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借 ...

  •   仔细说起来,L其实并不能很好地描述出和D初次相见的情形。他不记得提前一个月上的网课中是否有看到过D的身影,也无法确定八月底的分班考试中自己是否与D分到了同一个考场。
      但他记得九月第一天仍旧炎热,课桌上落的薄灰已于入学考那天被擦拭干净。夕阳将落未落,朝窗往下看能看到仍有许多学生在办理入学相关事宜。时钟指向十七点半,规定的到班时间为十七点四十五,他属于早到的那一批。
      D与他甚至与大多数人都不一样,他可以早十五分钟到班,也可以花许多多余的时间在其他事情上,但D永远只专注于自己。
      因此,在那天傍晚五点四十四分,还差十八秒迟到时,其他学生已经在座位上正襟危坐,而D才匆匆入场。他比倒数第二位进班的同学晚了五秒,气喘吁吁坐下后随手折了一张入学指南就开始给自己扇风。
      那实在是无聊的一天,无聊的流程和无聊的教师,以及无聊的自我介绍。其余人都表现得很腼腆,D大方开朗的性格却已在那时初现端倪。他先是打趣自己,又说很高兴和大家相遇,动作熟练到以至于L后来回想的时候,有些怀疑他是否对每一批人都这么说过。
      L当初其实并未注意到这个细节,他当时大概在想这位班主任看起来过于严厉,也可能在感叹学校绿化做得不错。教室单人单桌的布局当然舒适,只不过会使刚开学的学生更加拘谨,他心说,同陌生人贸然搭话,听起来实在不恰当。
      他选择在座位上思绪飘忽,D选择了他认为不恰当的做法。
      而L注意到此,也不过是因为他坐在D正后方再往后几个的位置,一抬眼就能看到D侧着身子交流的模样。
      空调依旧在吹,窗外也仍算得上高温,一切似乎都同先前的十七点半没有区别。至此,便勉强算是他们匆匆忙忙的第一面。可真正细究起来,其中几缕阳光几粒浮尘,几分真几分假,L无法道清,毕竟人脑储存的记忆大部分都经过捏造、真假混杂,刻意美化抑或其它,都会让情感变质,行为表情在此基础上就平添尴尬。
      他其实不愿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尴尬。

      D拥有这么有优势的性格,与班上所有人关系都不错,似乎是一件很理所当然的事情。
      于是,当D在补习班问L能不能做同桌时,L并没有犹豫很久。
      至于为什么补习班一共九个人,D却独独选了他——这件事简单到连理由都毋需费力找——无外乎是剩余的八个人D一概不认识,而开启一次社交毕竟也算繁琐。
      D其实并不害怕社交,别人找他聊天他当然可以做到笑脸相迎侃侃而谈,但他很多时候都会拒绝非必要性的交流,这些交往在他内心深处或许都属于浪费私人时间。
      可D处理得很周到的一点是,既然他选择跟别人做了同桌,那他便不会让两人之间的气氛变得别扭。主动地问好、自然地开启话题,他对于这些太得心应手。气氛融洽与否,其实都只看他本人是否愿意抽出精力应付。
      那天他们俩之间聊的内容L已经忘了大半,L唯一记得的是D来补习班的原因。印象中稿纸上D的字迹清晰又潦草,不算很长的一段话却让他发了会儿呆,直到饮料瓶身上的水洇湿了稿纸,他才想好如何回答。
      D说,他的家教老师要求他设角度未知数的时候一定要用α、β和γ,不这样设就会被纠正,他受不了,所以干脆放弃他另外找了个补习班。
      这实在是一个很简单的理由,简单到L觉得过于草率和任性。
      像是看出了L的想法,D又把草稿纸扯过来,跟加砝码一样加了一句话,大意是说那个老师本身水平很一般,这两个原因加起来才会让他放弃他。
      尽管第二个选项听起来更符合常人的思路,但L直觉真正让D放弃家教来补习班的原因,八成还是第一个占了上风。
      那天课前买的柠檬茶没有调好,喝到最后比平常涩了两个度,L一门心思研究怎么回答D,完全没有察觉,直到一杯茶快见底了才惊觉嘴里发苦。而他发现这件事的同时,脑中又想起D来补习班的缘由,如晴天霹雳一样突然,他心里终于反应过来——
      D大概反感被拘束。
      而他之所以现在才知道这个事实,或许是因为D平常隐藏得太好。D在学校可以百分百按照老师的指令做事,也可以把事情办得所有人都挑不出一丝错处,但面对一个普通家教,他没有遵守规则的必要,在可控范围之内让自己变得更随心所欲一些,L认为D的做法听起来并不越界。
      L无法复述出自己后来写在稿纸上的回答,也想不起来他俩之后还说了些什么,但他记得十月份的深圳还是大热天,那天有一半算得上糟糕,一是因为柠檬茶太涩,二是因为他的回答乱七八糟。

