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帮扶对象 ...
-
南城的雨,下得人骨头缝里都透着一股潮气。高三(七)班的教室,仿佛一个巨大的、正在缓慢发酵的蒸笼,弥漫着书本的油墨味、湿漉漉的伞味,以及少年人特有的、躁动不安的气息。
林未晞和她的新同桌沈溯,成功地将“互不干涉”原则贯彻了整整三天。这三天里,他们之间的交流量为零。物理距离小于十厘米,心理距离堪比隔着整个太平洋。
林未晞完美践行着“节能”理念,除了必要的起身、回答提问,她几乎像长在了座位上,连喝水都是极小口地抿,生怕多浪费一丝能量。
沈溯则继续他的“校园幽灵”生涯,准时在课间消失,又总能在上课铃响前的最后一秒,带着一身室外微凉的空气或未干的水汽,精准地瘫回座位。只有少数时间会拿起挎包翻墙旷课。上课他也从来不听,不是打游戏就是在睡觉。他睡觉的姿势都很拽,不是那种毫无形象的趴伏,而是手臂撑着脑袋,侧着脸,眉头微蹙,好像连做梦都在不爽。
这种诡异的平衡,在周四的物理课上被打破了。物理老师是个脾气有点急的小老头,最爱突然袭击。
“沈溯!”他一声吼,粉笔头精准地越过前排同学的头顶,在沈溯的桌面上弹了一下,“别睡了!你来回答,刚才我讲的这道题,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守恒联立,最后一步简化依据是什么?”
全班同学屏住呼吸,一半是看戏,一半是替沈溯捏把汗——这老头的问题一向刁钻。沈溯慢吞吞地抬起头,眼神里还有没散干净的睡意,他扫了一眼黑板上那道画满了受力分析的复杂题目,打了个哈欠,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能量守恒。系统合外力为零,内力是碰撞,机械能守恒太麻烦,直接用能量守恒最快。”
物理老师愣了两秒,脸上的怒气像潮水一样退去,转而变成一种复杂的、类似于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答案是对的啊!你小子脑子转得快,就不能用在正道上?天天睡!高考你也能睡过去?” 沈溯没什么表情地“哦”了一声,又准备趴下。
“等等!”
物理老师显然不打算这么轻易放过他,“光说不练假把式,你上来,把简化后的方程给大家写一遍。” 沈溯啧了一声,极其不情愿地站起身,晃悠着走上讲台。他拿起粉笔,手指修长,骨节分明,在黑板上写字的速度很快,字迹潦草却自带一股锋芒。他写的步骤,和老师刚才讲的常规方法完全不同,更加简洁直接,甚至跳过了两个中间推导。
底下有同学小声嘀咕:“这啥啊?看不懂……” “好像是对的,但跟我们学的套路不一样啊。”
物理老师抱着胳膊,看着板书,眼神越来越亮,最后忍不住拍了下大腿:“对!就是这个思路!沈溯,你这用的是大学物理里更普适的表述,但核心思想确实是高中范畴内的!你这脑子……”他顿了顿,还是没忍住,“要是能分一半给语文英语,清北都抢着要你!”
沈溯放下粉笔,没什么得意之色,反而像是完成了一项麻烦差事,快步走回座位,重新把自己埋进臂弯里。整个过程,他没看任何人,包括他那位理论上应该对此表示些许关注的新同桌。
林未晞却在他写下第一个方程时,笔尖就微微顿住了。她的解题思路向来追求高效,沈溯这种近乎野蛮生长的直觉式解法,带着一种不讲道理的锐利,让她第一次对这位“空气同桌”产生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学术层面的好奇。当然,也仅仅是一丝好奇,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
她很快低下头,在自己的笔记旁边,用更规范的格式,重新演绎了一遍他的思路。
下午最后一节是班会。班主任老陈捧着他的大茶杯,面色凝重地宣布了一个噩耗:“下周开始,年级组决定,推行‘优生帮扶计划’!主要是针对偏科严重的同学,咱们班有几个重点对象……” 他的目光,意有所指地飘向了最后一排。
林未晞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老陈下一句就是:“林未晞同学,你刚来,可能不太了解情况。沈溯同学呢,数理化没得说,就是语文和英语……有点拖后腿。你呢,在北京的各科成绩都很均衡,尤其是英语,几乎是满分水平。这个帮扶小组,你就和他一组,平时多交流交流,督促他背背单词,看看范文。”
林未晞:“……”
她感觉老天爷泼下来的不是冷水,是冰雹。
全班同学的目光再次聚焦,这次带着同情、羡慕(主要是对沈溯的)、以及看好戏的兴奋。而事件中心的另一位主角,沈溯同学,依旧保持着趴睡的姿势,仿佛老陈讨论的是别人的命运。只是在老陈话音落下的瞬间,他几不可察地、极其烦躁地动了一下肩膀。
林未晞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那点荒谬感。她转过头,第一次正式地、仔细地看向她的新同桌。他露出的那一小截后颈,线条流畅,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瘦感。
她在心里默默修正了之前的判断。这不是空气。这是一座随时可能喷发的、而且喷发起来大概率会殃及池鱼的…休眠火山。
老陈还在台上语重心长:“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嘛!林未晞,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 ,说完,又点名了其他几组帮扶对象。
林未晞看着那颗毛茸茸的、写满拒绝沟通的后脑勺,默默地想:共同进步?她只希望,在帮助这位同桌“进步”的路上,自己不要退步得太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