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改了,心累,看点击率都是忍不了第一章啊,好想让你们继续看下去!
我真是不太擅长写开头,但是同志们相信我!我后面的章节都是精彩的!不少朋友都这么说我,觉得第一章和第二章都不是一个人写的,嘿嘿嘿,会慢慢改进的,望大家多多包容啊。
注:1.陆欢原身为山海经中的?。 ?
注:1.陆欢原身为山海经中的?。 ?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
?(huàn)是生活在南方的洵山上的一种奇兽,它长得像羊却没有嘴巴,不吃不喝,也不会饿死,能生活自如。
《山海经》原文是说它“不可杀也”,许多白话文都将之翻译为不吃东西也能正常生活,毕竟它没有嘴巴,不能进食,但是可能它就不是用嘴巴进食的,比如海参、水母,就不是用我们意义上的“嘴”,而是用意义上的“□□”进食的,再比如植物,它们也没有人们意义上的“嘴”,但还是可以“进食”——通过细胞吸收能量,按照能量守恒定理,?能生存成长,必定需要能量,只是它的能量来源与人类不同,所以人认为它不用“进食”。与?的“不吃”对应,貔貅则是“不拉”,它的主食是金银财宝,但它有嘴无肛,所以只进不出,因此大家都喜欢用它来招财聚宝,其实由?推知,貔貅也是要排放能量的。
若按字面意思理解,是杀不死,?就有着不死之身,而且还是高级的,凤凰的不死之身是复活,涅盘重生,必要条件是涅盘,也就是死,且不说重生有无失败率,如果重生之后状态不佳,比如法力全无什么的,那可是斗法大忌,只能被轮杀了,不确定性大,所以凤凰涅盘算是中上等不死之身,猫妖与九尾狐有九条命,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下等不死之身,伪不死,一旦被杀到第十次也就没了。不过虽然是有着逆天的天赋,?的命运与猼訑一样悲惨,徒有其表而已,它根本就没有战斗力,这杀不死只能保自己一命,却没有发挥它应有的用处。
最后一种解释就是不能够杀,可能是它长得比较奇怪,当地人认为是神物,不能侵犯,所以告诫后人说不能杀了它,否则会有某某报应等等。
2.严修真身为貔貅。貔貅(拼音:pí xiū)别称“辟邪、天禄”,是中国古书记载和汉族民间神话传说的一种凶猛的瑞兽。貔貅有嘴无肛,能吞万物而不泄,只进不出、神通特异,故有招财进宝、吸纳四方之财的寓意,同时也有赶走邪气、带来好运的作用,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此外是龙、凤、龟、麒麟),称为招财神兽。
3.妖怪的修为若低是无法化为人形的,所以酒馆里的大部分妖怪是真身,也有很多妖怪不愿化为人形认为拘束,还是真身舒坦。
4. 狌狌(shēng shēng)长得像禺(注:郭璞云:“禺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或说禺就是六耳猕猴,可知过去未来),白耳朵,能爬能走,吃了它的肉可以跑得飞快。
传说中狌狌百余头为一群,出没于山川之中,它们能知道过去却不知道未来,它们特别喜欢酒和草鞋,土人在路上摆上酒,放上几十双连在一起的草鞋,狌狌走过,一看便知道放置这两样东西的土人和他们祖先的名字,开始它们会喊着土人和他们祖先的名字,一边大骂“诱我也”,一边走开,但不一会儿又会返回,相互嚷着喝酒,还把草鞋套在脚上,喝不多少便大醉,连着的草鞋让它们跑也跑不动,便被土人抓住了。(唐李肇《唐国史补》,又见李贤注引《南中志》)
这个故事揭露了狌狌的三个特点:其一,狌狌嗜酒,喜欢草鞋,好酒可以理解,爱草鞋则有点奇怪,原因不明,大概是某种恋物癖,或者是本能;其二,狌狌比较虚伪,心里想一套,嘴上说一套,会耍小聪明,但技术极差,而且永远只会一招;其三,狌狌意志薄弱,禁不住诱惑,这并非“不怕失败,勇气可嘉”,而是贪心加有勇无谋。
5. 狸力
“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工。”
狸力是一种善于掘土之兽,外形像猪,长着鸡爪,叫声如同狗吠,哪里出现狸力,那里一定会有繁多的土木工程。
“见则县多土功”为徵兆占验之记录,据张步天统计,《山海经》中有此种记录凡六十二处,可分为三类,一为科学预测,二为根据动物形态而产生的联想,三为迷信附会,源于古代先民认识局限。
马面、鹿角、蛇身、鹰爪、鱼鳞、虾须,这是复杂的龙,狸力较为简单,只是猪、鸡和狗,在《山海经》众多“拼凑”型生物中,狸力的外形只能算中规中矩,一只猪长着鸡爪似乎也不是特别难接受的事,鸡长着猪蹄的话也一样,狸力善于挖土,应该是得益于它的鸡爪,鸡挖土抓虫的能力优势在于快,缺点在于浅,往往虫聪明一点纵向而不是横向逃跑都能逃过“魔爪”,虽然这个方法对虫来说有些奢侈,所以如果真的善于掘土,狸力应该长着坚硬的铲形掌才是。
至于它的出现会带来违建强拆之类的问题,放在古代很合适,特别是改朝换代的时候,放在现代更是合适,如果它真的存在于现在,一定活得很滋润。
6. 长右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曰长右,其音如吟,见则其郡县大水。”
长右生活在南方的长右山上,此山因长右而得名。长右长得像禺(狌狌也长得像禺),其声如人呻吟,它是水灾的象征,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发生大水灾。
传说禹治理洪水时,曾三次到过桐柏山,那里总是电闪雷鸣,狂风怒号,石头树木啸叫,使治水工作无法进行,禹知道是妖物作怪,于是号召群神,齐心协力终于将怪物擒获。那怪物能说人言,而且对答如流,其形状像猿猴,白首青身,眼睛闪耀万道金光,力气敌过九头大象,禹命人用大铁链锁住怪物脖颈,鼻孔里又穿上金铃,然后镇压在今天江苏淮阴的龟山脚下,从此,禹的治水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淮水从此也平安流入大海。据说若干年后,明洪武时,太祖皇帝经过淮水,曾命人将铁链拖出水面,众人费尽了力气终于将长长的铁链拉到头,见到了传说中的水怪,它一下子跳到船上,说起了人话,众人皆惊讶愕然。(摘自徐客的《图解山海经》)
这长右跟孙猴子挺像,洪荒时期,水神共工大战火神祝融而不敌,羞恼之下,怒撞不周山,导致四方天柱缺一,洪水猛兽从西半边天窟窿里倾泻而下,为了世界和平,女娲捡来五色石,砍来巨龟脚,补了窟窿撑起了天穹,拯救了世界,在补天过程中,她落下了两块五色石,一块变成了贾宝玉嘴里的美玉,一块孕育了孙悟空,所以孙悟空与水有缘,但它是在大唐前五百年被如来镇压在五指山下,加上他在菩提老祖那里的学艺时间,加上他在花果山当齐天大圣的时间(这期间他去地府改生死簿,上写“该寿三百四十二岁”,所以到此为止它还没活够三百四十二年),再加上他在天宫当弼马温的时间,总共也就一千来岁,从唐太宗时候往前一千来年,是东周西周,最多不超过商,这与长右所在的三皇五帝时代差了两千多年,所以长右是跟孙猴子没有什么关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