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 15 章 ...
-
新城镇的早晨散着些灰雾蒙蒙的雾气,因为靠海空气中的水分太多,似有若无的雾笼罩着这个小小的城镇。早晨的空气闻起来分外清新干净,空气中隐隐传来新鲜树叶被折断的草木汁味。
现在时间还早,新城镇上的居民们大多还在睡梦中沉沉睡着,一家普通的农户人家似乎起的比较早,门扉响了一声,门被轻轻从里向外推开了,嘎吱一声响在安静的街道上让人听得分外清楚。
在隔壁水沟边静静洗菜的张婶听到旁边传来开门的声音,忙抬头一看,笑着打了声招呼:“朱大嫂,今天也这么早就起来了啊?”
朱大嫂听到邻居张婶的声音忙笑了下,她脸上白白胖胖看着喜人,身上穿着的衣服虽穿旧了且缝着几个补丁,但衣服看起来还是十分的干净利索。
朱大嫂笑着回道:“最近鸭厂的事情多,要学的东西也多,我不是怕自己蠢笨跟不上,只能多花些心思在上面了,能提前过去准备一下也好。”
张婶听完,不由在心里嘀咕着:“一个月五百文的月钱,要是我我也能每天早早的过去。”
张婶心里腹诽着,脸上却满脸堆笑:“你们那鸭厂要是再招人,朱大嫂你可得提前跟我说声哈,我们这么多年的邻居了,你应该也知道我们家里的鸡鸭都是我在养的,这二十几年可养得白白胖胖的,很少有养死的。”
朱大嫂这几天凡是碰到张婶都要听她这样唠叨一句,已经习惯性的左耳进右耳出,嘴上说着:“一定一定。”人却急急忙忙边的迈开脚步向外走去。
朱大嫂心想,我们农户人家家里多多少少都养了鸡鸭了,这么多年养下来要把家里的鸡鸭养死也不容易,但厂子里养鸭的方法又家里又不一样。
现在鸭厂养着五百只鸭子,要是万一有几只得病了,那一死可得死一片。我们每天都要跟着杨鹤小公子学习如何养鸭,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上手的。
不仅手脚要勤快,还要用心记着杨鹤公子教下来的养鸭方法。
养鸭子看起来简单,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有养过,可是要养大批鸭子不让它们生病,能安安生生的长大,这里面的学问,说起来也有很多。
杨鹤公子在鸭苗刚到的时候就跟他们说,新建的鸭舍温度最好维持在三十摄氏度左右。杨鹤和在鸭舍里干活的妇人们研究了好一会儿,也研究不清楚这三十度大概是多热。
可是公主交给杨鹤的养鸭手册里明明白白的这样写着,杨鹤虽然不知道怎么样才是三十度的温度,但他知道一定是要鸭舍维持着比较高温的环境。
杨鹤为了做到这一点费尽心机,从选址盖鸭舍时就注意坐北朝南,让鸭舍里的鸭子每天至少可以晒六个时辰的太阳。
鸭子刚生下来三个月内正是身体较为娇弱的时候。不仅住的地方要打扫干净、勤通风,给它们的清水和食物都是要干净的,如果有发现发霉的饲料那是宁愿丢掉也不能给鸭子们吃的。
杨鹤之前没养过鸭子,在辽东老家的时候他是小少爷,连活的鸭子都没见过,后来到了宫中,也没被分配到御膳司过,对于养鸭这方面真的是一窍不通。
杨鹤没其他办法,就战战兢兢的按公主给他的养鸭手册一条条对照着开始养。
主要就是那几条,鸭子出生后14周和20周的时候,会有两次换羽期,这期间必须多晒太阳,别着凉了,得做好感冒的预防。
在鸭子成年后的中期和后期要保护好鸭子的肠道,不要乱喂东西。
每天都要巡视鸭圈,发现有没精神,感觉病恹恹的就要赶快抓出来放其他地方集中隔离。免得把病传染给其他健康的鸭子。
公主给的养鸭手册里写着,鸭子里的饲养密度不能太大,许多鸭子挤在一起养容易滋生细菌。
杨鹤虽然对新名词不太了解,但是他从字面意思上也能大概说的意思,杨鹤也怕养在一起遇到生病的,一下子就感染一片。所以他把五百只鸭子分成五个鸭舍养,每个鸭舍里只养一百只。
这样分开养就算碰到病鸭传染的事情,也不会一传就传一片。
朱大嫂主要负责鸭舍的打扫和鸭棚的通风问题,其他鸭子的食水不用她去负责。她主要负责每天中午温度高的时候,把鸭子赶去海边后,趁鸭舍里没鸭子赶快打扫。
铲鸭屎、捡鸭蛋,鸭棚里的稻草也要三天一换。旧稻草铲到拖车上,等下拿去固定地方倒,打扫干净的鸭舍撒上石灰后,铺上新稻草。
一两个时辰后,估摸着气温开始下降了,就要赶快去海边把鸭子们赶回鸭舍去。之后就是捡鸭子们下在滩涂地上的鸭蛋,小心收集起来放干净稻草上,一起交上去。
这工作简单轻松还离家这么近,每个月还有五百文可以拿,有了这五百文,自己一家子的生活瞬间宽裕了起来。朱大嫂都不知道自己前世是积了什么德了,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竟然掉到她身上了。
于是朱大嫂就更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每天做事都很认真,生怕杨鹤公子看她有哪里做得不好要辞退她找别人。
