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至爱吾爱》  第107章

网友:钟凝 打分:0 [2008-06-17 13:49:53]

一些个人看法。
一, 胤禩的为人到底如何?
他生性聪慧天赋极高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雍正在责其罪状时亦有言:“胤禩若肯实心办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63】;“胤禩较朕诸弟,颇有办事之才”【64】;“胤禩为人聪明强干,谦洁自矢,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65】;甚至承认自己的才力也只是“能与相当”【66】。这些出自视他如水火的雍正之口,是很有说服力的。
同时请参见雍正对胤禩的训责,其中多次申斥他凡事减省,是为诡诈。但若细辨,不难从中发现他提议节省修建康熙陵寝的人夫、马匹、钱粮,以及监造的列祖神牌“漆流金驳”、以破纸书写奏章、破损桌案安奉祝版、“皇上乘舆法物,以断钉薄板为之,更衣幄次,以污油恶漆涂之”、以縻费口粮为由,阻拦科乐沁王公前来叩谒康熙帝梓宫等事【67】,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他对这些奢费人力物力的繁礼的改革,尽可能的务实避虚,以节约朝廷财力,确实是具有长远政治眼光的做法,证明了他对政务处理确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与能力,只可惜却一一成了他不忠不孝的罪状。
而康熙朝多数满汉大臣、皇族宗亲都与之交结,也绝不是曲意结党便能换得来的。他常被人称赞“朴实、正气”,广有善缘。可见待人处事之风,确实优于诸弟兄。
但胤禩也有手段老辣、刑罚责众的时候,比如痛打御史永泰【68】、立毙护军九十六【69】等事,也显出暴躁肆意的性格背面。
因此,称胤禩为“佛”确为过誉,他也有许多常人易犯的毛病,如早年命他人为己练字便是一例。但他也绝不是如某些后人杜撰的野史中那样的道貌岸然之小人。雍达智慧,善忍平和,偶有急躁,可大致概括矣。
二, 胤禩在雍正朝为何任其宰割不作反抗?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分两点看的。
首先,雍正登极之初,便将与胤禩亲近、可为其左膀右臂的人悉数抽走。胤禟去了西宁;胤礻我被遣护送已故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龛座回喀尔喀蒙古;胤禵留在遵化守陵;鄂伦岱去军前并办理驿站事务;将苏努革爵;将七十革职;阿尔松阿亦被革职;裕亲王保泰被革去亲王;佛格、汝福均交宗人府监禁等等,使得胤禩纵有心为乱,也无力回天。
其次,胤禩此时根本不想在以牺牲整个清廷利益为代价的基础上与雍正为敌。当时朝局可谓是内忧外患,无论如何也经不起折腾了,稍有闪失,便会断送了大清王朝的江山。这是胤禩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的。他深知朝局安定的重要性,因此宁可俯首听命于雍正,宁可看着自己一步步走上断头台也没有再掀起清君侧的政治风暴。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八王议政”全是杜撰。
三, 康熙究竟有没有写下传位遗诏?康熙是善终吗?
我没有痴妄到认为康熙想把皇帝之位传给胤禩,只是想就此讲几句个人看法。首先,我认为康熙并没来得及立下遗诏,雍正是依靠他的全盘谋算和隆科多的大力支持而自立为君的。其次,如果雍正是自立的,那么他借康熙患病之际而予以谋害则是相当有可能的,因此我认为康熙之死很有古怪,恐非善终。
以上所述,盖个人愚见,有不同意见者请勿争执。
--------------------
我其实很赞成这些看法,贴来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11-22 10:42:39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