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逼上梁山(2) ...

  •   马万龙是校办主任,虽然级别不是很高,但是实权不小,属于那种位置重要、油水多多的职位,在这个职位上干了七八年之后,他心里面也有了再往上爬爬的想法,正好最近学校分管行政的副校长出现了空缺,这个位置自然被很多人盯着,马万龙就是其中之一,副校长不但权利更大,更关键的是副校长是一个副厅级的职务,而现在的教务处主任则是一个正处级。
      按照马万龙的资历,他竞争这个职务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不过除了他之外,还有三四个势均力敌的对手,比如后勤处、学生处、科研处的几个一把手也都是跃跃欲试,马万龙自然不敢掉以轻心,他把自己的条件与几个潜在的对手横向比较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大家基本上半斤八两,自己的优势是资格比较老,主持教务处工作多年,与各级领导关系都不错,但自己也有一个劣势,那就是在学术上成绩薄弱了一点。
      马万龙也是科班出身,现在的学术职称是副教授,不过自从当了这个教务处主任之后,每天的主要工作和大部门精力都用到了迎来送往、上下钻营、打点关系上,对学术的热情几乎消失殆尽,这固然让他在官场上如鱼得水,但具体到学术成就,他的成绩单还是八九年前发表的那些论文著述,最近这些年来虽然也零星的有一些文章发表,但明显分量不足,成色不够。这次学校职称评选,他也想往教授上努努力,有了教授这个职称,无疑会让他加分不少,而他的竞争对手中,就不乏有教授头衔的,正在这个时候,看到了林佩奇的文章,这就好像困了送枕头,饿了有馒头一样,马万龙当时就动了歪心思。
      首先,他做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事实上,他以前的很多所谓学术成果就不是那么光彩,有的是仅仅提供了不痛不痒的贡献但死皮赖脸的加上署名,有的是利用自己的行政权力为他人在福利待遇上开绿灯换来了共同作者的名头,有的干脆则是自己的学生的作品,作为老师也恬不知耻的在上面署上自己的大名。
      但这一次却和以前有点不太一样,因为教授的评选相对于其他的评选更为严格,在主要学术成果上要求必须是“第一作者”,这第一作者不是混来的,而是实打实的,不是你在后面署个名就可以蒙混过关的,而马万龙也知道,要想用点小恩小惠让林佩琪让出“第一作者”的权利是不可能的,别说“第一作者”了,就算是自己在后面署个共同创作的名字,估计这个书呆子都不会同意。
      在马万龙眼里,林佩琪是标准的书呆子,不懂世故,不懂人情,你学问好有什么用?你上课认真有什么用?你对学生负责有什么用?学生都喜欢你有顶什么用?有一副对联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你不知道讨好领导是不行的,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老黄牛的时代了。而林佩琪那些所谓的原则在马万龙眼里更是不值一提。
      不过书呆子也有书呆子的好处,至少这种人一般都比较安分,比较老实,说白了就是比较懦弱,自己要是和他商量把论文要过来那肯定是行不通的,要是硬来的话,谅他一个人能把自己怎么样?自己在学校树大根深,他一个外地人还不是只能吃哑巴亏?大不了自己以后给他点关照就行了。
      打定了这个主意,马万龙连夜就把林佩琪的论文几乎原封不动的誊抄了一遍,然后删除了教研室林佩琪的论文记录,就把这篇文章寄给了《中国哲学》编辑部,至于他和编辑部老总是朋友那纯属吹牛罢了。这篇论文之所以能这么快的发表出来,还是因为
      今天早上,他几乎是和林佩琪同一时间看到了散发着油墨香味的《中国哲学》,正印证了那句话“冰火两重天”,林佩琪又气又恼,几乎血灌瞳仁,马万龙则是春风得意,几欲放声歌唱,正这个时候,林佩琪上来兴师问罪,马万龙怎么能认。又怎么肯认?
      “我说你这个年轻人怎么这么不懂事?谁剽窃了?谁能证明?你这篇文章如果不是我修改,如果不是我推荐,你以为你能发表?你以为你够了那个水平在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年纪轻轻的不好好钻研学术,脑子里整天盘算当教授,分房子,这是做学问的态度么?太浮躁了,太功利了,就冲你这个精神面貌,就冲你这个做人态度,莫说你现在不够副教授的条件,就是够了条件,我看也不能评副教授,你太不踏实了!”
      “我要去找校长评评这个道理!”,说着林佩琪就要往门外走去。
      “站住!告诉你,找谁也没用,我还告诉你,你要是把我惹急了,你信不信你就算发表100篇论文,你还是当不上副教授,别说副教授,就算是讲师你能不能做得安稳都在两可之间,你还要窝在你那个狗窝里过日子!我现在就去找校长汇报这次职称评定的事情,我告诉你,你就是把论文名字改回来了,你也没戏”,说完,马万龙轻蔑地瞥了林老师一眼,然后就坐到了宽大的皮椅子里面,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气定神闲的看起了报纸,他当惯了多年的领导,知道这个时候就是要沉住气压住场面,先杀一下林佩琪的威风,然后再好言安慰几句,这样一冷一热、一阴一阳,胡萝卜加大棒,恩威并施,想来一个小小的讲师也不会掀起来多大的风浪。
      但是他这次是打错了算盘,林佩琪老实是不假,平时不喜欢出头也是真,但老实人不代表没有脾气,读书做学问做久了人是会有一些迂腐之气,但这并不是懦弱,有时候不争不是不敢争,只是不屑于争,事实上,很多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之力的读书人在关键时刻反倒是表现出惊人的气节,就像是明朝的东林党那样,而许多平日信誓旦旦,七个不服八个不忿的赳赳武夫反倒是外敌一来就当了逃兵。林佩琪就是一个外柔内刚的人,虽然看起来很平和,但是一旦认真起来,“轴”起来,那也是百折不挠虽九死而犹未悔的,他对很多事情并不计较,但这不能触碰他的底线,他有他的坚持,他有他的信仰,学问是他的坚持与信仰,家人同样是他的坚持与信仰,而这篇论文虽然只有几页,但分量却重逾千斤,这关系到他与家人以后的生活。
      “你欺人太甚!”林老师气急了,他一时气血上涌,随手从办公桌上拿起一个东西向马如龙砸去。
      “啊”,一声惨叫,马如龙肥胖的身子颓然倒地,脑袋上一个血洞往外咕咕的冒血,地下,一个玉石的砚台横在他的身边。
      第一师范大学的校长酷爱书法,上有所好,下笔甚焉,马如龙附庸风雅,特意去北京潘家园弄了一套价值不菲的文房四宝摆在办公室内充门面,据说还是明代的物件,这段时间他还在托人淘换一套宋朝的想送给校长,没想到,今天一个砚台却要了他的命。
      林佩琪瘫软在地。
      ……
      林佩琪因犯过失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法庭外,是他美丽而瘦弱的妻子在痛苦,一个八岁的小女孩瞪着大大的眼睛,迷茫的看着这陌生的世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