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网友:路人甲 打分:0 [2015-09-14 01:06:07]
请秦始皇不姓赢……
[1楼] 网友:忘情弃爱是为妖 [2015-11-12 23:14:33]
古代姓和氏是分开的, 先说姓。先秦的姓不是后世的姓这是首先必须弄清楚的。先秦的姓很多学者认为与远古的母系制度有关系是氏族(或部落的标记。由于它标志一个人由哪个氏族出生故称“生”;由于当时知母不知父所以要加上“女”字边写作“姓”。当时的姓也多有一个“女”字边如姜、姚、姬、嬴、妫、姒。可见姓的起源与氏族有关。古代姓的数量并不太多而且有些商周时就已经灭绝了。 先秦时男子虽有所属之姓如周人姬姓秦人赢姓但并不是把姓加名字上面。有的历史小说或历史著作称周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秦始皇为嬴政是不符合史实的。 这种意义上的姓到秦代以后就基本上消失了。 先秦的人除了姓还有氏。氏是家族的标志。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氏则因家族而分是可变的。以什么为氏有几种办法。列国公族多以“孙”系氏有的因出于公室就称公孙氏;有的因出于王室就称王孙氏。有些以所居官职为氏如司马史、司空氏。有些以所封地名为氏如韩氏、魏氏、赵氏。不过当时人更多的是以祖父的字为氏如齐文公之子字子高其孙就以高为氏。可见氏和宗法制度有很密切的关系只要分立家支就要命氏。 先秦时男子以氏与名字联称如孔子为孔氏名丘故称孔丘;秦始皇以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月生于赵国首都邯郸故名政以赵为氏称赵政。 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姓氏制度也发生了混乱。秦的统一基本上结束了西周封建宗法制度旧的氏族和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姓和氏开始合二而一。经过秦末大乱社会进入西汉姓和氏就完全融为一体。因为如处于西汉中期的司马迁写《史记》时便不那么注意先秦时代姓和氏的区别了。司马迁《世纪?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字仲尼姓孔氏”。考证史实这是司马迁囿于西汉时的习惯造成的疏忽。其实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子姓孔只是他的氏。 后世所说的姓就是先秦时的氏。 ┕δтǒρ┚ 2009-06-17 4 0 0 在《史记》中,司马迁谈到秦始皇的姓氏,有三个: 第一个姓嬴,见于《史记·秦本纪》。司马迁引用周孝王的话,说:“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接着,司马迁又说:“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司马迁在《秦本纪》中叙述了秦的世系,包括秦始皇、二世和子婴之后,总结说:“秦之先为赢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第二个姓赵,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第三个姓吕,亦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周历已移,仁不代母。秦直其位,吕政残虐。”唐司马贞《索隐》:“吕政者,始皇名政,是吕不韦幸姬有娠,献庄襄王而生始皇,故云吕政。不过赢政的认知度最高,所以一般也就认为他姓赢了
[投诉]
[2楼] 网友:蓉蓉 [2016-09-17 20:12:51]
膜拜(星星眼)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网友:路人甲 打分:0 [2015-09-14 01:06:07]
请秦始皇不姓赢……
[1楼] 网友:忘情弃爱是为妖 [2015-11-12 23:14:33]
古代姓和氏是分开的, 先说姓。先秦的姓不是后世的姓这是首先必须弄清楚的。先秦的姓很多学者认为与远古的母系制度有关系是氏族(或部落的标记。由于它标志一个人由哪个氏族出生故称“生”;由于当时知母不知父所以要加上“女”字边写作“姓”。当时的姓也多有一个“女”字边如姜、姚、姬、嬴、妫、姒。可见姓的起源与氏族有关。古代姓的数量并不太多而且有些商周时就已经灭绝了。 先秦时男子虽有所属之姓如周人姬姓秦人赢姓但并不是把姓加名字上面。有的历史小说或历史著作称周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秦始皇为嬴政是不符合史实的。 这种意义上的姓到秦代以后就基本上消失了。 先秦的人除了姓还有氏。氏是家族的标志。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氏则因家族而分是可变的。以什么为氏有几种办法。列国公族多以“孙”系氏有的因出于公室就称公孙氏;有的因出于王室就称王孙氏。有些以所居官职为氏如司马史、司空氏。有些以所封地名为氏如韩氏、魏氏、赵氏。不过当时人更多的是以祖父的字为氏如齐文公之子字子高其孙就以高为氏。可见氏和宗法制度有很密切的关系只要分立家支就要命氏。 先秦时男子以氏与名字联称如孔子为孔氏名丘故称孔丘;秦始皇以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月生于赵国首都邯郸故名政以赵为氏称赵政。 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姓氏制度也发生了混乱。秦的统一基本上结束了西周封建宗法制度旧的氏族和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姓和氏开始合二而一。经过秦末大乱社会进入西汉姓和氏就完全融为一体。因为如处于西汉中期的司马迁写《史记》时便不那么注意先秦时代姓和氏的区别了。司马迁《世纪?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字仲尼姓孔氏”。考证史实这是司马迁囿于西汉时的习惯造成的疏忽。其实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子姓孔只是他的氏。 后世所说的姓就是先秦时的氏。 ┕δтǒρ┚ 2009-06-17 4 0 0 在《史记》中,司马迁谈到秦始皇的姓氏,有三个: 第一个姓嬴,见于《史记·秦本纪》。司马迁引用周孝王的话,说:“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接着,司马迁又说:“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司马迁在《秦本纪》中叙述了秦的世系,包括秦始皇、二世和子婴之后,总结说:“秦之先为赢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第二个姓赵,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第三个姓吕,亦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周历已移,仁不代母。秦直其位,吕政残虐。”唐司马贞《索隐》:“吕政者,始皇名政,是吕不韦幸姬有娠,献庄襄王而生始皇,故云吕政。不过赢政的认知度最高,所以一般也就认为他姓赢了
[投诉]
[2楼] 网友:蓉蓉 [2016-09-17 20:12:51]
膜拜(星星眼)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