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徭役苦 ...

  •   作者:不知为什么文章正文内容不显示,挪到下面作者有话说!!!!!!!!

      我了解到古代,凡国家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皆称为徭役,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对外征战,对内大兴土木,都要征用大批劳动力。

      一徭役,包括在地方、郡县、京城和边境所服的各种兵役,还包括为皇室和郡县所服的各种劳役。

      服役年龄:民年二十至五十六岁,凡民达到服役年龄,就要进行登记,叫“傅”。凡成丁登记到名册上后,就意味着准备应征服役了。

      平民被征发服劳役,一般包括建筑宫室、陵墓、城池、边境和冲要的障塞,修筑驰道,治理江河,修筑大规模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堵塞黄河决口,往边境运送粮草物资,军队出征时军需用品的运输,以及皇帝出巡时所经过道路桥梁的修筑和维护,运输工具的供应、随行人员的招待等。这些项目,虽然工程规模大小不一样但是沉重的劳役。

      二兵役,包括正卒、更卒和戍卒等三种。

      1正卒:正卒即正式的兵役。规定:在规定的年龄里成年女子必须在本郡充当步兵(或骑兵、水军)一年;如遇军事紧急需要,还要延长服役时间。

      2更卒:规定:年满二十岁至五十六岁的成年女子,每年要在郡县服一个月的劳役,称为更卒。农民亲自服役的叫“践更”。出钱由政府雇人代役的叫“过更”。至于“更”是轮番更替之意,即指女子到一定年龄后,每年要轮流到指定地点服一定时期的兵役。

      3戍卒、卫士:规定每个女子一生中要到边境上去屯戍一年,或到京师去服役一年。到边境屯戍的叫“戍卒”,到京师服役的叫“卫士”。

      此外,还规定,每个成年女子,每年要到边境去戍边十日。实际上,真正到边境去从事防守或参加作战的,只能是有限的一部分人,其余不去戍边的,要交纳一定的代役金。

      三更赋

      更赋是对按规定应该服役而未能服役的人所征课的代役钱。规定,每个成年女子都有服正卒、更卒和戍卒的义务;但不是一到服役年龄就要去服役,服役的人数也不需要那么多,当不需要服役或有钱不愿去服役时,可以按规定出钱代役,这种代役金叫更赋。

      更赋,其征收标准是:(1)正卒:如不亲自服役,可纳钱二千,由政府雇人代役。(2)更卒的交纳和使用,不同时期有多少差别,一般是四百到七百文之间.(3)戍卒,如不服役,每人每年纳钱三千。由于戍卒的人数因国家劳务的多少和用兵情况不同而有增减,特别是前朝时,戍卒多征发犯罪之人充当.
      并且像砍柴捉猎物之类都有明显季节和忌讳等要求《四时月令》以诏书的形式颁布,衙门着重宣传并监督。砍柴只有秋冬可以砍,春夏是成长季节。树上有鸟巢的也不可以砍等等一系列要求。总之是在生长繁衍过程中不能捕杀猎物,怀孕的动物在这个代有特权。江河湖泊里的水和水中的生物也有捕获的注意事项。

      古代的生态保护的不错,资源不会灭绝。

      正式上工时,天不亮我带了六了张带咸菜的煎饼,一小瓦灌水,稻草两小撮儿头的地方打个死结,这样带了几从,斜挂在肩上。一把柴刀,很难想象,知道它是什么样吗?整个刀身只有20厘米长五厘米宽。一个木头棒连接的,抗在肩上出发,一路讨教关于砍柴的要点,什么样的是合适的柴火。

