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四 人间有味是清欢 ...

  •   人间有味是清欢
      小时候读《红楼梦》,每次看到第六十二回都会食欲大增:宝玉过生日,芳官吃不惯寿宴的面条,托柳嫂另送饭来,揭开食盒: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的松瓤卷酥,并一碗热腾腾碧莹莹蒸的稻米饭。《红楼梦》是一部奇书,且不说那些似真似假的情节,光是日常琐事,种种细致入微的描写,便堪称“明清文化生活的一幅长卷”。仅就饮食而论,书中所提到的就有一百多种,给芳官这么个小丫头送饭,也备齐了两菜一汤,米饭点心,看上去搭配合宜,味鲜色美,隔着书卷和时光也觉得鲜香满口。

      说来,想贾府这般钟鸣鼎食之家,驼峰熊掌,猩唇猴脑,象拔鹿尾恐怕都不是什么难寻之物,但如果在书中流水席般样样排列开来,既没什么印象,又显得有点暴发户似的小家子气,所以宴饮钟豪奢富贵之气往往皆于细节之处透漏着,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史老太的酒席上少不了山珍海味,单位已给了特写的却是一道茄子,茄鲞(xiang)的工序我不必多说,红迷们早就了然于心了,当刘姥姥得知其做法,不禁叹道:倒得十只鸡來配它,难怪没了茄子味儿。细思之,茄味荡然,失了天真。
      餐桌上的菜肴讲究的珍贵,鲜美,而茶余饭后的点心,零食,夜宵却贵在精致:糖蒸酥酪,藕粉桂花糕,玲珑玫瑰糕,栗粉糖芋头,松瓤鹅油卷,冰皮瓜仁月饼。《红楼梦》中的甜品糕点,只看这些文字就足以让人垂涎欲滴。
      其实,江南的糕点与菜肴一向精细讲究,曾读的一名为《风花雪月的江南》一书中就曾写道,扬州著名的干丝,制作工序就七八道,泡了炸,炸了拌。而苏州的船菜,据说一天只做一席,其中一道鸡丝豆芽儿,那鸡丝竟是一根根嵌在豆芽中的,这种渗透到骨子里的极致,实在令人惊叹。然而,历来汤羹糕饼的原料就差不多,但名明清两代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在一些小地方格外下工夫,山珍海味不是谁都吃得起,就是吃得起也不会天天吃,而小吃上的细致用心,就特别体现出人们生活的品味:宝玉挨打,受伤休养,一时想吃“荷叶莲蓬汤”,这道甜品的做法,应该于我在《山家清供》所看到的汤饼做法差不多:初开的白梅花与檀香末浸于水中,用此水和面做皮儿,拿出模具压出梅花,菊花,菱角等形状,煮熟后入鸡汤,汤汁醇香鲜美,口味清淡。

      周作人先生写《北京的茶食》感慨道:“总觉得住在古老的京城而吃不到包含历史精炼的点心是一种很大的缺陷。糯米香的红豆粥,炸元宵,共庆园的鸡丝混沌,而今虽然形制未变,但总归少了那份精致--滋味的醇厚和传统的沉淀。那些老点心,老字号,老味道,终究要离我们远去么?”

      鸡鸭鱼肉,贾府是从来不缺的,但似乎并不那么受待见,尽管柳嫂的食盒让笔者觊觎了许久,芳官却一点也不稀罕,只说了句“油腻腻的,谁吃这些东西?”其实,《红楼梦》中女眷最爱素淡,如司棋为一碗“嫩嫩的鸡蛋”而大闹厨房,探春宝钗商量着吃“油盐炒枸杞豆芽儿”,王夫人吃斋更不必说。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说过:“菜有荤素,犹衣有表里也,富贵之人嗜素甚于嗜荤。”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也提到:“蔬食于首位,谷食次之,肉食又次之。”苏东坡是有名的肉食者,至今红烧肘子还跟他的姓,可他也在词中写道:“雪沫乳花浮午盏,廖茸春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前几天,中央频道播走遍中国,介绍了一道南方小吃--南瓜杯,至今令我念念不忘,前日买了南瓜糯米,兑了红糖,和了南瓜面做皮,又配上胡萝卜馅儿,用粽叶包成杯状,蒸了满满一锅,总算得偿所愿,大饱口福了一场。向来不甚喜爱西方甜点,总觉得甜得过头,油的腻人,而这道传统清淡的中国小吃,即滋养又果腹,实乃上上之选,妙哉!快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