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在一起 ...
-
“这纪录片我看了快十遍”
苏淳让盯着这行字看了很久,轻轻一哂。
最新的朋友圈评论和点赞,都来自陆泽。一个,四年没有回过苏淳让信息的老同学。
那条朋友圈,是一个关于外国天文纪录片的截图。苏淳让刷微博的时候看到的,觉得很适合发一条,就查了出处配文。是1980年出的老片子,叫“卡尔萨根的宇宙”。里面有一张图片,是年轻男人的腼腆笑脸下打着一句“但人类永远年轻好奇而勇敢。” 苏淳让觉得太适合激励一下她浑浑噩噩度过的一月寒假了。
没有想到陆泽会点赞留言。
毕竟,他去年冬天生日时,苏淳让在□□上一字一句斟酌许久的生日祝福发出后,连一句礼貌的“谢谢”都没有得到。有时候在老同学□□的点赞下看到他的名字,都在想,陆泽是不是把我屏蔽了。
说来气人的是,这条微博推送还是因为当年陆泽喜欢天文,苏淳让选爱好分类时po的天文博主。苏淳让不知道怎么回,这纪录片,她真一点没看过。况且也知道就算回了,陆泽怕也不会再找她说什么。
四年了,不也什么都没说吗。
苏淳让心里涨涨的。好像安慰自己喜欢陆泽已经是四年前的事了也没有什么用。隐隐的很难翻篇。那种六年的喜欢早已成了下意识的关注,她骨子里割不掉的东西。她突然有点不平衡,小小的埋怨着陆泽。可凭什么呢?是她自己要喜欢的呀,求而不得也是自己放不开呀。
陆泽什么都没说。很早之前就撇的清清楚楚。
苏淳让到转学临走时都没有和他告白。结果都知道了,不说破还能做朋友,可,好像四年的时空过去,成长轨迹不再交逢,已经陌生的连朋友都算不上了。苏淳让不甘心,可又深深的挫败:在所有名为“陆泽”的战争中,她永远是手下败将。她和陆泽又有什么好聊的?转去卢市后她不过循规蹈矩普普通通,而陆泽高一时就奋战着竞赛。
早已不在一个圈子了。他好像永远就是这么优秀,苏淳让就是看不见他一点缺点。距离之于苏淳让而言,原以为逃离了时间就会抚平一切,可,好像眼里再也看不见比他更好的人了。
苏淳让想,我还是中意他呀。四年还是因为他一句无心的评论打破。
她窝在被子里,像个胆小鬼一样,不敢再去面对。
寒假回来整理东西的时候,还在漫展上千辛万苦背回来的包侧看到挂着的两张磁卡。一张印着“苏意”,一张印着“陆泽”。这是初一时他们参加同一个活动时发的,苏淳让把陆泽的留下来挂在了包上。她看到这两张卡片,突然有点崩溃的想哭。回忆难过的就想关不住的闸水,肆意泛滥着。苏淳让没有把卡片取下来,而是把包放到了柜子顶上,别过眼不去看。就像幻想着两个名字的主人还在一起那样。
不切实际的白日做梦。
那时候苏淳让还没有改名。她想着,或许,陆泽偶尔想起她,想起原来的“苏意”,都不知道她现在叫什么了。而她呢,都不敢回他的一句评论。联系人的名单里“陆泽”两个字好好躺着,她都不敢再去叨扰。
不知怎的,苏淳让突然想起看到过的一句话,“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以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她现在的感情,好像除了偶尔爆发的怀念原来的陆泽,再也没有喜欢其他人。离开从小生长的杭京之后,她在上卢,成年了,大学了,父母离异了。
名字从苏意改成了苏淳让。身份证上有点稚嫩模糊的照片也替换成了眉眼清澈的大姑娘。
这些一点一滴无时不刻的提醒着她,她是个大人了。
而陆泽还是随意的一个隔空的举动就能轻而易举的击破她的防线。
一月的寒假就这样浑浑噩噩的结束了。人懈怠起来好像连神经都麻痹而懒惰,突如其来的情绪无的放矢。满满的闷在心里快要溢出来。
憋到晚上,苏淳让还是拿起手机开始翻起了昨天那条微博。回忆了纪录片的内容,忍不住回复了陆泽的评论:“很感人了”。
再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
苏淳让点开了陆泽的头像。
不知道哪来的冲动,打下一行字,闭着眼摁了发送。然后把手机甩到一边,头埋到枕头里吸气。关掉灯,拉上被子准备睡觉。手还是忍不住划开屏幕。
……他没回。
黑暗中发光的手机屏幕上还是苏淳让发过去的那句网上红极一时的话: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风走千里/不问归期”
黑色的字体,无人问津。
苏淳让的手渐渐垂下。
真的,坚持不下去了呢。
第二天早上妈妈出门前把苏淳让从被子里摇醒。
苏淳让手里还握着手机,食指碰到感应,微弱的电量一闪而过。
真好,没电了。
手机连上充电线,苏淳让洗漱完啃着面包,划开手机屏。
陆泽回信息了。
早上6:02,陆泽:“家搬到哪了?”
苏淳让单手打着字,“还在杭京,城西含关。”
陆泽直到中午才回信。
“那我离你很近。”
苏淳让心下一动,问:“你有没有空见一面?我们很久不见了。”他没有说地址,但是就算远,苏淳让都很想见见他了。
下一秒他的信息发到,苏淳让一下被泪水模糊了眼眶。
他说:“苏淳让”
“我原谅你不告而别,你也体谅我年少轻狂吧”
“和我在一起”。
好。
我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