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 24 章 ...

  •   类似的剧情,赵大花从不少科幻、奇幻小说上看过——主角意外获得连接异世界或高维存在的能力,被利用、被观察,最终要么成为救世主,要么在知晓太多真相后迎来悲惨结局。

      后果都很严重。

      她不想当救世主,也绝不想落得悲惨结局。

      那么,她的路在哪里?

      如果碎片世界无法从根本上“重建”,那么“修复”和“维护”的意义是什么?仅仅是为了维持这个“窗口”的存在,方便守山人继续“观察”和“收集数据”?

      不,一定不止如此。

      守山人提到“交流”。双向的交流?它想从她这里,从蓝星这里,“交流”到什么?学习到什么?

      而“镜子”和“隐匿的痕迹”……是否意味着,那个碎片世界所反映的,不仅仅是她个人的记忆,还可能包含着某些……关于蓝星本身的、被遗忘或隐藏的“信息”或“规则”?奶奶的“神嫲嫲”背景,那份生效的“寄名契”,是否就是这种“隐匿痕迹”的体现?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她作为“看守者”,在梳理能量、维护稳定的过程中,是否也在无意中,触及和显化着这些隐藏的“痕迹”?而这,才是她对守山人而言“最有价值”的地方?

      一个大胆的、逆向思维的计划,开始在她脑海中逐渐成形。

      既然无法摆脱“看守者”的身份,无法关闭这个“窗口”,那么,何不主动利用它?

      她不再仅仅将碎片世界视为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承担的负担,而是将其看作一个独特的“研究平台”和“谈判筹码”。

      她可以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探索和验证那些“隐匿的痕迹”,去深入了解那个世界的规则体系,甚至……尝试与守山人进行更平等的“交流”和“交易”。

      她需要力量,不仅仅是碎片世界里的那点“修复”能力和蛮力,更是现实世界中,能够保护自己、能够支撑她进行这场特殊“探索”的知识、技能和资源。

      她猛地睁开眼睛,眸子里闪烁着锐利而清醒的光芒。

      她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做了。

      首先,在碎片世界:

      1. **继续研究能量疏导**:攻克老槐树的能量淤积,这是她履行职责、证明价值的第一步,也是她深入理解规则的关键实践。

      2. **主动探寻“痕迹”**:有意识地收集关于“神嫲嫲”、奶奶以及村庄历史的更多信息,尝试理解那个世界的“神秘学”规则体系。

      3. **谨慎接触守山人**:在拥有更多筹码和理解之前,避免直接冲突,但也要适时展示自己的“价值”和“独特性”,为可能的“谈判”做准备。

      其次,在现实世界:

      1. **维持生存基础**:保留工作,确保现实世界的稳定,这是她的退路和大本营。

      2. **疯狂汲取知识**:系统性地学习可能相关的领域——民俗学、神秘学、基础物理学(尤其是量子力学和宇宙学)、信息论、心理学、谈判技巧……任何可能帮助她理解两个世界、增强自身筹码的知识。

      3. **提升自身能力**:锻炼身体(万一力量能部分带回现实呢?),磨练意志,学习防身术,确保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有一定的自保之力。

      这注定是一条艰难而孤独的路。

      她没有主角光环,只有一颗被生活锤炼得足够坚韧的心脏,和一份不肯坐以待毙的倔强。

      赵大花从地板上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灯和远处璀璨的摩天大楼。

      这个她曾经感到窒息和疲惫的现实世界,此刻却显得如此珍贵和……安全。

      至少这里的规则,她大致是熟悉的。

      而那个碎片世界,那个湛蓝天空、清冽空气的“度假村”,现在正式被她标记为——高风险高回报的异界前沿考察站。

      “好吧,”对着玻璃上自己的倒影,赵大花扯出一个带着点狠劲的笑容,“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小人物,到底能把这潭水,搅得多浑。”

      回到电脑前,没有立刻连接碎片世界,而是打开了购物网站,迅速下单了一批早就躺在收藏夹里的书籍——《中国民间信仰研究》、《金枝》、《编码——隐匿在计算机软硬件背后的语言》、《谈判是什么》……

