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1、诗兴大发 ...
-
斜阳微照,透过密密的枝叶在课桌上打下一片斑驳。高远百无聊奈的趴桌子上听着“催眠曲”,上眼皮下眼皮正打得热火朝天,一会又难舍难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九月份开学第一节课,学费几百大洋刚缴纳,新书基本没啥指望。对于这种情况,大家都喜闻乐见。当然,班主任除外。
青岭一中,初中二年级十班班主任唐秋平,江湖人称:“唐老大”“唐僧”“瓶哥”。年龄刚到四十不惑,师资堪称元老级别。自出师以来就开始当班主任,专治各种管教不服。
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于是校领导毫不客气的将他发配到“末班”。
一中,二中是青岭县的教育招牌,师资雄厚,管教严厉,强制性住宿。人嘛,都是逼出来的,人才嘛,更是如此。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管得越严的学校考得越好,考得越好的学校越觉得需要管严。如此恶劣循环,学生苦不堪言。毕业后成绩下来还行,于是乎也就不在乎了,毕竟都过去了嘛。
一中初中部一个年纪总共十个班,一个班大概六十几个人。一,二,九,十班情况特殊除外。
一,二班全是学霸中的战斗霸,各个乡镇或邻县的扫荡而来,是校级重点保护对象。为了学习质量,学校也舍不得在一个班里塞太多人。一般最多五十个。
九,十班基本上是小升初没考上的,多数差分数线差个十万八千里。奈何人家里有钱,有权,有关系,虽说别人都认为是“人傻,钱多”。青岭一中虽是重点中学也得为生计着想,迫于无奈之下收了一帮小祖宗。
本来最开始那几年只有一个班,结果“祖宗”请多了,事儿就多了,一个庙里搁不下,那就分开。导致九,十班人口稀少,一个班只有寥寥的三十人,跌破记录,年年校运动会都吃亏。
中间的大部队都是本分点的,一向奉行的宗旨是:“一般,一般”。不好不差卡中间,被批评和被表扬基本上没他们什么事。不过,从数量上说相当于学校的基石。
“末班”从前专指九班和十班,到这一届情况有所不同。这一届九班不知道磕了什么药,一下子奋发图强,成绩直逼普通班,于是十班成了名副其实的“末班”。
难兄难弟,前途面前还得追。学校瞅着九班的崛起,一扫之前的无力感,顿时心生希望,要是把十班这坨“烂泥”扶上墙,市里的奖金就有盼头了。
这才将唐老大发配边疆,为表歉意还给他升了个官,成了一年级的年纪主任,工资也涨了不少。一瓶鸡血打下去,唐老大风风火火的上位。新官上任,没用上三把火,一学期就把十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收拾得服服贴贴,成绩快赶超九班了。
这不,昨天刚报完名,教材都没发就开始讲课。唐老大绝对是在开学前,历年来都要举行的“班主任学期计划会”上受到了表扬。
“没书?不要紧,我上课拿过几次书?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为了不谋你们的财,害你们的命,亦或是让你们慢性自杀,来吧,孩儿们,上课咯~”一锤定音,再无可反驳。
别的班报名后的晚自习联络一下感情,他讲学期计划,安排内务,收暑假作业顺带收拾人;别的班等一下书,聊一下天,他表示:等?等不了。聊?行,上课听我慢慢聊。雷厉风行,惨无人道,惨绝人寰,令人发指。
高远正在半梦半醒间疯狂吐槽,就遭到了前桌的会心一击。瞌睡虫全跑没了,眼皮子既不打架了,也不如胶似漆了。定神一看,原来是前桌杨宇扔来的小纸团。打开一看,乐了,纸上写着:
待到秋平九月发,桃花开后百花傻。冲天屁震透邻家,满城尽是‘黄金’啊!
