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归妹》  第70章

网友:曼倩天涯4% 打分:2 [2008-01-19 04:05:15]

(吼吼,窃书大人又更新了,俺又得打字赚分了。听说晋江接受paypal乐, 可是偶又不怎么在晋江看书,特意建一个账户,貌似比较麻烦。不过,买VIP比写字赚分好像更公道一些,考虑中)
这次评论一下郭罡这个人。
郭罡的出现,比较突然。一上来就大搞阴谋,明明要认小玉当主子,却又把小玉玩弄于手掌之上。 并且,更重要的是,以通盘透彻的谋略计算,开始渗透和颠覆小玉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小石将军站到了对立面上。于是乎,很多人觉得他可能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是其身后藏着惊天动地的秘密。
然而,其实郭罡这种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可以称之为阴谋家。一般一个开国皇帝,都有一个出色的智囊团,为其出谋划策。这些谋士,根据其谋略的特性,可以分为两种:阴谋家和阳谋家。阳谋家这个词是我创造的,但是所代表的人群,大家却耳熟能详。从周朝的姜子牙,汉朝的陈平萧何,到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到后期的许多著名宰相。这些人和阴谋家一样,都很聪明,多智近乎妖,可是他们的策略一般都是堂堂正正的,是可以放在桌面上讨论,符合(至少表面上符合)或是推动道义人心的进步的,是治国平天下的。
阴谋家呢,同样聪明,同样在开国的过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然而历史上留下纪录的就很少,即使留下了,也是寥寥几笔。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些人不注重道德规则,只注重事实利益,也就是目的。这些人比阳谋家更容易干成大事,但是他们的行为,如果广泛宣传,则会严重破坏社会的道德体系,动摇普通老百姓遵循的一些根本原则,因而,对千秋万代的不良影响,是颠覆性的。所以写历史的人,常常有意无意的忽略他们。(现代人也许认为正统宣扬的道德准则,比如儒家的,是愚民思想,是帝王为了巩固统治所用的权术。帝王尊崇儒家的出发点,可能的确如此。然而这些道德准则,客观上的确起到了维系社会,巩固道德民心的效果。就像是各种宗教宣扬的教义,都是善的,如果遵从,即便不考虑其对灵魂来世等等的深远意义,至少客观上,是促进社会的道德完善。如果老百姓个个跟阴谋家似的,没有道德顾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想想看,这个社会将是多么可怕。)但是正史不记载,这些人还是留下了他们的影子。比如著名的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里,他的谋士文种和范蠡,献的计策就很多是阴谋,比如对方大旱,把煮过的米借给对方,使得对方颗粒无收,不知道饿死了多少人。从利益上看,这当然是削弱敌国力量的一个好办法,从道德上看,受罪的都是平民百姓,这就跟战争期间,军人不应该屠杀百姓一样,是很缺德造孽的事情。后代道德越来越薄,这样的谋士就更多,比如二月河就鲜明描述了在九子多嫡的雍正身边,一个这样的谋士。明朝那位著名的抢了自己侄子皇位的燕王,也有这样一位阴谋家。一般阴谋家被认为是行“黄老之术”,其实也不尽然。战国时代的鬼谷子思想,就是专门研究成就一件事的方法手段,而不论其正当与否,应该是阴谋家的祖宗了吧。
这些人的心理动机,是很有意思很值得玩味的。燕王的那位谋士,其行为和本文中郭罡的行为相映成趣,在阴谋家中颇有代表性。
首先,阴谋家的目的是什么?打天下的人,目的是皇权。可是,阴谋家有足够的见识,知道这皇权简直就是黄泉,尤其是对那些在得到皇权的过程中立下大功的人。可是,他们仍然要主动来找一个人他们认为能够得到天下的主子,并辅佐之。他们并不是穷的过不下去。以他们的心计才能,他们在哪里都能过得不错,何必要冒掉脑袋的风险,去辅佐别人争天下?要是真是为了权利和财富,干脆自己去争好了。
我以为,这些人,为的是成就一件事本身,为了在成就这件事的过程中,自己的才华能力,换言之,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因而,这些人和他们辅佐的人,名义上是君臣,实际上是互为工具。在心理上,阴谋家们是平视乃至俯视小玉,燕王,雍正,这些主子的。这些人,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载体,通道。但是,恰恰因为这样,他们对主人才忠心耿耿,毫无保留,尽管他们知道,有一天,自己的脑袋可能会被这个主人砍下来。公孙天成也是这样的人。不过,他的目标不是谋取天下,而是治国,是如何为百姓谋利益。本来是很阳谋的计策,只是阴谋家本性不改,不肯到幕前去,行事也神出鬼没,阴谋不断,没有宰相的气度。
阴谋家们,如果没有被及时砍了脑袋,一般都是功成身退。所谓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你找到找不到他了。这种功成不局的态度,不仅仅是潇洒,其实是深藏在黄老的思想中的。所谓“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是最洒脱然而也最积极的一种入世之道,只有真正的高人才能做到。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只享受过程,不要结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郭罡将是小玉的智囊,不但不会害她,而且会千方百计不惜一切帮助她成就大事,并非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或是被被人派来的。他的目的,就在这过程之中,不必另求。
不知道猜得对不对。不过不管对不对,偶的目的都达到了,拿分去看文,哈哈 (看来还不是阴谋家的材料,不能只享受过程,55)
作者回复:
你太牛了……佩服佩服,送分先……
------------------------------
话说,我以前招供过一次关于《归妹》旧的设想。那里面本没有郭罡这个人,只有公孙天成,当时公孙天成是个大阴谋家,看程亦风不足以成大事,就舍弃了他,投奔了玉旒云。

