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救场靠大神 ...
-
第七章救场靠大神
此章多是废话,为了逐步使故事背景丰满,。
莫谨修仙之地在禹州,诸乾门和木鱼会是其中最大的两派,修仙进阶如下:
置元期-------回元期------聚元期----------闻息期-----息元期------神元期-----暮元期------成意期
-----形意期-------浸意期------丹意期---丹成期----破丹期-----入境期-----玉境期-----圆境期-----化仙期(化仙期之后的以后再讲)
而每门每派因为修炼功法不同,对于修为的进阶也有自己的叫法,如诸乾门中风象:闻息期前都叫浴风期,息元期至暮元期叫御风期,成意期至浸意期叫和风期,自丹意期到破丹期就是乘风期,入境到圆镜就是风随期。
林之轩是当之无愧的天才,这一点不知道有多少人争着说,但他本人的性格非常安静,懒的理会所谓的欣赏抑或崇拜,他很清楚,他的一切条件都优于别人许多:他的父亲是木鱼会现任四长老的儿子,他有门徒几千,累财无数,虽然他的父亲在木鱼会中并不是实力最强的,却是所擅长之物最渊博的。而林之轩自出生以来,其父就旨在将他培养成天才,所用丹药,所用器物,所习之术,无一不是他的父亲费尽心思为他挑的,包括他的师父杨二得。
杨二得,木鱼会第五代弟子,比林之轩父亲大一辈。禹州之人无比熟悉他的名字,此人脾气古怪,从不愿做木鱼会的长老,也不愿意收徒,而且对剑术情有独钟,传说,上界之人欲指点其一二,使其快点儿步入化仙期,但是他拒绝了,他说他要学会这世上所有精妙的剑术,并有所新创,然后凭自己的力量化仙。如此执拗,如此顽固,而且他也是唯一一个三百年多间还未从圆境期突破至化仙期的人,这并不是说他顿悟能力差,而是证明他的坚持。要知道,修仙之人至圆境期时,只有百余年的寿命,而杨二得自圆镜期历经三百年而不死,任如壮年之时,令人不得不怀疑他之所以不突破是有意为之。
林之轩便是他为数不多的弟子之一,但是杨二得也从未以林之轩的天赋而觉得骄傲。尽管林之轩如今不到一百岁,但是已至丹意期,即莫谨他师兄的乘风期。他和杨二得一样,也对剑术最为专注。
林之轩一般很少见到师父,但杨二得真正有时间指点他时,也必然是知无不言,倾其所有。而杨二得也极清楚林之轩虽然家世甚好,却不是心杂之人。
杨二得时常催他入世历练,但是由于他进阶极快,一直没有找到适当的时间,而他还记得在去诸乾门之前,他的师父杨二得叫他无论如何都要和莫谨拉开差距。
"你要知道,她和你分至一组是老夫动的手脚,莫谨这个人老夫并不清楚她的脾性…你必须比她强”
"你从不多问,老夫也不愿多讲…不要让她死,…和她……好好相处罢”
林之轩闭上眼,再次听到回忆中自己答应师父时郑重的一句"我记住了”
""莫谨这个人,脾性还好,剑法不知如何,但很有勇气,术法不凡,”他默默这么想着,
思考师父让他与她拉开差距的因果,他并不是好高骛远的人,也从来不会瞧不起别人,所以尽管莫谨的实力对他而言实在是太低,他也从未轻视过。只是他不明白师父那含糊不清的叮嘱到底是何意。。。
想不出来,他也只好关好门,进入镜中虚境打坐调息.
他并不知道,他没有轻视的人,此时正在失落,莫谨抱着剑满脸愁色的坐在床上,一动也不动.好似只有剑才能让她有安心的感觉。
她不愿意将坏情绪表现在脸上,比如自卑,更不愿意多想这些,她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对于修炼这种事向来认真,但也不刻意,在她看来,合适的时候有合适的境界,心安就好。
但是和林之轩的搭档过程让她也终于有了焦虑之感,她很想靠自己活着,但是现实是她依然得靠别人。
她想到了等于她半个师父的白师兄,说来好笑,白师兄以修炼勤奋而闻名于诸乾门,(之所以不夸他的天分是因为此人年龄较大,而且据说刚开始修仙时他是最差的,累风殿中最差的,用八十多年才到了闻息期,但是接下来就励志了,用了四十年他就连跨七阶,到了丹意期。平常人到丹意期即乘风期需要两百年)而她和白师兄又是今几十年走的最近的,但是她从来没见过他修炼的样子,她只记得他各种指挥她,调侃她,也许是她没有注意,但是白天大多时候他都在好地势安心的用各种姿势监督她修炼,或坐或卧。
难道是她太愚笨了,看不明白白师兄的修炼方法?
""师兄……我是不是太差了?”她自言自语.
“没有”
有人这么回答着,
莫谨惊讶的去看是谁,然后更惊讶的看到白师兄正倚着门看她。
”妖怪!!!”她大叫一声将配剑扔了过去,胆颤心惊跳下床,准备从窗户那儿逃出去…
白师兄接住了剑,无奈至极:"师妹你可真行,我看着像妖怪吗?叫你平时好好修炼,你连眼力见儿都那么差…你还扔剑?我说万一真有妖怪,你以为扔剑就行了?哎对了,你老实说你的剑那么容易坏是不是被你扔坏的…”
莫谨打开窗户的手早在他说“叫你平时好好修炼”时就顿住了…
这么唠叨,果然只可能是白师兄啊,她一时喜极,却觉大脑沉沉…随即晕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