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亭兰 打分:2 [2007-05-04 20:48:26]
我想起从前看过的小说,正看到浓时忽然没有了下文,记得当时我把书给翻来覆去的找,以为下集就藏在书的背面,现在我明白了,原来出版商出版的书,有很多是未完成的,那么,这本书,什么时候能全面问世叻?有一些疑问想到了,如果不写出来总觉得不痛快,如果引起作者不快请原谅.我想女主毕竟是两世的记忆,也算是经历了沧海桑田,在遇到小钰的时候她的心情可能是"梦里寻他千百度",但按作者所写,我更感到这是十六\七岁的纯纯的爱,更象是没有任何杂质愿意单纯付出的爱情,除非作者安排小钰是最后男主,否则稼轩的词用在这里我觉得不太恰当.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人生的三个境界"人生的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注解(1)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2)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按:原稿于此引文后曾自注:“欧阳永叔”。盖据宋本《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故后文有“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按:王国维引文与其它各本均不同,疑误。)解读:王国维此处借论词而论人生活动的境界。第一境是追求境,高瞻远瞩,望眼欲穿,是为自己设立崇高的追求目标;第二境是创造境,深思苦虑,孜孜以求,虽历尽千百失败,亦不灰心丧气;第三境是成功境,成功不期而遇,获人之未获,成为一位拥有创造成果的幸福的人,古往今来的建功立业者均如此。王国维提出三境说,有对自己的勉励,因为他是一为自视甚高的人,也是一位品尝追求、失败、成功的人。王国维认为若用三境说来解读三位词人的作品,怕所评诸位不大赞同,但其私心里恐怕本来就有各借一境以评一位词人的用意,这与王国维常用摘句评词的方法如出一辙。晏殊常有迟暮落寂之感,自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莫名惆怅。柳永一生追求功名,怀才不遇,官途潦倒,本来就己身“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地。辛弃疾以豪放名世,虽然一生坎坷,但能自辟天地,自铸伟词,无晏殊的惆怅,也无柳永的自持自怜,这不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词的执着、明快与雄阔,用此句释之,实无大碍。上述三境,实又各个揭示了词中一境,成了显示词人个性的徽章。从前看这篇文的时候,有一个标题,也叫做爱情的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初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每个人都会经历,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了.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亭兰 打分:2 [2007-05-04 20:48:26]
我想起从前看过的小说,正看到浓时忽然没有了下文,记得当时我把书给翻来覆去的找,以为下集就藏在书的背面,现在我明白了,原来出版商出版的书,有很多是未完成的,那么,这本书,什么时候能全面问世叻?
有一些疑问想到了,如果不写出来总觉得不痛快,如果引起作者不快请原谅.我想女主毕竟是两世的记忆,也算是经历了沧海桑田,在遇到小钰的时候她的心情可能是"梦里寻他千百度",但按作者所写,我更感到这是十六\七岁的纯纯的爱,更象是没有任何杂质愿意单纯付出的爱情,除非作者安排小钰是最后男主,否则稼轩的词用在这里我觉得不太恰当.
附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人生的三个境界"
人生的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1)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2)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注解
(1)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按:原稿于此引文后曾自注:“欧阳永叔”。盖据宋本《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故后文有“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按:王国维引文与其它各本均不同,疑误。)
解读:
王国维此处借论词而论人生活动的境界。第一境是追求境,高瞻远瞩,望眼欲穿,是为自己设立崇高的追求目标;第二境是创造境,深思苦虑,孜孜以求,虽历尽千百失败,亦不灰心丧气;第三境是成功境,成功不期而遇,获人之未获,成为一位拥有创造成果的幸福的人,古往今来的建功立业者均如此。王国维提出三境说,有对自己的勉励,因为他是一为自视甚高的人,也是一位品尝追求、失败、成功的人。王国维认为若用三境说来解读三位词人的作品,怕所评诸位不大赞同,但其私心里恐怕本来就有各借一境以评一位词人的用意,这与王国维常用摘句评词的方法如出一辙。晏殊常有迟暮落寂之感,自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莫名惆怅。柳永一生追求功名,怀才不遇,官途潦倒,本来就己身“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地。辛弃疾以豪放名世,虽然一生坎坷,但能自辟天地,自铸伟词,无晏殊的惆怅,也无柳永的自持自怜,这不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词的执着、明快与雄阔,用此句释之,实无大碍。上述三境,实又各个揭示了词中一境,成了显示词人个性的徽章。
从前看这篇文的时候,有一个标题,也叫做爱情的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初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每个人都会经历,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