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一个人的生活 ...
-
到上大学的时候,高中同学散落在全国各地,平时靠网络联系联系,卢晓也时不时去班上的群里逛逛听听八卦,了解一下同学近况。也许是离得远同学之间顾忌也少了,有一次,一个曾和尉迟凛挺好的男生羽看到她在群里,说:“卢晓,很难得呀,你也会在班群里发言?”卢晓很疑惑:“我怎么就不能在群里发言啦!难道群主对我发了封口令吗?”羽:“以前感觉你挺冷淡,不怎么和同学聊天!以前尉迟还以为你不喜欢我们班同学呢!”聊着聊着就聊到尉迟凛。羽说尉迟当初是去了美国,因为家里发生变故所以才不得不突然离开。羽还说以前尉迟追了你那么久,你就硬是没一点反应,那么骄傲的尉迟居然也无能为力!卢晓很惊讶羽居然会这么说!开始反驳说他肯定弄错了,尉迟从来没有这方面的表示,并且把几年来从来没敢对人说的那次被“愚弄”的经历也作为例证说了出来。最后羽表示,那件事他不知道,但是尉迟曾经追求过她那是可以以他的人格担保的事实。
是事实又能怎么样,他已经走了,也许这一生都没有机会再见面,卢晓想。说她没反应其实是不全对的,尉迟是在卢晓有限经历里少有的几个有点交集的男生,在那个美丽的年纪美丽的校园里,多少是会有那么一点点心动的。只是那美丽的年纪太过青涩,承受不起现实,经不得理性思考,所以她不敢相信那一点点的心动可以支持长久的人生。
理性的卢晓过着理性的生活,在青春年少的时候是那样,在成长以后更是那样。大学毕业后的卢晓一心放在事业上,作为27岁的女孩没交过男朋友,她自己认为这很正常,并没有急着打算要交男朋友,也许她是个独身主义者,她自己也说不清楚。有人说不谈恋爱有三种可能:一种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一种是早已心有所属,等待他(或她)再次出现;最后一种是看破红成,无欲无求。如果一定要在三种说法中选择一种的话,卢晓选择第二种说法,但她不知道自己在等谁?
卢晓想:也许是在等那个对的人吧,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个人的话,并且被她等到,她是会毫不犹豫的跟着他海角天涯的吧!但如果没有那么一个人呢?就如张爱玲说的那样,两个人能相遇是那么的不容易,要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正好遇见对的人,是怎么一种缘分呀!万一她的那个他不在她所在的那个时间里呢?就算同在一个时间里却没有空间上的交集呢?那要怎么等!是否就永远也等不到了呢?!卢晓是个浪漫主义者,至少她自认为是那样的。就算永远也等不到她的那个他,她也要幸福的生活,所以她为自己设计了一枚尾戒,定做出来作为自己三十岁生日的礼物,等到在三十岁的时候为自己戴上,从此不再等待!
但是她现在才27岁,当然只有她自己才会认为是“才27岁”,父母朋友已经在暗地里为她的终身幸福着急了好几年了!给安排了好几个相亲都被她无所谓的态度给弄无所谓了!最近清静了一段时间。
卢晓上完研究生后留校工作,因为工作轻松又有需要就继续读博,有时间会和朋友出去旅游,最爱爬山,但大多休闲时间会宅在家里,所以接触的陌生人不多,男性朋友也就几个,可想而知艳遇也少得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