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故事以一个俗之又俗的句子将就起了:
从前,山上有间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从前,山上有间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这个句子折磨了我和阿卿至少八九年。我们有个什么都懒得做到师傅,每每他外出再回道观,被我们俩磨着打听外面的见闻时,便总用这个来搪塞。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吾辈之师者,吃饭喝酒睡觉也。”我说。
阿卿头一回听到我说这个句子居然一点要笑的意思都没有,抓住鸡腿往嘴里送的小手停顿,眼睛直直的盯着我两个发髻,挤眉弄眼,嘴里呜呜的听不清说什么。
“阿卿,抽风了?”我很担心这个小伙子,他自小就不太灵光,傻傻的憨憨的。“莫要像师傅那般患了痴症就好。你看他胡子拉碴脏兮兮,衣袍懒系乱兮兮,蓬头垢面恶兮兮。阿卿,你还好吧?”
后来事实证明,阿卿不缺少幽默感也不是在抽风,他是在用不停颤动的可爱长睫毛向我传递一个重要信息:师傅站在我身后。
不过师傅好像懒得理我,只使了盘子将桌上鸡鱼肉全数端走,还拿了阿卿碗里的放进口中就咬,悠悠荡到门口又好像记起什么重要的事情似的,把我的碗移到阿卿面前。整个过程干净利落、一气呵成。
说阿卿憨就是这个方面憨,待师傅前脚离开门他就把我那个碗又移到我眼底下,弱弱的说:“我,我吃饱了,师弟你慢慢用。”
就算我是个小孩,不,应该说正因为我是个小孩才能读懂他渴求的表情。要谦让就谦让的像话一些不是,那副死死盯着我手中的碗的模样,加上不停吞口水的声音,害我不得不分一半肉给他。我一边咬肉一边口齿不清的教训他,“为人牺牲,得叫受者看不出来,他才没有负担,懂吗?你这样叫我如何独吞。”
然后意料之中的他便哭了,说是真心想给我一个人吃,又不知道怎么掩饰自己对鸡腿的渴求,其实他不吃也是没关系的。还向我保证下次再让给我鸡腿的时候,一定正眼都不瞧一下。
每每此时,师叔就会很及时的出现,端些肉菜来哄,顺便笑着说我:“你这孩子,着实淘气了些。不过两兄弟相亲相爱,倒真是好。”
我们俩都是被师傅师叔在路边捡来的,想是哪个人家因故扔掉或者丢失的孩子。幼时师傅带我们下山买置食物、用品的时候,总会遇到许多带着小孩的村民。小孩子管抱他们的大人叫“娘亲”,“爹爹”。
我和阿卿合计着,“娘亲”的个子都比较矮,长得也漂亮些,于是回到观里便甜甜的叫师傅“爹爹”,叫师叔“娘亲”。师叔会宠溺的摸着我和阿卿的头微微的笑,师傅则怪里怪气不停的咳嗽,但两个人都无所谓称呼的样子,随便我们怎么开心怎么喊。待到年纪稍大一些,懂得了父母这个词的含义,便不再乱喊了。
师叔问我们,有没有怪过自己的生身父母。
我和阿卿从不正面回答这个问题,笑嘻嘻的缠着师叔抱,然后说师傅师叔比生身父母亲多啦。
阿卿同我讲,或许是自己的亲娘亲爹有不得已的苦衷才遗失了我们。或者是战乱走失了,或者是太贫穷养不起,或者是被人贩子偷走又被人贩子不小心掉落,或者是逛庙会的时候被人群冲散……总之,没有哪个做爹娘的愿意割舍自己的骨肉。看着他装出一副大义凛然善解人意的样子,我都会笑嘻嘻对着他道:“就是,何况是我们这么漂亮的骨肉。”然后两个人抱在一起默默的哭一会。
每天睡觉前,我们都会天南地北博古通今的讨论一番,比如北山狼窝里新添了几只幼崽,南边那汪潭水有多少条草鱼,西面发现洞窟能找到多少只麻花兔,东边山下河里又见着几位漂亮姐姐。讨论完这些事情决定入眠前,我们要惯例性的八卦一下师傅他老人家,最后同仇敌忾的得出结论:他真是懒到骨头里了。
阿卿大名叫做顾震卿,跟着师叔姓,名字也是师叔取的。
拾到他时,抱着他的襁褓里有生辰八字。因五行缺木,故而用八卦中五行属木的“震”字。《尚书大传·虞夏传》写道:“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卿”字通“庆”,有祥瑞,福泽之意。
而我的大名,是懒师傅给起的。据说师傅捡到我的时候,问师叔,怎么给小孩起名字?师叔说总得有点含义才行吧?师傅一听,脑袋灵光一闪拍拍大腿说:好!就叫晗意。完毕又掂量掂量我与阿卿宝宝的重量,觉得我比较轻,于是他老人家有拍拍大腿,说:晗意做师弟。
吾辈何其不幸也!
