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书名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武淩旧事》  第66章

网友:vivi 打分:0 [2011-04-04 15:33:56]

我仍旧认为东宫此举有欠考虑,显得冲动,不成熟~~~
东宫想借科考作弊打击刘勇,那么在抓到萧正义之后,为何不立即逮捕刘勇,交予刑部审问定罪(不放心完全可以派亲信监审)?这样理由充分正当,清正朝纲,无人敢不服(他爹回来也无话说)~不要说缺乏证据,想要,总会有的~既然下决心定要将刘勇揪出来,总有办法让萧供出实情(更何况经手人不止他一个),严刑逼供,抓萧家家眷威胁等等,为何没有这么做?理由只能是剧情需要萧、慕容等人不死,沾到了阿南的主角光环~= =||当然,此后刘勇意图不轨,以谋逆之罪就地正法也算名正言顺~但若刘勇没有计划逼宫呢?东宫既不抓他也不能无故杀他,是准备怎么办?且谋反是大罪,要么抓现行,要么证据充分,不然很容易被反咬一口说是诬陷。东宫先下手,还是动用通天卫,且又是不经审讯就行刑(形势完全不到你死我活非要全部杀光的地步),也不管怎么找出隐藏同党,将反臣一网打尽,就不留活口灭刘氏一族,意义何在?实在不明智→剧情需要~~~⊙﹏⊙b汗
从另个角度上,太子监国最忌讳大动干戈,不顾及皇帝本人的意图。本来太子与皇帝之间的关系就很微妙,是父子亦是君臣,逾矩是很容易引火上身的。刘勇是“倒史”的功臣之一,也是景弘一手提拔的心腹近臣,讲武堂势力更是景弘有意扶持的,在谋逆之罪“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总得跟群臣跟景弘交代),动用通天卫诛杀刘府上下,是打击讲武堂,也是打击景弘自己的势力,东宫就不怕与他老爹产生嫌隙从而影响自己的地位吗?说到底他能先斩后奏,也不管是否妥当,是否留下口实,很大程度上仗着景弘只有一个儿子,没有选择,就算怒了也不会真拿东宫怎样,这未免显得有些嚣张。
最后,搞政治的,尤其是高居庙堂位高权重者,哪个能说自己一清到底,事事都为朝廷,半点小动作潜规则没有?可能有,但太难了!无非把握个度,不要过分,该出力的时候也能倾尽所有肝脑涂地。越是位高权重,越要懂得权术运用。对掌权者,朝堂势力重要的是相互牵制,保持相对平衡。东宫不喜讲武堂这班人,且不说所谓讲武堂的人嚣张是到什么程度,景弘不是昏君,当年的精英学子经过朝廷浸淫就完全失了风骨,得势不久便大张旗鼓结党营私不为朝廷?显然与讲武堂的作风理念相差甚远,景弘也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真是这样的话,那讲武堂制度,南华人才选拔制任用管理制度可以说是失败的,但又与文中展现的情况不符。那便是东宫御人之术不到位,拿不住那些重臣了。对北戎开战少不得讲武堂出人出力,程倾涵这样出身讲武堂的大将军就是典型。这时候,打破平衡,震慑讲武堂人,容易令人心生不满,战事一起,就要废更多气力去安抚人心,让人效忠于你。也许程倾涵们仍会积极应对战事,没有怨言,但对刘勇之事肯定心有不快,与君王的距离一下就远了,不复从前的亲近。不过小叔情况特殊,最终还是会被完全收服的,但其他武将呢?刘勇的位子又让何人顶上呢?这又是一个大学问。是不是又会有一次大换血?……这样就难免人心惶惶,于即将到来的战事,朝廷的稳定都不利。若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早了点吧?
东宫监国闹出这么一档事,说得好听是年轻人的血气方刚,实则显得轻率,冲动,颇为不计后果。鉴于有很多重要渊源、关系没有交代,东宫有“配角光环”,刘勇之死实在有些无奈~~~-_-|||
(本来是对影的回复,话一多干脆做长评了~~~= =|||)

   

[1楼] 网友:mlbl [2011-04-04 16:28:37]

唉,原谅这孩子孕期荷尔蒙失调吧。。。。。。

    [投诉]

[2楼] 作者回复 [2011-04-05 06:38:26]

表替东宫那孩子开脱╭(╯^╰)╮
跟荷尔蒙没关系,还是他太嫩了些。。。
vivi看得这么认真,影果断加精鸟哦╭(╯3╰)╮vivi提到的问题和疑惑影都有考虑到,现太累,只有到正文中一一解答鸟O(∩_∩)O~多谢长评哦,好宏伟好有爱~~~影今晚要是爬得起来就双更昂╭(╯3╰)╮

    [投诉]

写书评 | 看书评 | 返回

最后生成:2025-10-11 12:29:44 反馈 联系我们@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