假期唐老大被师母拉去见岳父岳母,不知道怎么的吃坏了肚子。一开学就光放屁,熏死了祖国的花花草草,众人敢怒不敢言,实在憋屈,偏偏他还一个人讲得挺嗨。想来杨宇是中了唐老大的唐家独门烟雾弹,诗兴大发。
高远看完将纸条揉成团,刚想把纸团扔到窗外的小树林毁尸灭迹。习惯性的在作案前侦查下周围的敌情。好死不死,一抬头便看见了迎面冲来的黑面佛。
其实唐秋平早盯上最后一排靠窗出神打瞌睡的高远,只是苦于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再加上刚开学不久不好发作,才按下不发,静观其变。讲的正起劲,转过背就逮着那揉小纸团揉得很嗨的小子。有道是:此时不发火,更待何时?
高远被唐老大这架势弄得有点懵,心里“咯噔”一声,智商也随之下线,临了还挥了挥手以示作别。尽管心中有万马奔腾,面上照样滴水不漏。这是高远遇到事情的优点,缺点嘛……
高远收敛思绪,立马压下心中的慌乱,装做若无其事的打了个哈欠,顺手把纸团偷偷塞到嘴里,还当成口香糖嚼了嚼。微微皱起好看的眉头,应该是觉得味道不咋地。
这下轮到唐秋平愣神了,高远这一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他的火气都消了大半,只好颇带无奈的瞪了他一眼。
就这一眼,跟高远小时候调皮挑食不爱吃饭他妈硬塞他满口饭,反抗想吐出去,又被他妈飞了一眼刀子,吓得直接吞了下去是一样的。
高远都成条件反射了,这下干的漂亮,纸团进了他的五脏庙,恐怕世界上在没有比这安全的地方了。唐老大再怎么凶残,也不可能破腹取尸吧。
唐秋平原本就只剩小半的火气算是彻底灰飞烟灭了。有些哭笑不得地看着高远。
这孩子,说他傻吧。调皮捣蛋搞笑整蛊样样精通,察言观色说话交际小能手,情商逆天,智商闪烁在线。时不时犯点不痛不痒的错,走神出个洋相都能调动周围气氛,实在让人恨不起来,在班上纯粹一活宝 。
你说他聪明吧。考试成绩波澜起伏,拿来做个折线统计图,峰顶基本在班上前五,谷底基本在倒数。做事还爱犯迷糊,平均每节课能出神二十分钟,还不忘装得一本正经。两眼无神还给我装听课?蒙谁呢!虽说这火气已散,但是该警告的还是得警告。不然没几天这帮混小子就会上房子揭瓦。
唐秋平走到高远面前,右手敲了敲他的课桌。
“你,起来说说刚才我讲的那首诗是谁写的?”
如今这证据已毁,想来个人赃并获是不可能了。唐秋平只好来了招借题发挥,杀鸡儆猴,好让这帮混小子收敛收敛点,要知道:姜还是老的辣。一个个东倒西歪的像什么话。
高远沉思片刻后,中规中矩地答道:“唐朝诗人黄巢的《不第后赋菊》。”
唐秋平暗道一声:“好小子!”这首诗按理说不算太偏门,但也并非如《清明》之类的耳熟能详。高远能答上来的确有些出乎意料,因为刚才他根本没说诗人。明摆着挖坑等着他跳,这小子不仅英勇就义地跳了,还自个爬了上来。
在老师那儿都有条不成名的规矩:只要你成绩好,基本能横着走。既然答对了,他也不好为难高远,便饶了他一回。
“ 坐下吧。”唐秋平话中颇为无奈,临了又给高远一眼刀子。自以为很是意味深长,意思是:给你给眼神自己体会去吧!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技俩说不准能炸出点什么。所以说老师收拾学生满满都是套路。
高远听完如释重负,略带狼狈的坐下了瞄了眼沾墨的食指,不得不放弃扣喉的打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师傅果然是师傅,这一局勉强打成平手。
其实这次纯属瞎猫碰上死耗子,前阵子无聊看电视,忘记是百家讲坛还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栏目提到过。诗过目不过脑没丁点印象,只是对黄巢这倒霉蛋的经历略微有些同情。果然,诗人不惨不成诗呀!
唐老大如果叫他背诗,那他宁可上吊,被杨宇的改编版《不第后赋菊》成功洗脑的孩子伤不起。凑合凑合背出来绝对被吊打,罚站倒垃圾真受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