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错落》  第6章

网友:彼岸无花 打分:2 [2007-11-10 22:49:22]


舜的文章以前还是读过一些的,文笔不错。尤其是有些构思非常精巧,常常让人击掌而赞,拍案叫绝!前些日子,有幸拜读了新作《错落》,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写些感受与大家共同交流。
其实,我这个人即使心里颇有感触,多数情况下也只会“敝帚自珍”,很少落笔成文,唯恐自己言不致密,词不达意,以至贻笑大方,见之羞赧。加之自己一直专攻理工,长期疏于写作,文笔渐拙,难入名家法眼,然而抛砖引玉,倒也未可知!
主题
起初还真以为这是一篇“不伦之恋”的言情小说,不过后来越看越觉得这样的定义有失偏颇。“没有父亲的童年,疲惫的母亲,孤独的哥哥,同样孤独的她”——子珺和子玥从小就失去了父爱,而子玥是子珺身边唯一能让她感到一丝父爱般温暖的人,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子珺才会敬仰、爱慕子珺,其实与其说是爱慕,倒不如定义为一种依恋,一种对父爱般关爱的依恋。
子珺与子玥间的每次接触,都是发于情而止于理,似乎很难找到一点“不伦”的痕迹。尽管千舜在后来写到“子珺告诉自己,在22岁完结之际,我彻底爱上了关心照顾我多年的哥哥”(第8章),然而我依然无法将这种“爱”定格为一种恋人之爱,哥哥对子珺多年的关爱,妹妹对子玥多年的依恋,多年的依恋自然形成了一种“习惯”,习惯于被哥哥关心爱抚,习惯于和哥哥一起走过孤独的童年,习惯于哥哥像父亲一般舔舐自己的伤痛,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子珺,对子玥的依恋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深埋心底,子珺就像是生活在一张密封的情网中,一张用自己对哥哥的依恋编织的情网,这种“情”是兄妹之情,绝非恋人之爱,这就像是两条平行的直线,即使彼此的距离再接近,也永远没有相交的可能!这种所谓的“不伦之恋”其实就是妹妹对哥哥的极度依恋!
楸的出现似乎在这张密封的“网”中撕了一个缺口,于是曾经照顾子珺的哥哥如今却将自己的“爱”分给了楸。子珺对哥哥极度的依恋其实是霸道或者说是垄断性的,她无法接受别人与自己共同分享子玥的爱,于是子珺想着是楸从自己眼前抢走了哥哥。“她也无法恨她,只是觉得,若是哥哥的女朋友,确实应当是她啊”(第8章),再次应证了这不是不伦之恋,发于情而止于理!我觉得千舜把握的很好,句句说着这是不伦之恋,可却处处暗示这是兄妹之情,而子珺每次萦绕心头的不伦之念却总是合情合理,从没有冲破兄妹关系这个大的前提!
童年时代对哥哥产生的极度依恋,让子珺即使在见到蘩之后都无法割舍,可终归还是那句话“发于情而止于理”,于是“砸碎那只冰冷的手模,然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在“错落”中终于找到了各自的定位!
语言描写
有句俗话这样说“新手写情节,老手写感情”。这篇《错落》,可以说没有什么曲折的故事情节,但是千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写不时的感染着我们。多个场景中千舜通过环境烘托,心理描写将人物性格描写的比较到位。子珺想为哥哥买礼物那一段,千舜浓墨重彩的写子珺的心理活动,很细腻,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威廉•W•韦斯特曾这样说“活跃的、生动的图象--好的描写包含着能使你看见并深深记住的图画”,我觉得在千舜的文章中我看到了这一点。文章中在语方面还有很多出彩的地方。
首先是文章题目的拟定,以“错落”为题,我个人以为很不错,这种感情就是边缘、模糊的,然而虽有“错”,却最终“落”——“砸碎那只冰冷的手模,然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最终有了各自的定位!
“于是他们是孤独的”(第一章)千舜开始就埋下了伏笔,可以说以后的感情发展皆因“孤独”引起。“女孩几乎已经忘记了关于父亲的一切,他五年前死于车祸,因为自己和哥哥都姓林,所以她知道父亲也姓林”,我觉得这几句描写非常独到!父亲的姓氏居然是通过自己和哥哥的姓氏推测出来的。自然就说明了两个孩子从小失去父爱,脑海中没有留下父亲的任何信息,甚至是姓氏。侧面描写非常成功,千舜的文笔功底可见一斑!
“八月,子玥的生日。十四岁生日”,这里本来一句话就可以交代信息要点——子玥的十四岁生日。可是千舜分成两个短句来写,突出强调“十四岁生日”,细节彰显笔法老道!此外,文章开始几个章节,千舜对环境的描写烘托人物心理及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也很成功,“立秋已经二十多天了,子玥和子珺也快开学了。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凉” “秋雨就这样淅淅沥沥的继续”……秋的间断性描写,恰似文章的一根隐线,如果可以贯穿始终,我觉得是很不错的选择。不过作者后来没有再提到“秋”,信笔写来,倒也来的自然、亲切!
最后简单谈谈我觉得文章中可能需要改进的几个地方:虽然是短篇小说,但是有几个地方我还是觉得发展太快,“看看眼前的男子,与过去一样的瘦弱,但却已经带着成熟的气质,那样的一张脸,……小珺,想考哪所大学?子珺一愣,××理工……”,譬如说这一处,母亲新逝,兄妹二人应该是万分悲痛,怎么突然来了这么一段,与实际生活相差较大。再有就是,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性对一篇小说的成败还是至关重要的,千舜以后可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不吝笔墨。当然这些都是我的个人观点,倘若言语不当有损大作精髓,还企见谅。
小癖不足以损大气,短龀不足以类长才,总体来看,《错落》在同龄人的同类文章中堪称上品。
草成芜句,文中诸多不妥之处尚企与大家一同商榷。
期待拜读千舜更精彩的文章!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15 12:54:04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