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初见 ...

  •   建文元年六月。
      夏季已经该进入尾声了,却仍是余威尚存。烈日灸烤着燕京,往日繁华的街道上如今罕有人迹,偶有人经过也是行色匆匆,急促的步履扬起路边尘土掩去行迹。只有蝉鸣声还在有气无力却孜孜不倦地给这座城市添上些许生机。
      任谁都能嗅到空气中不寻常的气息。阴谋和火药的味道在这座由大明最骁勇善战的王爷驻守的城池中弥漫着,被暑气蒸腾着扰动了每个人的心。大家心里都隐隐约约明白,燕京,马上要乱了。
      而且恐怕要乱的,不止这燕京。

      燕王府后院的密室里,年近不惑的男人着一身玄色长袍,仅有两肩以蟠龙稍作修饰,彰显着他亲王的身份。此时他盯着面前如老僧入定一般的姚广孝,面上浮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这个将近64岁的老人非僧非道,入了他燕王府十四年,只是一心鼓动他造反,今日终于要得偿所愿了。他要承认他看不懂这个老和尚,但他也有自信这个老和尚看不懂他。
      说到底,他喜欢揣度人心,但这个老和尚似乎已经超脱了人的境界。姚广孝刚归附他的那几年,他还试图揣摩姚广孝的目的,而现在他大概可以确定,这个老和尚只是想挑起天下动乱罢了。也好,屈辱死去或乱臣贼子,他当然会选择后者。
      话说回来,逼得他走上这条路的,还真是多亏了那个好侄子呢。天时,地利,人和,朱允炆占了第一条,可他忘了燕京是自己的地盘。还有人和。
      想到这里,他嘴角的笑纹又加深了些。昨天张信的倒戈确实是意料之外,或惊或喜还未能确定,但可见前些日子在市井间散布的流言起了作用,不然也无法这么轻易的让张信的老母听进了什么话真龙天子的传言。
      什么真龙天子,他多年前就相信,这不过是唬人罢了。

      心腹朱能闪身而入,附在他耳边轻言几句。静坐的姚广孝慢慢睁开了眼睛,问道:“殿下可是准备好了?”他点头,起身推门而出。阳光洒进眼底,他微微眯起凤眸。天晴无风,确实是个起兵谋反的好天气。

      在点将台上站定,他俯视着面前的八百人。这些年他在燕京苦心经营,既要装疯卖傻,又要暗中避人耳目地操练士兵修造武器,时至今日真正能称得上心腹的精锐不过只有这些人,用来埋伏在府中,只待几日后朝廷来人了。
      他向前踏出半步,暗中吸了一口气。
      踏出这步,便再不能回头了。
      他扫视全场,开口,低沉的声音敲打在每个士兵的心上。
      “本王乃先帝四子,二十岁开始于此处与北元交战,自认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列祖,无愧于社稷黎民。然现今手足相残,皇亲凋零。此本非今上之意,徒以奸臣当道,阻塞圣听之故耳。今谨奉先帝之命,万望诸位与本王一同清君侧,靖国难。还国家正道!!”
      提前安排好的棋子开始高呼:“清君侧!!!靖国难!!!”在空旷的院子里从四面八方涌来,起先还面带犹疑的士兵逐渐也加入了高呼。
      朱棣暗地在心底松了一口气。

      变故就是在这一瞬间发生的。

      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天空忽然间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飞沙走石,屋上的瓦砾纷纷下落,黑云笼罩了整个王府。恐慌逐渐在刚才还兴奋地高喊的士兵中蔓延,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天色大变!这是触怒了神仙!!”
      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念瞬间土崩瓦解,在神怪面前凡人没有丝毫的抵抗力。一直站在朱棣身侧的朱能也禁不住后退了几步,又忽然想起来,悄悄觑了一眼朱棣的脸色,期待朱棣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未曾想他那泰山崩于面前也不改色的王爷此时正用一种惊讶到扭曲的表情直愣愣的望着风最强劲的一处,似灵魂出窍一般一言不发。朱能暗自着急。若是这局面得不到妥善解决,别说起兵,自己和王爷都有可能被这些哗变的士兵直接绑了送去京城。

      就在场面已经失去控制的时候,一个苍老但雄浑的声音横扫了全场:“飞龙在天,从以风雨!!这是大吉的征兆!!!屋顶落瓦,这天下马上将易主了!!!”

