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选择 ...
-
前段时间无意中看了一个节目,是中央台的千年书法。我看到的一集讲的是一位叫赵子昂的人。他的字秉承王右军,但较之更加温婉秀丽。虽然他的字很好。可是,在古代,没有人学习他的字,也没有人喜欢他的字,对他的评价一向是很低的。清朝有个书法家,就曾经说道:余极不喜子昂,近而鄙其字。其字软而无骨,如其人……
其实,人们不喜欢赵子昂,或者说是讨厌这个人的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他虽然是宋朝末世皇族中的一员,却并没有安分守己的隐居深山,而是出仕。做了元朝的大官。他是元朝历史上居位最高的汉人。
中国历史上异族为王的朝代有两个,就是元和清。在这两个朝代,汉人被视为下等人。而在这两个朝代建立之初,全国都是一片反讨的呼声。即使人们知道宋朝的皇帝多么的昏庸,明朝的皇帝多么无用,但没有人愿意被异族统治。(不知道这算不算种族歧视,呵呵。)
所以,被儒家思想统治了很久的人们,就觉得舍生取义是理所应当的,值得歌颂称赞的,可以流芳百世的。而对于那些投降的,人人都是很鄙夷的。
文天详的事迹大家都很熟悉,朱子清的不食敌粟也是如此。那么,作为一个有骨气的人,对于国破家亡的仇恨怎么能忘却,为了荣华富贵,转而投向敌人的阵营呢?不过,他做的最错的一件事情是没有做一件大事。其实,汉人要在异族当政的朝代有所建树不是很简单的,但也不难,只要处理好人际就可以了。但,他偏偏不会官场上的那套。于是处处受人排挤。内心十分苦闷。当他后来知道,原来自己受人排挤的原因------铁木真的亲切对待,也不过是铁木真出于政治目的的需要而已之后,他就更加苦闷了。
不过,也有真正欣赏他的人,就是铁木真的孙子。他曾经说过:唐有李白,宋有苏轼,今朕得子昂,堪与之齐,乃乐事……
可惜,这份珍惜来的太迟,赵是郁郁而终的。
但是,我们换个角度。如果你满腹经纶,可以为国家社稷作出贡献,可以给老百姓更好的生活,那么你是选择出仕,还是隐居山中?恐怕没有人想老死山中吧,姜子牙80多了都要等待明主的出现,更何况一个年富力强,心中充满抱负的年轻人呢?再加上最高统治者的亲切接见,不禁会有些飘飘然了。
杀身成仁固然需要勇气,但这却是很简单的,完成的仅仅是小我;而忍辱负重活在世界上,为百姓作出贡献,是很难的,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有时候更是要学会忍耐孤独,这完成的是大我。
就像武则天,在她当政的时候,有多少人在骂她,而当她50年的太平盛世放在历史前面的时候,她知道,历史会给她一个公正的。她也无愧于皇帝这个称号。而她的无字墓碑也是一个创造,她觉得,功过后世自有人评说。无须留字。我佩服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