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第三十一章 论交何必先同调 ...
-
“好了!”他突然睁开眼睛愉悦的说,似乎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无比自豪。
“既然姑娘是用惯了的,我今日便拿了蜀州的蚕丝线帮姑娘把弦续好,这蜀州的蚕丝线虽然不是顶好的,但也是上乘了。姑娘试试可还合手吗?若有什么问题,我在帮姑娘调音定弦!”南莫离眼睛里亮晶晶的,微微露出的小虎牙给人以温柔之感
。
乐臻微微一怔赶忙坐下来试了几个音,徵、羽、宫、商、角、徵、羽。似乎比以往更准一些、弦也更紧实了一些。乐臻点点头头表示很满意,便礼貌的开口说:“很合适,谢谢南公子了?”
“不试弹一曲吗?这几个音怕是也很难找出什么问题,既然姑娘今日亲自取琴,且待姑娘慢慢试好,若回去了有什么问题,又要给姑娘徒添麻烦!”一旁的老师傅向前跟乐臻说道。
乐臻觉得说的很有道理,便端坐在案前思考着,弹一曲什么呢?她的琴艺虽然说在一众姐妹里是出众的,但是在京中富有盛名且才冠绝伦的南莫离面前,她自知还是望尘莫及的,可心里还是生出了小小的好胜心来,忽想起她曾苦练很久的一曲《空山忆故人》。
她素手拨弄琴弦,以清凉飘逸的泛音开头,营造出一片空山幽谷的空旷清幽之气,随即转而散按音结合,音调开始跌宕起伏,爱美而又朦胧的意象迎来扑来,随着音调缓缓而起,整个节奏逐渐趋于平稳,缓慢而规整。那反反复复的绵绵思念之情情真意切。
转而旋律移到高音区,采用空弦、低音作为和音衬托,层层推进深入,激昂的情绪使得整首曲子达到高潮部分,犹如隔着千山万水诉说衷肠,渐渐地从高处跌落,节奏上也恢复了最开始的散板形式,低音区跌宕的节奏和尾声半部分激动的泛音曲调,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波澜壮阔,绵绵往复的思绪,有依依不尽之感。整首乐曲用律取音十分严谨,节奏在平稳中富于变化,一气流转,柔中见刚,如抽茧丝。
一曲作罢,乐臻整个思绪还在悠扬回荡的琴声里不能自拔,良久才回过神来,正迎上南莫离柔水的目光。
“不曾想过乐姑娘能将这首《空山忆故人》弹得如此妙,竟不像出自一个小姑娘之手。”南莫离无限感慨地说,他双眼里充满闪亮的光芒,这是他第一次正视这个女孩,他初见她的时候只知道是好友乐连宇的亲妹。真是宝藏一般的女孩子,他心里发出由衷的赞美。
“为何不能是小姑娘弹得?”乐臻一脸不解。
“深闺里的姑娘们如何体验过世间爱别离苦?待有一天姑娘长大些、经历的多些,且再弹这曲?”南莫离一副深不可测的模样,惹的乐臻掩着袖子低笑。
“看公子不过十六七的年龄,比我也大不了两岁,说话如此老气横秋,就仿佛你亲经历过一遍似的”乐臻眉目婉转。
“自是没经历过!可那话本子里的故事瞧了,也就跟亲自经历过是一样的!”南莫离赌气地说。
“话本故事我是没瞧过几本,但是戏文里的恩爱别离痴倒是听过不少,想来人间的情自是通的!”乐臻一脸不屑的说,最烦这些伤春吊月的做派。
“这话多少也有道理!”南莫离点头表示认可这番言辞,世间的情本就是相通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是若不亲自尝上一尝怎么叫入骨!不过,他看着眼前明艳动人的小姑娘,心中不忍怜爱起来。想着这样的姑娘此生都不要经历那些世间爱别离苦才好!
“那南公子何不也奏一曲?”乐臻倒是很想听传说中音乐造诣只在‘江七郎’之下的南莫离是何等人物!她心里还是有几分期待的。
“我奏曲自然是与姑娘曲风迥异了些,怕是污了姑娘的耳朵”,南莫离笑嘻嘻的说道。
“莫要玩笑,正所谓‘论交何必先同调’,且不说懂不懂琴的话,昔日俞伯牙和钟子期的一曲《高山流水》一直被传诵至今。听闻南先生在尚京城素有雅号,今日请先生不吝赐教,莫要推脱!”乐臻素来看重每一个学习进步的机会,今日怎么能白白放掉南莫离这位享有盛名的少年公子。
“只可惜了我这‘素心’材质简陋些,怕误了公子高作!”,转而想到自己的琴确实拿不太出手,不免颓然起来。
“无碍的!好琴自然更出众一些,不过,那是高手之间的较量,于我倒是无碍了!”南莫离满不在乎的坐到乐臻刚刚坐下的地方,转而一曲《阳春白雪》,这是一首古曲,难度极大,通常“曲高和寡”,便极少有人弹奏。尚京城能完整弹下此曲的不过数人,况且眼前这位少年不过十六七的稚嫩模样,想到此处乐臻不由心生敬佩起来。
只听得阳绿乍转,葭灰始飞,整个节奏里透着疏疏离离蛰伏的春意,浅浅淡淡。转而进入冰消雪融,草木萌芽、春雨动,万物始。随着旋律的推移三阳来复草长莺飞,但听音韵悠扬,似有鸟语啼啼,曙光浮动,万物争辉,崇山峻岭一片生机盎然澎涌而出。
但见南莫离的双手不断地变换着,引商刻羽,杂以流徵。整个节奏继续高涨好,乐臻一时间心都跟着崩紧,她仿佛来到了音乐里的世界,她此刻正被这铺天盖地的绿流推向遥远的森林、在天地间驰骋、好不自在逍遥。如果说自己奏曲多了些技法上功夫,如今听南莫离一曲才知道奏琴方用心来奏的。
妙!果然妙!