我和阿卿打小就住在道观里,虽说不太大,但住我们三个人太绰绰有余了,打扫的又只我和阿卿。有时候基本上连功都不用练,光打扫就得花上整整一个白天。六十四级云南大理白石台阶气势恢宏,最顶上台阶两边直直立着两根粗柱子,上头仙鹤祥云栩栩如生。那柱子托着的白色泛青苔石头上刻着三个阳文:少阳派。
很小的时候,我的师叔须环道长还在观里时,总会跟我们讲少阳派的渊源,说以前东华紫府少阳帝君王玄甫羽化登仙的故事,虽然不明白他为什么叹着其哀其不幸似的老往师傅的方向瞅。师叔的故事让我和阿卿幼小的心灵受到激励和鼓舞,认为自己所处的是一个伟大的道观做了伟大的传说中人物的传人。事实上,早在几百年前这个道观就没落了。
七岁一年的某一天俩人去山脚下村子里卖药材,被一个村民点拨,醍醐灌顶般发现了这个事实真相,我和阿卿决定在做饭时向师傅表达我们的愤怒。往红油鸡加了半罐子盐,把他喝的竹叶青换成了米醋。
除开师傅路过不小心掉下的一包白面馒头不算数以外,我们两个小孩那次应该算是被罚饿了两天。
那两天我们俩被关在藏书阁里饿着肚子打扫,居然发现了师傅年轻时候的画像,以那时的年纪和所谓的表达水平来讲,就是:师傅曾经是一个很特别十分非常好看的人。
和阿卿计较了一番,得出了结论,估计是因为师傅后来受到情殇打击变得太懒,胡子拉碴的不爱干净变丑了。于是七岁起我和阿卿便对着师傅那张好看的画像拜了三拜,认认真真举起小手立誓,要讲卫生做和以前的师傅一样好看的人,不管受到什么打击都要爱卫生。
发完誓我们站起来看着彼此,不约而同的以弄脏身上衣服和小脸为由,奋力的督促对方打扫藏书阁。
…………
师傅什么活计都不做,却总是有些小钱使,不过这些钱刚够我们两个小孩不冻着不饿着,想要买点别的什么总是为难。于是两个人达成一致,做人应该自立自强,懒师傅不干活迟早饿死,我们应该早些学点谋生的手段。五六岁起便跟着上山采药的药农学找草药,换铜钱使,还经常去抓兔子抓野鸡卖。师傅对我们的态度就跟羊倌放羊一样,少骂又少管。
九、十岁已经是识得贵贱的年纪,阿卿和我穿的衣服颜色虽然只一个灰蓝且一个款式,面料却是比山下村民的不知道摸着滑溜多少倍。又到十二岁,功力上进了发现,其实师傅房间总是有人进出的,每一个行的都是跪礼。阿卿向我吐吐舌头摇头又叹气,这几年何苦来的?我跟他讲,世间纨绔子弟何其多,我们俩能自律自省实在好极了。
后来才忽然发现原来师傅的懒惰有另一个词可以替换的,那便是怕麻烦。阿卿说我们偷偷叫懒师傅叫了十几年,不太地道。可我没有太多内疚感,不知者不罪。何况只我们俩个知道,又没对其他人讲。
师傅是个很会找空子休息的人,也会找乐子。他在授道讲剑的时候能一个字解释清楚的绝对不会说两个字,考验我们也只用最简单的方法即和他打,能两招得出结论的他绝不出手第三招。虽然后来他说收势的快慢精准也是考验武术的一个要点,我和阿卿却宁愿相信他是嫌麻烦。师叔死的那天,我和阿卿看着他在院里饮了整天酒,傍晚灼灼桃李树下舞了一夜剑,到天亮,那是我们知道的他这辈子握剑的时间最长的一次。
山下私塾里教书的老头会用戒尺打学生手板,我们的师傅却压根就不管我们学不学得进。一大堆书如《易筋经》,《周易参同契》,《典论·论文》 ,《武林杂话》,《绣塌野史》 不加分类不分良莠丢给我们自己看。考试的方法便是,问我们俩学会没,回答说没学会那一个的扫院子洗衣服做饭全包。后来我们才觉得自己太老实了,师傅压根就没有要我们背过具体内容。
只有一次,师叔端坐在那牡丹花雕靠背椅上,问“晗儿啊,这几日学的什么,告诉师叔,不懂之处看是否可为你解之。”
我张开粉嫩嫩的小嘴,用甜甜的声音道:“这几日看了《品花宝鉴》。”
却看师叔放在茶几上的手当当琅琅扫落了几个物什,脸色一会白一会青,腾的站起来左踱踱,右踱踱,来回打了几个转后向我问道:“李正文呢?”