      路上碰到村子里的烧炭坊的伐木队伍。人家的家伙事儿和精气神儿真是…….一起的少年队里的骄傲的说,她姐就在里面,以后她长大了也要加入。

      村子里的烧炭坊和附近星木河旁村子里的草纸坊都收稻草的,但是舍不得卖太多啊,家里的得烧到明年夏天呢。况且这里交的税中稻草也是其中一项必须交的是实物。

      差点没累趴下终于到地方了。也不敢休息,怕人家砍完了我还没完事耽误时间。人家那扁担前后各两捆壮观的柴火,而我只有后背的两小细捆。往城里走的路上吃了两个煎饼。

      交了入城费,到了西市柴火专区,大家把柴火放在一起,只交了一份摊位费,每天轮摊,因为六个人交五文的税费。等收税的走了,再把柴火分开。

      天早已擦黑我腿肚子都点发飘,终于挪到家了,扔下东西一句话也不想说。我瘫在炕上不想动弹。大郎贴心的准备了洗脚水。当大郎亲手帮我洗脚揉搓按按穴位时,我真有点想哭,紧紧的闭上眼睛,平缓呼吸,咽下所有的委屈。

      “你们吃了吗?”涩着嗓子开口道。

      “没呢。等你呢。我煮了黄米饭,炒窝瓜丝,还有你喜欢吃的芸豆丝。”

      “嗯,开饭吧!”再让大郎打盆水认认真真洗洗手和脸。农民为什么叫泥腿子,具体典故不知道,但今天我是领会了,鞋子脏的不行,衣服也多有污点。这双手根本没法看。这个时代,这样家境的农村是不能套称为“田园”的。因为脏穷累,朝不保夕,赋税沉重,枷锁很重。
      一群萝卜头七嘴八舌的询问大城市-斧头镇是如何的繁华。有什么好吃的。

      我胡诌的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老三又吧唧嘴了,在咀嚼的时候嘴巴合上不张开,就不会有声儿了”我训斥道,颇有一家之主的威严。

      晚饭后我换身衣服趴在炕上。借着做饭烧火的余温烙烙我的身体。就差有个人按摩下。

      招了大郎过来,一边交换今天各自的情况一边要求他为我按摩身体。

      等了小半天,竟然不动弹,转身看见一个低着的头颅。

      要不要这么害羞啊!

      “你要是不按的话估计明天我都爬不起来。”我威胁道。

      终于教会大郎如何按摩,我感觉到他的颤抖。

      “明天午饭煮粥啊,上面用帘子蒸点窝瓜,撇上面的米汤再倒点窝瓜水喂双棒。你再摘些萝卜缨,我回来做窝瓜饼,当我白天的吃食,多做点,省事。萝卜缨的嫩茎大多数都采下来,在太阳底下晒七天,留着冬天吃,知道怎么晒吗……”原本是随意搭话驱除他的羞涩,不知不觉沉沉的睡去。

      我还没来的及说的是,今天我一分没剩下。柴火卖相不好,两捆被讲价到7文。入城出城费共两文,地摊税今天是我出,毕竟新加入,我的加入相当于抢生意,所以……

      打算与少年团搞好关系,有了这段的香火情让他们约束家里的姐妹不要欺负萝卜头们。

      第二天是大郎叫醒我的,还做好了早饭。虽然是芸豆丝泡饭还是吃的很开心。

      得了钱买了四颗饴糖(多孔之黄白色糖块)花了四文。在我看来还不如换成二个鸡蛋,但显然大家不是这么认为的。刚把糖拿出一抢而光。

      突然我想到一个招。大家似乎都不大愿意去镇里,而集市一个月又只开两次。小货郎也不是经常来。那么必定有些人突发的需要些什么或者要卖什么。我可以当邮差啊,一次帮忙一到几文的收辛苦费。这个想法可以跟砍柴少年团商量下,毕竟这瞒不住人,万一有人嫉妒,我这边收费,人家不收,或者故意捣乱把物品弄脏弄丢我都没辙。

      先露个底给大郎,谁成想大郎反对到底,大郎的解释换算一下就是好比方在现代当你出差在外地你大姑三姨托你买点当地特产。然后你说,行啊给我五十块钱托运辛苦费。不要说你代买的时候是花了车费,拎的时候花了力气,这都是浮云。

      乡里乡亲的就是大姑三姨。

      郁闷!这个营生是开不起来了。求到我头上也能躲就躲,谁知道路上会出现什么意外。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徭役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