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函数与速写本的交换 ...
-
自那次惊心动魄(只是对祉桁而言)的化学实验后,一种微妙的平衡在两人之间建立起来。
他们依旧是成绩单上紧咬不放的对手,是课堂上思维碰撞的火花,但在那些无人注意的间隙,某种类似“友谊”或者说更复杂的东西,正悄然滋长。
这天午休,教室里弥漫着饭后慵懒的气息。大部分同学或趴着小憩,或戴着耳机刷题。阳光透过窗棂,在祉桁摊开的奥数习题集上投下斑驳的光块。
他正对着一道函数综合题凝神。题目涉及复杂的复合函数与不等式证明,常规思路繁琐至极。他的笔尖在草稿纸上划了又划,留下几团凌乱的墨迹,眉宇间少见地染上一丝烦躁。
谢觉予原本正戴着耳机,在速写本上随意勾勒着窗外的梧桐树影。余光瞥见祉桁紧蹙的眉头和那几乎要被戳破的草稿纸,他无声地笑了笑,摘下一只耳机。
“卡住了?”他的声音压得很低,像羽毛拂过,只有他们两人能听见。
祉桁从题海中猛然回神,有些怔然地看向旁边。谢觉予逆着光,轮廓被镀上一层毛茸茸的金边,那双总是带着戏谑或挑衅的眼睛里,此刻竟只有纯粹的好奇与……或许是一点关心?
“……嗯。”祉桁罕见地承认了困境。他将习题集往中间推了推,指尖点在那道题上,“证明过程太冗长,应该有更优解。”
谢觉予凑过去,淡淡的松节油味道随之靠近。他扫了几眼题目,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发表什么“美学见解”,而是拿起自己的自动铅笔,在空白的草稿纸区域快速写画起来。
他不是在列数学式子,而是在画图。一个简单的坐标系,几条形态各异的函数曲线被他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来,标注上f(x), g(x)……他通过图像的交点、走势,直观地展示着几个函数之间的关系。
“看这里,”他用笔尖点着图像中一个关键的交汇区域,“如果把这个复合函数看成两个独立过程的叠加,它的边界条件其实被这两个基本函数限制死了。你试试从这个夹逼定理的思路入手,别老想着硬碰硬地拆解它。”
他的思路清晰,切入点刁钻却有效。图像比纯粹的符号更直观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
祉桁看着那几张简单却精准的示意图,脑中仿佛有电光石火闪过。之前堵塞的思路瞬间畅通,一个简洁优美的证明路径清晰地浮现出来。
他猛地抓过自己的笔,在一旁飞快地演算起来,字迹难得地带上了几分急促的力道。几分钟后,他停下笔,一个比标准答案更简洁的证明过程跃然纸上。
他长长舒了一口气,一直紧绷的肩膀松弛下来。他转头看向谢觉予,眼神复杂,里面有豁然开朗的明亮,也有难以掩饰的惊叹。
“你……”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词句,“你很擅长这个。”
擅长用另一种方式,撬开坚硬的逻辑外壳。
谢觉予歪头一笑,带着点小得意:“都说了,规则是骨架。理解骨架,才能玩出花样。”他晃了晃手里的自动铅笔,“等价交换,大学霸。”
祉桁愣了一下:“交换什么?”
谢觉予将自己的速写本推到他面前,翻到新的一页,上面是他刚刚随手画的梧桐树影,只有寥寥几笔,却抓住了光影交错的神韵。
“教我画这个。”谢觉予指着那幅小画,眼神狡黠,“用你的方式,告诉我它的轮廓可以用什么函数拟合?光影的明暗变化,斜率是多少?”
这是一个荒谬的请求。用数学去解构一幅随性的速写?
但祉桁看着那双充满期待和挑战的眼睛,看着眼前那幅灵动的小画,拒绝的话竟然说不出口。他沉默地接过谢觉予递来的铅笔——笔杆上还残留着对方指尖的温度。
他低下头,开始认真地观察那幅速写,然后在旁边的空白处,尝试用极坐标方程去描述枝干的伸展,用分段函数去逼近光斑的形状……
阳光静静流淌,笼罩着这诡异又和谐的一幕:年级第一的学神,正用数学语言,笨拙地尝试描绘一幅画;而那个天才的艺术生,则支着下巴,含笑看着对方严谨的侧脸,仿佛在欣赏另一幅更动人的作品。
直到午休结束的铃声响起,祉桁面前的草稿纸上,已经布满了各种尝试性的函数式,而那一小块速写,依旧静静地待在角落,像是一个未被完全破解,却已足够迷人的谜题。
谢觉予拿回自己的本子,看着上面那些陌生的数学符号,如同在看一封用特殊密码写就的情书。
“谢了,老师。”他笑着收好本子,心情明显愉悦。
祉桁看着被他画满的草稿纸,耳根微热。他第一次觉得,这些冰冷的公式,似乎也能承载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温度。
谢觉予的第八步,是创造独属于你们的“共同语言”和“秘密仪式”,将理性的工具变为传递感性的桥梁,让他在你的领域里,找到前所未有的新奇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