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清宫.红尘尽处》  第35章

网友:evelin1951 打分:2 [2012-12-26 21:23:59]

作者化了很大的精力整理出这些资料,真不容易!本文也写得好!

   

[2楼] 作者回复 [2013-01-18 20:48:13]

應該說,汗阿瑪是滿文文獻的寫法,在漢文文獻中寫為皇父,這是清初稱皇帝為汗王的影響,但我個人認為,在漢語衝擊滿語的康熙中晚期,口語上滿漢甚至蒙語混用是很常見的事,皇阿瑪這個用法仍然是有可能存在的,旁證是,至少在清代中晚期後,皇額娘是很確切的用法了。
至於額涅、額娘,這本來就是同一個詞,是清初文獻中沒有統一譯詞的緣故,在滿文文獻中中寫為eniye、滿語口語中則是eme,口語中似乎是受到東蒙古語的影響更大一些。關於這些東西,我在實體書中有用註腳寫過。
至於福晉、福金也是同一個字,太后祖母等等,也都可以看得出滿蒙漢語混用的狀況,換言之,並沒有必要如此拘泥。

    [投诉]

[3楼] 作者回复 [2013-01-18 21:05:26]

另外,科爾沁部受到漢語衝擊的影響其實也很大,比如在明代的東蒙古稱呼祖父仍為obuge(用漢文記錄是額卜根,但這裡的漢文可能是明代官話),可是清代之後,科爾沁部就不再用obuge,而用漢語中的爺爺yeye來稱呼祖父。
甚至像蒙古的『台吉』一詞,原本來自於漢語中的『太子』,是北元從漢地帶上去的用法。又或者像太宗的大貴妃,原本在蒙古汗廷的稱號是囊囊太后,其中的囊囊也是漢語『娘娘』的轉音。
總而言之,在清初漢滿蒙語混用的情形非常普遍,只是寫成漢文的時候,會受到滿漢譯官語言程度的影響產生一些問題,但使用的時候未必嚴謹。

    [投诉]

[4楼] 网友:river [2013-01-19 12:00:50]

原來如此,感謝作者解惑,感恩哪~聽作者這樣講解,就覺得讀歷史系好辛苦,要了解的真多,辛苦了

    [投诉]

[5楼] 作者回复 [2013-01-23 02:11:17]

嗯.....我自己雖然研究的不是清史,但主要是邊疆史,對音和語境交融一直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從追溯某些詞的源流,也可以看見不同民族之間的相承關係。比如蒙古語中的騰格里(天)至少可以追溯到六世紀的突厥語,蒙語有時候用騰格里額卜根(天父親)來稱呼天,或許也與漢語中的「老天爺」有一些承襲或影響的關係,甚至也有人說,「天可憐見」是蒙語漢譯的用法,總之,很有意思。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03 23:20:02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