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第四十三章:郊外美景 ...

  •   暮色暗淡,残阳如血,夕阳从西山上斜射过来,地面的一切都罩在一片模糊的玫瑰色之中。

      未央跟沈七慢慢骑着马从街市到郊外,再到东陵山上,大片大片的晚霞笼罩下来,带着一种不可言喻的舒适感,沈七依然靠在未央的肩上小憩,双手从后面环在未央的腰上,未央轻轻扯动僵绳,让马儿停在山顶上的空旷处吃草。

      她微微的仰起头,看到远处的山脉边上如镶金边的落日,此时正圆,光芒四射,刺人眼膜如梦似幻,好不真实。

      忽的想起古时候,有夸父追日之说,这般磅礴壮丽的夕阳,的确有种让人于无形之中想去追寻的冲动。

      山顶涯边一棵古老的桃树屹立在夕阳中,翠绿的叶子像被渡上一层金箔,偶尔随风摇晃,投射出长长摇曳的倒影。未央盯着那棵桃树良久,忽到感觉肩膀一轻,回过头去看到翩翩少年慵懒睡醒的模样,“醒了?”

      “嗯”,沈七朝她温柔的笑着。

      那静静的一笑,刹那间,未央只听到自己的心脏突然跳得极历害,仿佛眼前如画美景全然消失一般,只听得见自己的心跳如雷。

      她慌乱的转过头去,任夕阳温热的余晖洒在整个脸上,闭上眼,感受微风佛过脸颊。

      沈七跳下马,活动了一下四肢,看到坐在马上闭目养神的未央,二话不说的伸手将她揽到地面上。

      “啊!”未央一声惊叫,睁开眼睛便发现自己已经跌进了沈七温热的怀里。蓦地,心下一惊,脸颊瞬间飞过两片红云,急急的低下头,转过身背对着他。

      “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沈七负手而立,朗朗念出一句诗。未央依然不敢回头看他,暗自思衬这句诗的意境。忽然想起这是唐朝诗人来鹄的《惜花》,正准备得意的接出他的下一句,一旁的桃树突然提醒了她曾在桃林中借用同是唐朝诗人李白的《客中行》骗取他的美酒。

      原来,早就被他识破了。

      未央皱起眉头,这个她一无所知靠运气活到现在的地方,终究,不是她的归属,她突兀的站在这里,同样是看如画风景,却始终觉得格格不入,像曾经欣赏山水画,看到的画中人一样,如今,她就是那画中人。

      未央无奈的发出一声轻不可闻的叹息,微微苦笑,一丝哀伤,从那笑容中慢慢荡漾开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沈七一言不发的站在她身后,他的脸色忽然变的有些怪异,一种莫名的情愫突然在他心中占了一席之地,甚至,那情愫强大到让他几乎忍不住想将她拥入怀里。替她抵挡那些不该出现的落寞。

      渐渐的,眼前夕阳收敛起他最后的光芒,一抹红霞。遥望天边,朦朦胧胧的可以看见一丝存留的云彩。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沈七的目光一点点迷离起来,“待到来年春天,这棵迎风生长的桃树,若是开花,定会很美。”

      “嗯”未央看向绿意盎然的桃树点点头。

      “那我们明年带两坛好酒再一起到这涯边赏花。”沈七眼色轻挑,嘴角噙笑。

      “好”

      身边人始终不敢转过身看向他。孰不知,那个人早已心乱如麻。

      暮色降临。

      两个沉默中的人驱马静静的行走于郊外的田埂上。

      路边经过一些挑着农作物的壮丁或一些在田间嬉闹的小孩,未央时常失神的盯着他们瞧,记忆里也有着这样模糊不清的画面,不觉心下更加缅怀。身后沈七像是感受到她莫可名状的思家愁绪,紧了紧臂弯,在她耳边悠闲的唱起刚才听到的童谣。

      虽然曲不成调,却让她心里一阵暖流。

      她轻笑着,在他唱完一段后,独自哼着:“芦苇高,芦苇长,芦苇荡里捉迷藏。多少高堂名利客,都是当年放牛郎。芦苇高,芦苇长,隔山隔水遥相望……”。

      “这是什么歌”?沈七兴致勃勃的问道。

      “我家乡的童谣”未央一边哼唱着,一边手舞足蹈。

      “很好听,继续唱,别停下!”沈七将鞭子弯成几节,合在手上配合着她的歌谣打出拍子。

      未央白了他一眼,不再理他,径直反复哼唱道:芦苇高,芦苇长,芦苇笛声多悠扬。牧童相和在远方,令人牵挂爹和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