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支教路与共成长 ...

  •   十月的风带着秋意,吹得A大的梧桐叶沙沙作响。宋景砚和谢浅怜坐在图书馆里,面前摊着一份支教项目的介绍手册——这是学校组织的寒假支教活动,目的地是偏远山区的一所小学,他们已经报名参加,正在准备支教需要的物资和课程方案。
      “我们带些绘本和文具吧,那里的孩子可能很少有机会看到这些,”谢浅怜指着手册上的照片,照片里的孩子们穿着朴素的衣服,眼神却满是对知识的渴望,“我还想准备几节诗歌课,教他们读简单的儿童诗,让他们感受文字的美好。”
      宋景砚点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下“绘本、文具、诗歌课材料”:“我准备带些趣味数学教具,比如七巧板、数字卡片,教他们用游戏的方式学数学,这样更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对了,我们还得带些常用药品,比如感冒药、创可贴,以防孩子们不小心受伤。”
      接下来的两个月,两人利用课余时间准备支教物资。他们去文具店买了铅笔、笔记本、水彩笔,去书店挑选了适合小学生的绘本和儿童诗合集,还从家里带来了闲置的衣物和玩具。宋景砚亲手制作了趣味数学教具,谢浅怜则把诗歌课的内容整理成图文并茂的讲义,方便孩子们理解。
      出发前一天,两人特意去栀子花田看了“浅砚”。虽然已经过了盛花期,但“浅砚”的枝叶依然茂盛,翠绿的叶子在风中轻轻摇曳。“等我们支教回来,春天就到了,到时候你又能开花了,”谢浅怜蹲在花苗旁,轻轻抚摸着叶子,“我们会给你带山里的石头做纪念的。”
      宋景砚拿出手机,拍下谢浅怜和“浅砚”的合影,笑着说:“到了山里,我们每天都给对方分享趣事,回来后一起整理照片,好不好?”
      “好啊,”谢浅怜点点头,心里满是期待。
      寒假伊始,宋景砚和谢浅怜与其他支教志愿者一起,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又转了两趟汽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大山深处的向阳小学。学校的条件比想象中更艰苦,教室里的桌椅有些破旧,窗户没有玻璃,只用塑料布挡着风,操场上只有一个简陋的篮球架。
      但孩子们的热情很快驱散了他们心中的落差。看到志愿者们到来,孩子们兴奋地围上来,好奇地看着他们手里的行李,一声声“老师好”清脆又响亮。
      “我叫谢浅怜,以后我教你们诗歌和语文,”谢浅怜蹲下身,笑着对孩子们说,“你们有什么喜欢的故事或者诗歌,都可以跟我说。”
      “我叫宋景砚,教你们数学和科学,”宋景砚也笑着打招呼,举起手里的七巧板,“以后我们用这个玩游戏,学数学,好不好?”
      孩子们齐声回答“好”,声音里满是期待。
      支教生活正式开始后,两人每天都很忙碌。早上六点多就起床,和孩子们一起做早操,然后开始上课;中午和孩子们一起在学校食堂吃饭,饭后帮他们辅导作业;下午继续上课,放学后还会去家访,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情况。
      谢浅怜的诗歌课很受孩子们欢迎。她教孩子们读《小蝌蚪找妈妈》《秋天的信》,用简单的语言讲解诗歌里的画面,还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写小诗。有个叫小娟的女孩,平时很内向,却在诗歌课上写出了“山里的月亮是妈妈的眼睛,照着我回家的路”这样温暖的句子,谢浅怜把她的诗读给全班同学听,小娟的脸上露出了羞涩又开心的笑容。
      宋景砚的趣味数学课也很有趣。他用七巧板教孩子们认识图形,用数字卡片玩凑数游戏,还带他们做科学小实验——比如用矿泉水瓶做净水器,用蜡烛和烧杯证明氧气的存在。孩子们每次上他的课都格外认真,下课了还围着他问各种问题。
      周末的时候,两人会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去山里采风。他们跟着孩子们去采野果,去河边摸小鱼,去山顶看日出。山里的空气很清新,天空很蓝,星星很亮,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能听到窗外的虫鸣和远处的狗吠。
      “这里的星星比城市里亮多了,”有天晚上,两人坐在学校的操场上,看着天上的星星,谢浅怜轻声说,“孩子们也很可爱,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都很乐观,对知识充满渴望。”
      “是啊,”宋景砚握住她的手,“我们能做的虽然有限,但希望能给他们带来一点改变,让他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走出大山。”
      支教期间,两人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有次下大雨,教室的塑料布被风吹破了,雨水灌进教室里,他们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冒雨用塑料布重新把窗户封好,衣服都湿透了;有个孩子发烧了,山里的医疗条件有限,他们轮流照顾孩子,直到孩子退烧;还有次去家访,山路很滑,谢浅怜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擦破了皮,宋景砚赶紧拿出随身携带的创可贴,小心翼翼地帮她处理伤口,眼里满是心疼。
      但这些困难都没有让他们退缩,反而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支教的决心。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听到他们认真的提问,感受到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两人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支教快要结束的时候,孩子们给志愿者们准备了礼物——有的画了画,有的写了信,有的编了小手链。小娟送给谢浅怜一幅画,画里是一个穿着裙子的老师,牵着一群孩子的手,在开满鲜花的路上走,旁边写着“谢谢谢老师,我以后也要当诗人”;有个叫小明的男孩送给宋景砚一个用木头做的小飞机,说“谢谢宋老师,我以后也要学数学,造真正的飞机”。
      看着孩子们的礼物,谢浅怜的眼眶湿润了:“这些礼物是我收到过最珍贵的礼物,我会一直好好保存。”
      “我也是,”宋景砚点点头,“以后我们有空,还要再来这里看看他们,看看他们有没有进步。”
      离开的那天,孩子们都来送他们。有的孩子舍不得他们走,忍不住哭了起来。谢浅怜蹲下身,轻轻擦掉一个小女孩的眼泪:“别哭,我们还会来看你们的。你们要好好读书,以后考去A大,我们在A大等你们。”
      宋景砚也对孩子们说:“一定要努力学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放弃。记住,知识能改变命运,你们的未来一定会很美好。”
      车子开动的时候,孩子们还在路边挥手,一声声“老师再见”在山谷里回荡。谢浅怜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孩子们,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回到A大后,两人把支教期间拍的照片整理成相册,还把孩子们送的礼物小心地收藏起来。他们去栀子花田看了“浅砚”,给它浇了水,把从山里带回来的石头放在花苗旁边。
      “这次支教真的收获很多,”谢浅怜靠在宋景砚肩膀上,看着“浅砚”,轻声说,“不仅帮助了孩子们,也让我们自己成长了很多,更懂得了珍惜现在的生活。”
      “是啊,”宋景砚点点头,“以后我们还要参加更多的公益活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而且经过这次支教,我更确定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我想以后从事教育相关的工作,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孩子。”
      “我也是,”谢浅怜笑着说,“我想继续学习文学,以后写更多温暖的文字,给孩子们带去力量,也给更多人带去希望。”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浅砚”的枝叶上,也洒在两人的身上。他们并肩站在栀子花田边,看着远方的天空,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知道,这次支教经历会成为他们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也会成为他们未来前进的动力。而他们的爱情,也会像这“浅砚”一样,在岁月的滋养下,越来越坚定,越来越美好。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