正在乐臻享受着音乐给她的巨大冲击和洗礼之时,曲声戛然而止了。一瞬间乐臻好像从空中坠落,无尽的空虚感袭来,她猛然惊醒心中悸然而痛苦,十分难耐。
“你为何停了”乐臻慌张的问。
“我怕这张琴受不住!”他笑了笑。
怎么会?《十面埋伏》都使得,转而又想到了什么,无比窘态的又闭上了嘴。
“姑娘可是喜欢‘焦尾’,我看今日姑娘得诗中可提到!刚刚一曲《空山忆故人》相传也是琴主人蔡邕所作。”南莫离痴痴望着她问道。
“正是!只是那‘焦尾’是四大名琴之一,小女是无缘见了”乐臻心下一惊,他还记得今日那首诗呀!她默默地将这首诗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兰槛山前雨 ,千湘绿满湖。东风识旧物,碧水荡芙蕖。微步生尘袜,凌波起舞初。欲携焦尾语,相顾莫相疏。”,确实时提到了。
“这‘焦尾’本是当日蔡邕从火中救下的一块桐木,有幸被裁成名琴,人世间的机缘也是可叹!”南莫离无限感慨地说。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想起姑娘那句‘欲携焦尾语,相顾莫相疏’,便知道姑娘是爱琴之人,这张琴怕是误了姑娘的才情!”南莫离看了一眼摆在桌子上的‘素心’,站起身来一本正经的说,他不知道为什么感到一阵疼惜,他素来少管闲事。
“姑娘既然爱琴,必要有良琴来配。好琴自然要声音通透,整体共鸣,其木要无节无疤,其韵要悠长,这样的琴在名家里也是万里挑一。南某不才,虽没‘焦尾’这样的名琴,但必然寻得一张好琴,才能与姑娘相配?”南莫离走到她的面前,用一种很坚定的眼神望着她。
乐臻有一些动容,这辈子第一次有人懂她的坚持,这辈子第一次有人知道她需要一张好琴才能配得上她,她第一次体验到被肯定的滋味。素日里别人的夸耀和讥讽在这份肯定里全然一文不值。她已热烈盈眶,情不自控,然后迅速的转过身去背对着那炙热的目光。
“谢过公子好意了!乐臻不过诠学末才、人微望轻,何敢接受南公子高义!南公子今日一曲《阳春》小女子望尘莫及,且要回家好生练习才是正经。”她一字一顿,认真起来。
说完示意尔容,尔容抱起桌子上的古琴,跟南莫离道了谢,向老师傅借过钱,转身随着自家姑娘出了门去。
南莫离怔怔的站在原地,一直望着乐臻的马车消失在这条长街,被熙熙往往的人流掩盖,然后敲了下自己的脑袋痴痴的笑起来,露出一对可爱的小虎牙。
马车里,乐臻抱着这把‘素心’,静静地思虑着什么。
“姑娘!您前日不是从二少爷手里讨了一张水云杉的吗?那可是咱们二公子学琴的时候,老爷花了高价买来的!”尔容拉开帘子探头跟她说。
“父亲买的自然是极好的!”乐臻不紧不慢地说。
“那这位南公子可真是自不量力,多此一举了”尔容撅着嘴巴说道,她自来觉得世间任是没有比他家姑娘好的人了。她时常在愁,将来逮是个什么神仙般的姑爷才能配得上自家姑娘呢?
“莫要胡说!”乐臻见到小丫头如此,难得笑了笑,并没有苛责于她。一个小丫头不懂得道理,她怎么会不懂得呢?还‘自不量力’,要知道若真寻来那样一张琴怕是千金难求的,况且一张良琴并非只是金钱可以衡量的,还要看自身机缘。
想起南莫离这个人,她不免心生敬佩,不想如此年少,琴艺上便如此有造诣了。
此时,马车外已经是黄昏了,疏影横斜、暗香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