不过这三四个月的相处下来朱大嫂也知道了,杨鹤公子脾气那是一等一的好,身上半点没有其他权贵的跋扈骄矜之气。她们有时候不小心犯了错杨鹤公子不仅不责骂她们,还安慰她们说刚开始做不熟悉也是正常的,只让她们错误的地方改过来就好了。
朱大嫂从来没有见过脾气那么好的公子哥,跟她们说话也笑眯眯的,从来没有听说过他打骂过人。
。。。。。。
这时候被朱大嫂惦记的杨鹤正在牙行所挑人,他脸上现在也不是笑眯眯的了,而是紧紧的皱着眉头。
“杨爷,知道你要年轻力壮的汉子回去耕田的,我们新城镇最年轻力壮的好小伙现在都在这了。”人牙子边引着杨鹤挑人,边吹嘘着自己牙行里人的好。
杨鹤看着这一排排人,年轻力壮他看不出来,瘦骨嶙峋脸色苍白的倒是有好几个。
人牙子叹了口气:“杨公子你别看他们现在瘦巴巴的,给几顿饱饭养起来就立马能做事了。他们都是北边灾荒的时候从西北逃过来这里的。他们种不了田,也没有其他谋生手段,只能自卖自身给牙行了。他们别的做不了,种田可是一把好手,你看看他们手上的厚茧子。”
杨鹤耐心听牙人说完,眉头还是紧皱着。
土地前几天他已经买好了,过户手续也都顺利办完了,第一次买地他只买了三亩。
一是他之前没买过地,不知道官府那边要办什么手续,听着中间人的建议,他还提前准备了些银子贿赂官府里的小吏,都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他也是给出了好些银两才顺利的把地契拿到手。所以刚开始买地,他也没想着一下子买太多。
二是他买地买得急,最近要出手良田的几乎没几个。土地就是普通农户一家人的命,要不是碰到重大变故一般是不会想着卖地的。还是他运气好,刚好碰到一富贵人家卖了三亩地,才能让他捡漏。
三是主要他带出来的土豆只有那么一点,想种更多也没有。出宫后他想在宫外自己买些来种,才发现土豆这种东西在民间很少有,大部分都是在京城高官家里才种着一些,土豆作为这几十年才有的新兴品种,就只有京城高官们想图个新鲜的时候才吃些。
杨鹤是种过土豆的,虽然只在皇宫内一块不大的地上面种过,但他知道土豆这种东西亩产很高,在如今这种天灾频发的情况下,被称之为救命粮也不为过。
杨鹤心里暗暗想到,鸭厂那几个妇人已经逐渐上手了,把事情交给她们几天也没事。
九月份已经快到了,他要在九月前培养出一批懂得种土豆的人。
这几天要先买些人回去,再教他们怎么种土豆。等明年这些土豆可以收获之后,他又能得到一大批土豆种。
到时候要吸取这次买地的教训,要早早的先多买些地准备起来。杨鹤心里隐隐的觉得,公主对于这土豆的关注是大于那个鸭厂的,他要是能把土豆的事情经营起来,才能得到坤仪公主的看中。
“杨大人,您有看中的人没有?”那人牙子看杨鹤沉默不语许久都没说话,终于开口催他:“您要是有看中的就跟小的说,小的也可以给您参详参详不是。”
杨鹤也不懂得看人的好坏,便随便指了十个看起来比较年轻力壮的,跟人牙子说:“就这十个吧。”
“好嘞,小的这就去把手续办一下。杨公子你到这边先交钱,等写了契书后,人你就可以领走了”,人牙子看他出手大方心里也十分高兴。
这时候突然被他点中的其中一人冲了过来,朝着杨鹤跪下砰砰磕头:“求公子把小人的妻儿一起买走吧,我们一家子要是现在被分开,这辈子以后可能都见不着面了。求大爷别让我们一家子骨肉分离,我女儿现在才八岁,她不能没有爹啊!”
杨鹤看他脸上一片焦急,磕头磕得砰砰响,也不为难人,上前一步止住他的动作,直接问他说:“你妻儿是哪个?”
那大汉一脸惊喜,忙朝人堆招了招,一对母女挤出人群走过来跪在杨鹤身前。
杨鹤被人跪着心里一阵别扭,忙扶起他们:“行了,你们先起来吧。我还开了个鸭厂,你的妻儿或许能过去那边看着帮些忙。”
周围的人听他这样说,知道今天来的这个公子是个心软的性子,便都纷纷跪下对他磕头:“公子求求你也把我买了吧,我们一家子孤儿寡母的从西北灾荒逃来这里后,就没吃过一顿饱饭了。”
杨鹤看他们突然这样,吃了一惊,倒退了一步,没想到自己只是多买了几个人,便引得他们这般。
杨鹤虽然想把他们全都买下来,可是只鸭厂和三亩地的活用不到太多人,他无能为力。
杨鹤只能看着这个场景,沉默不语。
人牙子知道杨鹤是不会买这么多人,于是便拿起鞭子做势要打:“你们都给我起来,都跪在地上做什么呢,买不买人可不是你们能说了算的。”
杨鹤不忍再看下去,跟人牙子说:“快点去定契吧,就我刚才点的十个人,还有那对母女。”
“好嘞”牙人忙拿出算盘,边打边跟杨鹤说:“男的力气大,买回去后立马就可以干农活,一个十两。女的力气轻些,做不了太多活,一个八两。那个小孩五两。”
人牙子把身前的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承惠一共一百一十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