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灯火阑珊  ...
            
                
                
                    - 
                          正月十五上元节。
  “姑娘,咱们开始做汤圆了吗?”季知妙一早起来刚到厨房就见柳枝和张氏都忙活起来了。
  “都准备了什么馅儿的?”
  “花生、芝麻和红豆沙的。”柳枝把炒好的馅料都拿了出来。
  “再做个肉馅儿的吧,用纯肉的,和饺子馅儿一般调味就行。再做个炸圆子,用红白二色的糯米粉团搓成圆子就行,不用包馅料。”
  “我就说姑娘肯定会有新想法,娘还不信。”柳枝得意地看了张氏一眼。
  “这自来汤圆吃的就是甜馅儿的,有些穷人家也有不包馅儿的,面皮的颜色我们也做了很多种了。至于形状,汤圆都是圆的,左右不过是大小有区别。真没想到姑娘能想出做肉馅儿的,还有炸圆子。”
  季知妙被张氏的一番话说的脸红,哪里是自己巧思,自己占的不过是时代差异的便宜,要知道后世的黑暗料理不要太多。
  “红色的像花儿,白色的像满月,这就叫做花好月圆了。”锅里的汤圆一个个胖嘟嘟的浮了起来,五彩缤纷的,煞是热闹。搓得小小的糯米圆子也炸好了,季知妙在上面洒上花生粉和绵白糖。
  “花好月圆,这可真是个好意头。” 刚刚做好季云礼就走进了厨房。
  “爷爷,您快来尝尝,刚做好的汤圆和炸圆子。”
  张氏和柳枝把汤圆摆了一份到偏厅里就回厨房去吃了,一来是母女俩还要站在旁边伺候,季知妙好说歹说才让她们自个儿回厨房去吃,更不用说坐下来一起吃了。
  “妙儿,今夜各处都有灯会,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好啊好啊,那咱们去哪儿?”
  “县城和府城都有灯会,论规模自然是府城最大最热闹,不过今晚肯定很拥挤,晚上去太远也不方便,咱们就去县城吧。”
  “嗯,就依爷爷的安排。”
  半下午的时候,季云礼就带着季知妙出门了。
  赵诚回到家里过年,怕季家年节出门不方便,特意留了一辆马车在庄子上。季云礼便带着季知妙坐上赵家的马车去县城,半路遇到云屹,便捎上他。一切看起来都那么自然,可是季云礼却特意瞥了云屹一眼,云屹也回了一个感激又狗腿的眼神。当然,这一切季知妙都没有发现,她还沉浸在看灯会的兴奋里。这可是古代版的夜市啊,还是乐嗨通宵那种。
  自从知道季知妙喜欢看灯火以后,云屹便想带她去看上元夜的花灯。正当他找不着借口的时候,季云礼让他上元夜的时候来季家当保镖,幸福来得不要太突然啊。
  “季姑娘,你送来的汤圆娘还有岩儿和妙儿都很喜欢。”今儿一早起来云屹很意外自家居然没有人做汤圆,以为娘又不舒服了,就打算自己去做。可是娘却说待会儿肯定会有人送来的,自家做了也是浪费。因为不论什么节日,季家都会送来应节的吃食,自家一开始也会做一些,可是吃了季家送来的以后自家做的那些就没有人吃了。果然不一会儿季知妙就送来了一食盒的汤圆,各种馅料各种颜色的汤圆比他任何时候吃到的都要好吃。
  “那云大哥你喜欢么?”
  “我也喜欢。”你做的我都喜欢。
  到了县城的时候天色刚刚擦黑,城里人实在太多,便让车把式在城门口等着,季知妙一行三人慢慢走进了县城。
  “云家大郎,老夫精力不济,去前面茶楼坐坐。你护着妙儿去逛逛,妙儿不必管爷爷,好好玩儿,一年难得出门热闹一次。“走了一会儿,猜了几个灯谜,季云礼就推说累了。
  “那爷爷您小心一点,我们一会儿就回来接您。“看着越来越拥挤的人群,季知妙也不放心季云礼在人群里挤来挤去的。把季云礼送进茶楼找了个位置坐下后,季知妙便和云屹一起去逛灯会了。
  华灯初上、人声鼎沸,各色的花灯、各种小吃、各种杂耍表演。走在街上的季知妙恍惚间有种回到繁华大都市的感觉,虽然没有高楼林立霓虹闪烁,但这股热闹劲儿简直超出了她的想象。不过也难怪,古代有宵禁,只有上元夜这一天可以彻夜狂欢,所以格外的热闹。
  季知妙在前面边逛边吃,云屹跟在后面付钱拎东西。季知妙玩得开心云屹看得也开心,这姑娘明明不多大,却总是表现的一副很稳重的样子,这时候总算有了两分孩子气。
  “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打一字。云大哥,你猜得出来是什么字么?”季知妙完全没有猜谜语的急智,但是云屹也没好到哪里去。
  “是个日字。”突然有人轻声在自己耳边说道。也难怪要小声讲,要是大声把谜底给说了出来,后面的人就不用猜了。
  “大当家,你也来逛灯会啊,不读书了?二师弟,你也在啊。”原来是在家闭门读书许久的冯书怀还有被他一起拉出来的赵诚。
  “二当家,这上元之夜,一年里就这一天最热闹,我怎么能不来呢,读书也不差这一天。”
  “师姐安好,师祖也来了么?”