      然后,赵大花换上了运动鞋,决定趁夜跑几公里。

      行动,从现在开始。

      赵大花跑步的时候,大脑也没有停止思考。

      夜晚的城市公园,跑道两旁路灯昏黄,空气里带着植物和一丝汽车尾气的混合气味。

      耳机里放着节奏强烈的电子乐,脚步规律地落在塑胶跑道上,呼吸调整到稳定的节奏。身体在机械运动,思绪却如同脱缰的野马,在过往与现实、脆弱与坚韧之间肆意奔腾。

      其实,赵大花知道自己骨子里是有一点疯狂的。

      这种疯狂并非歇斯底里,而是一种深植于骨髓的、面对不公和压迫时近乎本能的叛逆与决绝。

      赵大花记忆里的童年,并非始于城市的霓虹,而是扎根于奶奶那个破旧却充满温情的农家小院。

      被“扔”在那里,原因简单而残酷——父母想要一个儿子。

      赵大花就是是那个不被期待的、多余的“赔钱货”。

      在奶奶的庇护下,她度过了相对平静的幼年。

      但那段被遗弃的经历,像一根无形的刺,早早扎进了心里。

      小时候的赵大花,记得父母偶尔回来,目光总是带着审视和不易察觉的失望,从未真正停留在她身上。

      后来,在七八岁的时候,赵大花被接回了城市。

      起初,她以为是父母终于想起了她,或者奶奶的劝说起了作用。

      小心翼翼地试图融入那个陌生的家,赵大花想要讨好那个对她而言同样陌生的父母。

      但真相往往比想象更丑陋。

      是父母折腾了七八年,用尽了各种偏方和手段,却始终没能“弄”出梦寐以求的儿子。

      最终,检查结果出来,问题出在父亲身上。

      他无法再生育了。

      她,赵大花,这个被弃之如敝履的女儿,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成了他们不得不接受的、传宗接代的“替代品”和未来养老的“保险”。

      这个认知,是从她回到他们不久后听到争吵的茫然不解,是在初中某个夜晚,无意中听到父母激烈的争吵恍然大悟,如同被一盆冰水浇头,瞬间明白的。

      那一刻,赵大花感觉自己像个物件,像个备胎,唯独不像一个被爱的孩子。

      从那时起,赵大花对那个所谓的“家”,就彻底关上了心门。

      所有的乖巧和努力,都只是为了奶奶——那个在乡下日夜牵挂她的老人。

      不想让奶奶担心,不想让奶奶知道她在这个冰冷的城市里过得并不好。

      奶奶活着的时候,她是那个维系家庭表面和平的纽带。

      她会按时回家,会应付父母的询问,会拿出过得去的成绩单。

      一切,都是为了奶奶脸上那点欣慰的笑容。

      虽然,奶奶一直生活在乡下,很少到城里。

      但,每年总有几次,是要她和父母一家三口给外人表演和睦的时候。

      村里很多人都说,赵老大还不错,一个丫头片子也让读书,也没说换个能生的媳妇什么的。

      听到这些话,明明是因为自己不能生,赵老大还是回家发酒疯。

      要是在老家,奶奶还能说自己儿子几句,到了城里,那行了,赵老大不喝醉过去不算完。

      而赵大花一直听的就是,妈妈从没有尽头的唠叨。

      等奶奶去世,那根脆弱的纽带彻底断裂。

      赵大花很少再回那个家。

      不想面对那个因无能而将怒火和失意寄托在酒精上的父亲,不想听那个永远在抱怨、在唠叨、将一切不如意归咎于命运和他人的母亲。

      那个家,让她窒息。

      那里没有温暖,只有相互折磨和深深的失望。

      哦,破碎的她?

      不,赵大花在心里冷笑,脚步加快,风声在耳边呼啸。

      她才不会破碎。

      被遗弃没有让她破碎,得知真相没有让她破碎,奶奶的离世带来的巨大悲伤也没有让她破碎。

      她就是乡间石缝里长出的野草,看着柔弱,根系却死死抓住那点贫瘠的土壤,迎着风雨,倔强地向上生长。

      所有的痛苦、不公和背叛,没有击垮她,反而被她内化、锤炼,变成了包裹内心柔软处的、坚硬的铠甲。

      她只会让别人破碎。

      那些试图轻视她、利用她、伤害她的人,最终都会发现,他们看错了这个看似沉默寡言、甚至有些逆来顺受的女孩。

      赵大花骨子里的那股疯劲,那种被逼到绝境后不顾一切的狠戾,足以让任何小看她的人付出代价。

      就像现在。

      守山人,那个非人的、强大的存在,试图将她视为观察的样本、收集数据的工具、一个可以随意安排的“看守者”。

      它或许看到了她的坚韧,看到了她作为“锚点”的潜力,但它可能低估了她这份源于悲惨童年的、近乎偏执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反抗意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