      L对冰淇淋这类食物的执念并不深,掐指算一算,这个夏天他统共才吃了两根,一根是同学买水的时候凑单凑的,一根是他突发奇想,补习班下课之后走路去吃的。L并没有秋冬吃冰淇淋的癖好,但那个周末他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脑中莫名就生出了自己应该去KFC吃一个甜筒的想法。
      街角的肯德基与他家是反方向,却跟D的家是同路。下午的补习班下课后,D看着L跟自己走了同一个方向,便好奇地问他要去干什么。
      L觉得那个场景应该是略有滑稽的,因为他回答D的时候一本正经,神情严肃到可以去参加数学竞赛,D看他这副模样还以为是什么要紧事情,结果只是吃一个冰淇淋。
      两人一起走到KFC门口的时候,L以为他们会就此道别,但没想到D也突然心血来潮,说自己想进去点一份薯条。
      于是他们一起推门进去。
      肯德基的冷气开得向来足,他们找了个角落坐下,L说他来扫码点单,D便随手点开了L的朋友圈,最新那条的内容是“我决定明天下课后去吃一个冰淇淋”。他的朋友圈走的是简约风,寥寥几条刷到底,没有图片没有视频,宛若一个沉默的星球。
      D无声地笑了笑。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俩其实很像,因为他本人也不喜欢发朋友圈。
      L点完餐之后给D看了一下订单,D瞥一眼金额,退出朋友圈给L转账。
      D当然知道L给他看订单不是催促他转钱,他只是让他确认没有下错单而已。D在心中胡思乱想,不知道这笔钱L会不会收,如果L不收的话他得在学校小卖部请回来。
      他们点的东西出餐快,从下单到取餐一共不过五分钟,L感到奇妙,因为十五分钟前他还和D在补习班讨论物理题,而十五分钟后他却将与D面对面吃东西。
      让L更感奇妙的是,D取餐回来后没头没脑地跟他说,他想要用一下他的甜筒,理由是网传薯条蘸雪糕很好吃。听完D的请求后L不知道D是否还是他本人,又或者这只是个套了D的外壳的活泼灵魂,因为平常的D虽然开朗大方,但绝不会做出诸如此类容易令人心生疑惑的事情。
      气氛总是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L无法确定D是否在进肯德基前就有这个想法,他只知道气氛奇怪,且自己一时找不出拒绝的理由。于是他也就只好默默点头,垂眸看着D用薯条把冰淇淋刮出一个小凹陷,两秒钟后再告诉他这个吃法是真的不错。
      L觉得自己无法摸清D想要干什么,他不知道D是单纯地想分享一个主观事实,还是在对他发出邀请。他在内心挣扎了很久,但所谓“很久”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只有一瞬间。瞬间即永恒的观念年年都有人提,但在那个瞬间,在那个原本毫无意义却被无数人赋予深重意蕴的瞬间,他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
      他学着D的样子把薯条蘸上冰淇淋,入口时冷与热、甜与咸、脆与柔交替出现,甜筒完整与否不再重要,他对上D带着笑意的脸——
      L只觉得那一刻山崩地裂。

      从昼长夜短到昼短夜长,D依旧每天压点到。
      D的书包是可以像行李箱一样拉着走的类型。有几次放学他走在L前面,两人之间差了一楼楼梯,L在楼梯转角低头往下看能看见他拖着书包的身影。
      自从L被调到D的斜后方之后,加上私下补习班的交往,二人的关系似乎比其他人深了三分。
      D一如既往的幽默,成绩优异乐于助人,偶尔课上课下讲几句不过分的俏皮话活跃气氛,老师同学都喜欢,但有时也依旧会被嫌弃,因为D作为体委领跑,速度委实过快。世界上两全其美的事情实在少,他这头讨了体育老师欢心,那头就必然要受住同学的骂名。
      可也并不是次次飞奔都挨骂,像篮球赛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赛事,观众的喊声与进球个数和比赛激烈程度成正比,当然任人轻狂。
      青春期的小孩都怕丢脸,当初报名的时候班上甚至凑不满员,还是D强硬提了几个上场才勉强够人,L也在这一批人当中。据D的说法是,L当初在补习班就暴露出会打篮球的事实,如今没有通过狡辩达到临阵逃脱这一目的的必要。
      L于是作罢,但真正上场之后他才觉出还是应该挣扎一下。他作为后卫,个人打法本身不是很激进,在这个毫无战术可言的、激烈到难以置信的投球游戏中,实在显得格格不入。L瞟一眼比分,见有一定差距后就意思意思地跟着跑跑,偶尔也带球传球,权当自己是个龙套。
      D或许也认为这场比赛令人费解,但他作为体委无法像L一样消极怠工。比分差距当然越大越好,这也就要求他努力进球,可其余人都算半个废材,他独自卖力的下场就是一不留神便崴脚或者跌倒。
      这类事故若真的发生未免也太过三流偶像剧,可生活本身就是位狗血编剧,谁也无法说清为什么偏偏是D摔倒,又为什么偏偏是L离他最近。
      L不是宿命论者,也实在不愿用宿命论小题大做,但他思来想去,仍认为宿命论是该难题有且仅有的唯一解法。
      D伤得并不重,L将他拉起后有老师匆匆跑来问是否需要去医务室,他摇了摇头,碰碰L的手臂道一声谢,跟裁判示意比赛继续。
      旁边喊声依旧热烈,L面上不显,但内心龌龊,心中无故被喊出三分旖旎味道。
      他想,自己大概已经走火入魔。