      喧哗的声音弱了一些,士兵惊疑地望着彼此,不敢作声。
      说话的正是姚广孝。他披着灰色袈裟,在狂风中岿然不动,须发皆白,颇有仙风道骨的感觉。这句话似乎有抚平人心的力量,大家奇迹般的安静了下来。
      说来也怪,姚广孝说完这句话后,天忽然放晴,灿烂的阳光毫无保留地照在朱棣身上,把这个平日看起来俊美而苍白的男人照得光明如神邸。他的长眉如剑一般斜飞入鬓,平日微眯着的狭长凤眸此刻迸发出摄人的光芒,日光给他的全身镀上了一层金光,确实如真龙下凡一般威严肃穆。
      欢呼声响彻庭院。朱能知道,这场危机算是过去了。
      他禁不住感激地看了一眼姚广孝,未曾想姚广孝正眼睛一眨也不眨地地看着朱棣,而朱棣也毫不客气的回瞪他,两人之间涌动着怪异的气氛。

      ---------------------------------------------------------------------
      夜深了,密室里仍是灯火通明,朱棣坐在太师椅里,时不时敲击着扶手,似在筹划着什么。
      张玉道:“根据我们安插在宫内的太监传回来的消息,皇上的使者应该马上就出发了。这次派来的是张昺和谢贵。这样看,应在下月初五或初六到达燕京城。”
      朱能皱了皱眉:“时间还是太紧了,想把我们的人马完全渗透九城兵马司有些勉强。他们如果要强攻,八百人控住不住局面。”
      朱棣停止了敲击扶手,微微笑了:“派两个文臣来平乱?还真是那个乖侄子的作风。况且以那小子的妇人之仁,成不了大事。这几天传令下去,让那八百人好生养精蓄锐,时刻关注九城兵马司的动向。过几日,你们且瞧他能翻出什么风浪来。散了吧。”
      他这种狂放的霸气感染了张玉和朱能,两人对视一眼,心悦诚服地告退了。
      是呀,这就是他们下定决心要追随的主君。
      只是朱能的心底仍有淡淡的疑惑。白日起风的时候,王爷到底是怎么了?

      而朱棣也在解决他的疑惑的路上。他一路收敛气息,几个弯绕拐进姚广孝的僧房。这是在王府里单独辟出的一个小院子,靠近他的书房。但奇怪的是僧房里看起来并无人烟,一片黑灯瞎火。他皱着眉头步入后院,然后看到了此生再难忘怀的景象。
      多年后朱棣无数次地回想这一幕,却总觉得当时自己的惊艳来的莫名。后来他登顶天下,几乎见识过全天下的美人,算起来风染只能算是中人之姿,甚至比不过生于将门的他的嫡妻中山王之女徐颖琛。
      但就在那个瞬间,她出现在月下,看起来仅有十四、五岁的年纪,未施粉黛,长发仅用一根素白的带子束起,皮肤白得像是透明一般,穿着一件广袖长裙,也是素白的颜色,用得是即使贵为亲王的他也未曾见过的料子,似乎有月光在上面流动。
      她就这么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明明是平静的夜晚,她的衣袖却如鼓满了风一般,甚至给了朱棣一种她马上就会御风飞去的不真实感。
      后来朱棣才明白,从那一刻开始,自己的命运,朱允炆的命运,连同整个天下人的命运,都开始以不可逆转之势,隐秘而坚定地转动了起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初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