说。不过没有像明后期特意培训太监,所以太监中识字的比较少,大家也就觉得太监都不识字了
1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魔加
54% 打分:2 [2014-05-11 12:21:56]
清朝的太监是不准识字的,特别是跟皇帝贴身服侍的,就更忌讳读书识字这条,这是清朝吸取明朝亡于太监弄权误国的教训,明朝的太监定位是做皇帝的铺助,所以皇宫里专门有教小太监读书练武的地方,培养出来的很多大太监或者饱读诗书,或者善于带兵,总之明朝的太监是皇家的内臣,而朝上的大臣是外臣,皇帝就是用太监们和大臣们斗法取得平衡。而清朝觉得明朝亡国之因在太监权力太大,所以完全只把太监当奴隶用,贴身服侍的宫女太监一律不要识字的,所以清朝包衣家的女孩子在家都不教识字的,教了的也要装不会,现在四阿哥这样公然赏苏培盛诗书,还要他背书学字……这不是害他吗。不管是皇帝还是佟妃德妃知道了,肯定都是会把苏培盛赶离四阿哥身边的。
[1楼] 作者回复 [2014-05-11 13:44:43]
清朝前期确实对太监严加看管,康熙爷说过大清永记宦官之祸。不过清朝太监严禁参政,却不是严禁识字的。只不过清朝没有像明朝一样特意地培训太监,但伺候主子的上差太监还是要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因为清朝太监仍负责传奉内务方面的谕旨,办理与内务府各机构来往文件的职责,如果不识字的话怎么宣旨呢。苏培盛无疑要是四阿哥身边最得力的太监了,他以后不仅要接触四阿哥库房账册,还可能担任四阿哥子嗣的谙达太监,如果没有文化水平这些事都是做不了的。不过大方向来看,数量最多的小太监多是不识字的,因为他们没有人教或培训。谢谢亲,提出疑问哦~~~~
4 [投诉]
[2楼] 网友:魔加
54% [2014-05-12 04:34:47]
据说清朝的太监去传旨都是事先让人读给他听,硬背下来的。
[投诉]
[3楼] 作者回复 [2014-05-12 09:10:16]
不只是谕旨,还有其他杂物,像是看管库房,登记造册等。至于谕旨纯背下来,这个可能性太小了,皇上一天要颁多少圣旨,特别是重大节庆什么的,哪条谕令都不能耽搁,哪有时间给太监背下来啊,而且宣错圣旨是大罪,任凭哪个太监也不敢一个字不认识,全凭背诵宣旨啊。禁止太监识字其实明朱元璋定下的,但明中期就打破了。清朝谨记宦官之祸,严禁宦官参政,但确实没有严禁识字这一说。不过没有像明后期特意培训太监,所以太监中识字的比较少,大家也就觉得太监都不识字了
1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