      高二分班的时候,上天并没有听从L的内心让他跟D在同一个班级。看到分班结果的L其实没有很明显的情绪。D大概会对这个结果觉得无所谓,那他便也欺骗内心,转而告诉自己无伤大雅。只不过是学校那么大,两人以后不常遇见而已。
      后来课业逐渐紧了,他们俩连上补习班的时间都腾不出来,和对方的往来也仅限于下课遇见的时候点个头,抑或是从别人嘴里听两声零星的八卦。
      但八卦毕竟叫做八卦,它就像颤动不清的蜻蜓翅膀,叫人看不清真假。L初听到D和同班女生关系暧昧的时候,内心并没有很相信。日子一忙碌起来,就连这件事也被他搁置脑后了。
      可当传闻多了,哪怕是谣言都要添几分真,剔一半假。加上某次颁奖典礼中,D和绯闻女主同台,台下的人都在起哄让他们站一块儿,甚至D的班主任也在笑着拍照。L坐在座位上看着D,别人眼中的D或许神色如常,可他不会看不出D平静面具下的反常神情。在那个举行颁奖典礼的晚上,L饶是心中再不愿相信,也无法欺骗自己传言有假。
      他实在无法指责D,哪怕D曾经在作文里写他,哪怕D曾说他是L的影子。
      玩笑话大多说者无意听者有心,L想,自己只是没有成为那些例外而已。况且朋友之间表白心迹,真假掺半,说出来是为了巩固当时的关系,是他自己不愿收转账,硬要曲解甜言蜜语为真心。
      L怪不了D现在看起来无情,因为他们之间全是他在自言自语,D一句都未曾听清。而那些曾经写在稿纸上的文字,那些一起搅得一团糟的甜筒,都只是以朋友关系为基础的共同记忆,L要是不想做朋友,D自然会将所有东西删得干干净净。
      L进一步是悬崖,退一步是深海,他就被困在这一个圆圈内,进退两难,身心煎熬。那些情感他说不出又忘不掉,徒徒地把他熬成了脱力困兽。在这个圆圈里,他的心脏已经熄灭,他血管的血液已经凝结,他所有的力量都消失了。
      而信仰,也落入了死亡的怀抱。
      L无法让自己感到不痛苦,可他偏偏连痛苦都没有立场。他实在想问,为什么是D看起来最重情重义,实际上又为什么是D最云淡风轻,是否上苍就爱开这种带有反差的玩笑,依靠反转让人将戏剧评分高抬至九点六。
      L又突然想起,满分300分的理综D考297,他不由心道怪不得,怪不得D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那么矜持理性。
      L觉得自己有那么多少女思绪未免也太不应该,毕竟是他误解D的性格在先,如今怨天尤人实在是不讲道理,既然D事事潇洒,他又为何不顺着D的心意选择放过。大家都应大度些,在此方面泥足深陷只会让人显得不体面。可抽身离开何其难,尽管L一遍遍地劝诫自己,他却仍忍不住口是心非地去回味那些过往与曾经。
      他们相识八百多天,掐头去尾一算,除去那些素不相识和尴尬之下的故作轻松,日夜叠加、四舍五入,两人真正所拥有的时间还不满一年。短短一年给人的后劲能有多大?L仔细一想,觉得创伤应该算不上,至多不过是玻璃杯罩中一对受伤的蜻蜓翅膀。

      文:祁辰
      2023.7.15。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