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后记 ...
-
后记
首先要感谢所有看完这篇文章的读者老师们,谢谢你们的支持!
这是我第一次写文,其实在写完之后我冷静了两天,自己还看了两三遍,不得不承认确实写得有些做作和矫情哈哈哈,所以就更加感谢能够看完的大家了。
我一直对“后记”有一些执念,觉得作家的后记中一般都凝聚着一本书思想的精华,但是我自己写后记,却是因为笔力实在是不足,有很多设定以及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必须要通过后记来解释一下才行。
先来讲讲结局吧。其实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对于顾言来讲,对母亲的情感是她一生的痛,她也一直在被这个情感所折磨。在文中有讲到,她曾经把琥珀当作一种母亲的替代品来收藏,可是她自己也意识到,这些替代品只会让她感到更加痛苦,只会不断地提醒她自己她有着多么罪恶的想法。所以她找到了解决方法——扔掉那些琥珀。
但是周澈和琥珀们不同,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还是一个在顾言理解下,由母亲留给她的替代品,这对她的吸引力是无穷大的,叫她无法抵抗,但是留周澈在她的身边,她往后余生都要不断地被提醒“你永远也无法拥有你的母亲”,要不断地在“毁掉一个人的自由”的念头中感到自责,而且也许有那么一天,她或许会发现,其实周澈也没有那么像母亲,这个时候她又该怎么办呢?周澈不是琥珀,不能直接扔掉。
所以看似主角两个人将会安稳地生活在一起,但其中的情感纠葛,又是另一种说法了。
我们再来补充一下何澜音这个角色的一些设定。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这个角色简直是一个大“魅魔”,她吸引接触过的所有人,无论男女。但事实上,在我的设定中,她应该是一个有一点情感障碍的人,或者说,她甚至可能是一个高功能反社会型人格。
她从小就在福利院长大,和顾言的父亲是青梅竹马。顾言的父亲是一个“圣父”类型的人,拥有充沛的情感和强大的包容力,且非常有耐心,他“感化”了何澜音,让她爱上了他,愿意为他生下孩子,一起组建一个他认为正常而又温馨的家庭。在顾言父亲去世之后,何澜音感受到了巨大的痛苦,这让她进一步认识到,情感这种东西根本不必要存在,从此她就成为了顾言和沈长青眼中“可怕的人”。
所以她并不是要钓着别人,看别人爱她那么痛苦而感到高兴,她只是不理解、也不在意别人的情感,并且当一个人因为浓烈的情感纠缠她到阻碍她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的时候,她会感到非常的不耐烦,这也是她对沈长青那么绝情的原因。
最后我们来谈谈两位主角。
周澈绝对是这篇文中我最对不起的角色,他一直在被物化,甚至我们的题目《琥珀》,也是物化他的一个象征。那么在设定中,他因为外貌,很小就成为了上流圈子中有名的宠物情人,辗转于很多人手中,一直没有安稳的生活。
在何澜音手下是他被包养时间最长,也是最安全的时候,没有那种游戏,只是简单的运动,他和别墅里的佣人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其实他很感激何澜音,但是他并没有爱上她,估计这就是同类相斥吧,他们看到对方的那一刻就都意识到对方和自己是多么的相似了。
在何澜音去世的时候,他更多是慌张,因为他不想回到曾经的那种生活中了,这个时候他就把目光聚集在顾言身上了。他确实是带着目的和顾言相处,但是他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她吸引,顾言这个人身上有着她父亲那种强大的包容力,也有着她母亲那种能够解决问题的果决感,同时,他也发现了顾言内心的脆弱,而且他清晰地知道,那种脆弱是被她自己极高的道德感折磨出来的。
所以顾言对周澈的吸引力是天然的,这个人可以保护他,成为他理想的“主人”,同时这个人需要他的安抚,需要他作为替代品待在她的身边,这种“被需要”感是他二十二年的人生中从没拥有过的。
但周澈对顾言的情感是“爱”吗?我说不好。他的思维是扭曲的,他没有正常的情感,所以至少在提出要和顾言走的那一刻,他是把她当作下一个主人来看待的,或许在未来,他遇到了更多普世意义上的正常人,然后他可能会爱上别人。
但是就像我之前所阐述的那样,顾言对他的吸引力是天然的,而他的三观,已经在扭曲的童年生活中被塑造好了,很难再改变,因此,最有可能的走向应该是,他仍旧要一直扒着顾言,一直把她当作主人,然后在漫长的社会驯化中,意识到自己原来是在爱着她。
对于顾言来讲,她这辈子都不会爱上周澈,更不会和他发生关系。其实她不会再爱上任何人了,顾言对于情感有一种异于常人的偏执,可能她有情感洁癖吧。那么关于她对何澜音的爱,其实并不能算是标准定义下的“恋母情结”,但是我们下文中还是用这四个字来代指这种复杂的情感。
事实上,她根本就不像她自己描述的那样平庸,她甚至有点遗传到自己母亲的“魅魔”体质(但我姐姐说这本书最大的魅魔其实是她父亲,我认证),她吸引很多人,文睿琛、林岚等人其实都对她有好感,但是她和别人接触总是有着天然的屏障,她只认定和她有血缘关系的情感,而且她只需要那种情感。
她对于同年温馨的家庭生活有着近乎疯魔的执着,或许这也是她恋母情结的一个缘由。她的童年和她的青春期差别是那么的巨大,她突然被拉进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阶层,被迫努力学着他们的样子说话、做事,所以她能成长为现在的顾言,真的已经很伟大了,也是因为这种经历,她对周澈有着很强的同理心。
同时呢,她有着很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当她意识到自己对母亲那种异乎寻常的爱的时候,第一想法就是掩饰,第二想法就是克制。她其实需要很多很多的爱,但是她的母亲不能给她。顾言一直处于一个模糊的边界,直到继父的去世,她的边界变得清晰,她不希望自己和继父一样,在“得不到”之中不断发疯,最后崩溃,于是她扔掉了替代品,躲到了国外。
这就是我为什么认为把周澈当作替代品放在身边这个结局,对于顾言包括周澈来讲,都是一个悲剧。
总之,这个故事就是围绕着顾言的情感世界来写的,她对周澈一层层的接纳与沉沦,可以说是她对自己恋母情结态度的再演,周澈的存在不能拯救她,也不可能改变她对于情感的看法,就像结局说的那样,这是她人生的课题,只能自己慢慢探索。
最后的最后呢,还是要感谢所有读者,愿意看完这篇文,愿意看完我的后记,希望大家都能够拥有令自己内心安稳的事物,可以是一个人、一段感情、一个抱枕、一种味道,在痛苦的世界中,也可以尽量开心地度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