李正文是我师傅俗名,一般情况下师叔叫这个名出来就是要跟师傅翻脸了。
我内心里幸灾乐祸狂笑不已,表面上无辜的看向阿卿,使劲憋住要笑出来的泪水。
师叔安抚我道:“莫怕,我找他说点事。”又去问阿卿。
待师叔走后,我和阿卿相互抱着笑了好久。其实我们压根就没细看那书。
虽说年纪尚小不谙世事,却也不是笨蛋傻到什么都不懂。那些插画画得露骨之极,我和阿卿商量了觉着得十五成童舞象之年才可再阅。
那时候,我们以为师傅这一生都将青衣灰袍,粗茶淡饭,糙酒清水,吊儿郎当的潇洒过着,隔几年被师叔追着骂一次,快快活活。
七岁的事情,如今八年已过,却仍旧历历在目。
师叔在我们七岁那年,离开了道观,后来偶尔回道观看看师傅,每次来都会稍稍点拨一下我们的武术和学识。这个偶尔的次数加在一起是三次,每次在观里住半年。
第一次他回道观的时候,摸摸我又抱抱阿卿,说阿卿根骨真正好。
阿卿看着我咧开嘴笑,神气得像只得胜的小公鸡。
第二次他回道观的时候,看着我们耍剑,说阿卿是果真是练武奇才。
阿卿看着我抿着嘴笑,腼腆得像山下看见我就跑的小姑娘。
第三次他回道观的时候,和阿卿对阵了一回,说现在他在江湖里也应该能进前十位了,又和我对阵了一回,说我应该能算是第二十几位。
阿卿看着我微微的笑,软软的温温柔柔像……冬日里的阳光。
到今天为止师叔住了五个月多二十一天,这次回道观后他再也不会离开了。这天早晨,阿卿把我从被窝里揪出来,风风火火的带着我往师叔的厢房跑,一进门听得身边的少年双膝往地上“扑通”一响,人矮下身去。
我怔怔的立在门口,看着床沿上坐着的师傅,玄色长袍金线绣边,双鹤祥云玉佩垂在腰间,发丝用寿字白玉簪绾了一个发髻,模样着装都美好得如同幼时见过的画像,神情木讷却像那打碎的琉璃刺在心坎般叫人疼痛。
慢慢低着头矮下身,跪在地板上,又忍不住将眼光一寸寸由自己的膝盖向床边移过去。看到寿桃红木踏脚长凳,心实实的沉了一沉,又壮着胆子让一双靴子入了眼,再看到外袍下摆,玉佩,腰带,然后是一瀑杂着银丝的头发和已经永远不会再睁开的眼睛。再抬起头,只能看到师傅的侧脸,他的喉结微微的动着,似乎要发出声音。
我低下头不敢再看,静静的听着房中动静。
隔了半晌,听到衣服悉索之声,我又偷偷抬起头,看到师傅轻轻的把师叔扶起靠在他自己身上,抓起床沿的梳子为师叔束发。师叔身子立起的时候,眼角处有水渍慢慢流下来,或许是他临去前流下的,或许是方才师傅滴落……
鼻腔里开始觉得发酸,有什么要从眼睛里奔出来,我扭过头看着阿卿,他双手撑在地面上,头一直低着,地板上零零落落有水花溅开的痕迹。
“你们师叔,去了。”
《品花宝鉴》乃是古人写的男男书···这个·所处年代我记不得了
请原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一章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