  “爷爷有些累了,在前面的荟英楼歇脚,还要多谢你留下的马车。”
  “师姐太客气了。”
  “这位便是云兄吧?”冯书怀看了看季知妙身后的青年男子,身姿挺拔如青松,这样的人倒像是能在猛兽出没的深山里寻回一只猞猁幼崽。
  “云大哥,这是我的二师弟赵诚,这是我的合伙人冯书怀,他爹是平江县的知县冯大人。”
  “二位幸会。”云屹不动声色的拱了拱手,这就是传说中的情敌啊。
  “云兄,幸会。”
  “云兄,你下次再寻到猞猁幼崽能不能送我一只啊?不,不用送,我可以出钱。”把细犬送给了季知妙冯书怀还是有些舍不得的,一拿到那小家伙自己也挺喜欢的,可是自家老爹都答应人家要给寻一只凶猛忠诚的犬。等看到季知妙的雪团以后,冯书怀就完全放弃了细犬,转而想弄一只猞猁。这细犬虽然难得,可是猞猁更少见啊。
  “寻到雪团也是机缘巧合。”意思就是明晃晃的拒绝。
  “表兄,听说荟英楼有诗会,咱们去寻师祖吧。”赵诚看出了这二人之间的小气氛,便二话不说把冯书怀拽走了。
  “我说表弟,你干嘛拉我走啊,诗会要过一会儿才热闹呢。”
  “你没看出来我师姐和那云公子很是亲密,咱们呆那儿不嫌碍眼啊。”
  “他们俩?”
  “既然师祖一起来了,还去荟英楼歇脚,那肯定就是师祖默认的。”
  “你难道对你这小师姐没意思?”
  “我是把她当妹妹的,师祖把我和知照都收在她父亲名下,虽说是有师祖当年立誓不再收徒的原因,可更多的是想要我们以后多照应她。”
  “你把她娶回家不就是照应了?你们赵家人口简单家资丰厚,你的天分也不差,过两年下场准能考个秀才。”
  “我的志向在仕途,而我这个师姐想要的是儿女情长的小日子,我给不了。”若说没有心动过,赵诚自己也骗不了自己,那月光下昙花前的身影总是不时的出现在脑海。可就像师祖点拨表兄的一样,凡事总有代价,自己既然决心用全力走仕途,那便只能放弃心中那一点念想,免得误人误己。
  “哎,我懂了。”冯书怀拍了拍自家表弟的肩膀,自己又何尝不是呢,为了让自家老子同意自己去经商,势必要放弃一些东西。
  “季姑娘,我们去放灯吧。”俩人走了一路,灯谜是一个也没猜出来。云屹看心上人兴致越来越低,就提议去放花灯。
  这平江县上元夜的花灯有放在宝镜湖里的河灯,也有放飞天上的天灯,云屹去摊上把两种灯都买了好些。
  “云大哥,这也太多了吧,咱们也许不了那么多心愿呀。”
  “那就每个心愿都多放几个,万一菩萨看了个眼熟呢。”
  “那好吧,我们一人写一半儿。”季知妙三两下把花灯分成了两拨,便开始把心愿写在花灯上。
  季知妙想了半天,还是只在每个花灯是都写了一句“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大年三十那天说的三个愿望,说的时候能说出来,但是让她写下来她还是觉得有些别扭。
  而云屹的花灯也从头到尾都只有一句“愿卿事事如意”。
  满湖的河灯似盛开的荷花一般,而漫天的天灯就如同星海一般。季知妙早已沉醉在这美景里,而云屹却沉醉在了季知妙脸上的笑容里。
  “这花灯真美啊。”季知妙放掉了手里的最后一盏天灯,看着它随风升起,越飞越高,融入了那一片灯海。
  “以后,我每年都带你放花灯好不好?”
  “好。”在这一刻,季知妙选择了听从自己的内心。女人的心果然善变啊,还记得前几天自己才跟爷爷说自己还没想清楚。只是这些日子自己时常回忆和云屹之间相处的点点滴滴,从初相遇他眼里的恻隐之心到现在他眼中的疼惜,季知妙全都看在眼里。而得知了云家的遭遇,季知妙更是钦佩云屹的心性为人。季知妙一向认为自己两世为人是独立而坚强的,可是她也知道自己若是处于云屹的位置,自己绝对没有他做得好。
  云屹压下内心的悸动,把季知妙带着凉意的小手包裹进了自己的手心。
  放完了花灯,云屹又带着季知妙去东城门看打铁花。这个时代还没有后世那种绚烂的烟花,打铁花是把融化的铁水舀起来泼在石头城墙上,火红的铁水便瞬间化作一片火树银花。虽然没有烟花丰富的颜色和变幻的形状,但这打铁花的壮观和绚烂却还是让季知妙震惊。
  而到了这个时候,季知妙也明白了季云礼的用意。季知妙知道季云礼十分开明,自己的婚事肯定会问过自己的意见。只是没想到季云礼竟然能默许自己先谈个恋爱,顺带还负责制造单独相处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