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他们” ...
-
我始终难以接受那种人——
那种永远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仿佛全世界都不如他,
一言一行都透着优越感,好像别人连与他对话的资格都没有。
然而母亲从小教我,要学会尊重他人,懂得换位思考。
因此面对这类人,我可以做到不理解但保持尊重,只把他们的话当成背景噪音。
只是偶尔也会厌倦……厌倦他们那种自以为是、毫无自省的姿态。
明明别人已经出于好意指出问题,他们却永远听不进去,甚至还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
我曾经也和他们一样,天真地相信人都是可以慢慢成长的,
只要有人愿意耐心地向他们指出问题,他们终会有所改变。
大家好好沟通,彼此进步,不是最好吗?
直到后来,我越来越无法理解。
不理解明明别人已经用尽善意、耐心与尊重地提醒他们,
他们却完全不放在心上,甚至把这份好心当成不值一提的“垃圾”。
不理解为什么明明什么都不懂,却又不愿从别人的经验中吸收哪怕一点点。
更不理解既然拒绝学习,拒绝聆听,那他们凭什么还要贬低别人的努力?
你是不是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优越感拉满,一开口就摆出评判别人的姿态,
一边踩着别人,一边假装在“指点江山”。
满嘴陈词烂梗,却自以为犀利;
出口成脏,还以为自己很真性情。
这类人把别人的痛苦当成玩笑,
当他们看到对方红了眼眶,却只会冷笑一句:
“我就是随口说说,你怎么这么矫情?不就是个玩笑吗?”
若是有人比他们优秀半分,
这些人就会说那是攀附巴结、走了后门;
一句话,便把别人的努力,
轻描淡写成唾手可得的小事。
可当需要他们真正需要承担责任、付出努力时,
这些人又总是第一个消失,
表现得仿佛那与自己毫无关系。
他们习惯永远站在旁观者的位置,
嘲讽那些真正去做事的人,
把冷漠说成通透,把逃避包装成清醒。
最讽刺的是——
他们明明什么都不做,却永远拥有最多的意见;
从不承担任何代价,却始终在审判别人。
这样的人,在我身边从不缺席。
我也逐渐接受了这个现实……
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