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
>
我的晋江
>
《谁欠谁还》 第4章
第1章:依稀梦
第2章:江予融
第3章:关时飞
第4章:从前事
按回复时间正序排序
按回复时间倒序排序
按点赞数量排序
这样的故事,让人想起在<拍案惊奇>里说到的前生后世因果相报,很抑郁的感觉.我佛慈悲.
……(全显)
 
[回复]
[投诉]
呵呵
……(全显)
 
[回复]
[投诉]
being independent is very important.....
……(全显)
 
[回复]
[投诉]
我看《谁欠谁还》
说真的,如果不是秦放歌,我大概永远也不会去看鬼故事,看那些前生今世的情感纠葛。因为不感兴趣。觉得写这样故事的人尽管聪明,却是对社会没大有责任感的,至少没有用上自己的思想去关注眼前的现实。可是,身边出现了一个秦放歌,这么近。尤其看她铺排长篇的时候,那种大架势——这一直是我非常欠缺的。如果远,也就罢了。远方有比你高多少的人,和你关系大吗?不大。可是如果身边有,就难等闲了——所以关注。
秦放歌的故事大多有头无尾,有始无终。完成的只有一个《赤狐》,现在的《此夜绵绵》虽然进行了一半,但年内看来又完不成。甚至有的中篇,也是有头没有尾巴。也是一个做事有雄心,却无毅力的人吧。
但不管怎么说,她的小说是越写越好了,到《谁欠谁还》,笔墨已经非常精练沉稳,不长的篇幅也有了节奏。本来她是适合搭大架子的,场地小了老有施展不开的感觉。但《谁欠谁还》却在中等的篇幅内也有了自如的腾挪。
第一次因为有事,看到一半就离开了,没有看完,但故事进行到这里,已经猜到了原形和出处,所以对结局也有所预料。
前半部分的语言显得凝重,用力,故事的递进也层次显明,紧凑地进行着,人物,故事,一层层深入,有了精短片电影的效果,不是那种惯常的天马行空。我甚至感觉,她要把这个故事讲成一个精品了。我期待着。
故事的真实我们都知道:一个中年男人,包养了一个在读中学的少女,最后不知什么原因,少女杀了这个男人。现实的故事,总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其实现实中的事情,往往比作家笔下的更加夸张。所以很多写作者,到头来还是到现实中寻找素材,连秦放歌,这样一个立意走通俗小说路线的写作者也不例外。
几天之后我才有精力有时间读了后半部分。因为对结局有所预料,当再从半截往下继续读,看到女主人公把薄刃插入男子的身体,阅读感觉上,却因为有了提防,小说前半部分在阅读上形成的高峰体验,在后半部分没有到来,遗憾!
还有一个不足之处是有点杂乱,一如后半部分的《赤狐》,且又落了她自己的俗套,写了一个几乎与原来讲述没有关联的前世,一对赌徒母子。
总之,我个人以为,这个小说的后1/2写得没有前1/2写的好。
也有读者指出,她的这个小说有安妮宝贝的风格,问是否常读安妮的文字。
其实秦放歌的师承非常复杂,因为阅读的芜杂,尤其是长期停留在一些畅销作品上,营养和缺陷一起继承,而且有多个人的痕迹。她自己说,最崇拜阿嘉莎.克莉斯汀,而且两个连载《此夜绵绵》《杀人不难》都用了与阿嘉莎.克莉斯汀小说相同的标题。但她的小说风格,包括写作趣味,却是很难说清到底师承何人的。模仿,糅合,创新,这是很多年轻作者的毕经之路,秦放歌也是。从她的谁欠谁还中,琼瑶言情的调调,亦舒人物的决绝,李碧华行文的斩截,都沾带那么一点。惟独不像的,就是这个故事原型发生地。取材于真人真事,但无论如何,让人读不出身边故事的那种亲切感、现实感、真实感。这是非常奇怪的,我说不上来,这到底是她的成功还是失败?
也许是世界观的差异,我一直感觉秦放歌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纠葛全部解释成宿命,归因于因果轮回,是缺乏严肃态度,认真思考,也是很难自圆其说的。也许她只是一个游戏的态度?但这次你以这样的方式来游戏,下次还是,就不仅偷懒,而且让读者失望。
事实上我想不通,那样一个在阳光下的街道上,背着江南布衣的大红色新款背包,骑着电动车从身边一掠而过的年轻女子,为什么一定要在故事中安排一个因果轮回?中国旧小说中,不管三言、二拍还是聊斋,因果轮回的故事已经到俗滥,我理解是那时科学技术的水平限制了人类的视野和想象力。但是秦放歌呢?我如何来解释她这么做的原因?今天的秦放歌,又何必把自己一枝饱蘸才气的笔去重复那些发霉的套路?她是否真的认为会有轮回的事情发生?或者是因为时尚?因为流行?因为时到如今穿越时空的故事依然大有市场?
如果用轮回的观点去讲故事,说真的,秦放歌的故事讲的比旧小说吸引人,但是,在反映现实的作用上,还远远不如那些旧小说有价值。毕竟那些小说都是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起到了反映现实的作用——难道是单纯为了好玩?也许吧。在很多事情上,这个比我小五岁的女子,感觉是比我年轻了一个时代的另一类,谁知道她们天天都在想些什么呢?
秦放歌一定是期待着作品的畅销的,有心于写作的人,哪一个不曾抱着畅销的理想呢?无非是秦放歌在资质上,比他人更具备一些天分。所以小范围内的评价高低,她从来不以为意。但不知道具备天分的人是否都能获得成功。这里面还需要努力,需要机遇。作为朋友,我希望秦放歌在连载的体裁上能够多付出一些。因为以这样的方式默默努力,而最终获得认可的大有人在。
但愿秦放歌也有这么一天,而且这一天要尽早地到来。引用秦放歌不喜欢,而我一直很喜欢的张爱玲的话说,出名要趁早,否则即使来了,也没有那么痛快。 2006.12.19午后
……(全显)
 
[回复]
[投诉]
汗,难道关是那狼转世的?
……(全显)
 
[回复]
[投诉]
结局太草率,但已经找不到改写的感觉和动力了————就这么着吧,以后要聚精会神填此夜了!!!
……(全显)
 
[回复]
[投诉]
1
写书评
返回
最后生成:2025-08-02 05:37:19
反馈
联系我们
@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