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在康熙末年老八就已经退出皇位竞争的行列了,十四和老三的威胁更大。老八已经放弃皇位,退居十四幕后。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雍正要把康熙末年已经接近隐形的胤禩又大肆推出来。明明束之高阁就不会有实质的威胁,最多被人家的好名声时不时的膈应下。再来看当时老八和雍正的心态。
    面对十四的兵权被收、老九老十的外放、自己妻族的获罪,老八无法相信雍正是真心用他(我也不信),所以才有不知陨首何日之语。老八有没有使绊子不知,但老八基本是不想为其所用的态度。
    十四面圣时,不听雍正的谕旨,却从胤禩的劝说。昔日八贤王的余威,让雍正不敢放心用他。所以马齐一挑拨,就认定胤禩是保藏祸心。

    既然雍正心有猜疑,本可以同老三一样,借故夺了爵位,予以闲置。为什么不这么做,反而把不同心的人反其道地加封,逼着给他办事?
    因为八爷党攀枝错节,雍正要换洗朝廷势力,就需要一个领头人物暂时牵制着。相对于全部打散,逐个击破,显然议罪党首,再辅以“胤禩之党”的罪名,更有成效。因此胤禩就在党众受罚的时候,一人荣升,被放在尴尬而面临孤立的位置。也亏了雍正时不时的责罚,加上众人对老八人品的信服,老八没有受到原来声名的反噬。“刀俎之鱼肉”是对胤禩处境的最好诠释,收局之前,容不得他先行退场。所以别的人犯了错,就被夺爵、降爵、圈禁。以胤禛苛刻的性格,又是对立的立场,居然容许胤禩在一遍遍的责罚中不降职,雍正给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惜才。如果不同心,有才的危害甚于无才。如果心有存疑不敢实用,又何谈“惜”字。
    雍正给胤禩的一系列责罚,可能是雍正的吹毛求疵,也可能是胤禩的确无实才,或者是胤禩不尽心办事。
    如果是前者,雍正“岂非欲故激朕怒、以治伊罪、加朕以不令之名乎”的指责就真是欲加之罪,摆明了只是看人不爽,想折腾。
    如果是胤禩言过其辞,没有实才,大可以不必违心夸胤禩之才,硬是留在高位。
    如果是不尽心办事,摆明了不想作为,雍正三番五次之后,也不必留着老八的职务,任其惹事生非。
    不管是不想重用,还是胤禩不堪其用,雍正都该罢了胤禩的职,甚至可以借机夺了他的爵。但是雍正反其道地留中不发,只是给予身体和口头的责罚,是乐于耍人,还是识人不明,还是自以为胤禩能在一次次地羞辱之后仍能为他实心效力?显然都不合理,只不过是没有到收拾“胤禩之党”的时机罢了。
    胤禟、胤誐、胤禵俱是胤禩之党,再延伸出“胤禟之党”,“胤誐之党”,“胤禵之党”,实在是一网打尽的清洗妙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