当然,我后来越来越觉得公孙天成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来——正如楼主所分析的,公孙是想做宰相的,至少是布衣宰相——从他的经历可以看出来,他本来才高八斗,却觉得官场黑暗,后来遇到了玉旒云的老爹于适之,受到了这位挚友的影响,才重新考虑入仕的问题。他很可能作为于适之的参谋参与了变法。当于适之死后,他再次对朝廷失望,退隐山林。但实际上,他又没有绝望,所以他的退隐是“终南捷径”,等程亦风出现后,他就再次出山。到了程亦风开始效法于适之变法,公孙天成应该说是死心塌地地跟了这个人了——尽管在他看来,程亦风缺点多多,和当年的于适之简直不是一个重量级的。但是公孙看人,看能力更看心意。公孙是看不上玉旒云的,不管玉旒云的能力有强。他也是看不上段青锋的,不管段氏的野心有多大。在公孙的考虑中,能力不够或许可以培养,但心术不正,那就完蛋了。

郭罡是代替原计划中叛变的公孙天成的一个角色。突然出现,自然是因为我突然把他加了进来。他无疑是个大阴谋家。郭罡的目的,他自己已经说得很清楚,楼主也分析了,他是要借玉旒云而施展自己的才干——或者不如说,他要借一个最强的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当然有自己的过去(这个后文才会交代)。至于他会不会背叛玉旒云,这个问题也很简单——郭罡看人不看心意,只看实力。如果出现一个比玉旒云更加厉害,更加有可能称霸天下的人(至少在郭罡看来能够如此的人),郭罡恐怕会立刻投奔。打个比方,郭罡好像是一个试验新品种的农业科学家,专门要找最好的土地来种他的那中新杂交水稻,现在他看玉旒云是块好田,所以就在此耕作。如果他看到更好的地,他当然就立刻奔过去了。

有一点是肯定的,公孙天成和郭罡都是聪明人。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做不自量力的事,所以这两个人都不会考虑自立为王。

鞠躬

   

[1楼] 网友:xo [2010-01-09 18:47:42]

确实,看到公孙先生,我还不觉得怎么样,毕竟是正人君子
到了郭罡,就看看了大大的危机感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4-06-02 04:17:45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