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英语竞赛 ...
-
“稍等一下,马上来。”
听到这句话,家庭老师和身旁的赵管家对视一眼,无奈的摇摇头。赵管家也很无奈,两人心里同时响起。
[小姐又开始厌学了,又到了令所有人讨厌的星期三了。]
蓝桉翻身趴在床上,拿起枕头锤了起来。
[啊啊啊!好烦!我都学会了,都那么有钱了,为什么还要上课?气死我了?!]
但还是很快就调整好情绪,开始整理仪容仪表。看着镜子里自己精致疏离的脸,内心却与之不符时,叹了口气。
[和往常一样,忍忍吧,加油我是最棒的,哈哈哈。]
令人讨厌。
望着窗外俞槐家的暖色调,不由得心中一软。拿出手机,简单的扫视了两眼群内消息。好像已经找到狗妈妈了,俞槐很开心,打算收养它们,苏阿姨也同意了。
真好。
就在她补课的时候,想象中美好的苏家则有些鸡飞狗跳。
“大咪!给我回来,你要洗澡!”
若是蓝桉在这一定会很惊讶,俞槐口中的的大咪,竟然是她刚收养的流浪狗妈妈。
俞槐出去时不仅找到个流浪狗妈妈,还找到它另一只小崽,是一个黄白皮的田园犬。
秉着贱名好养活的原则,俞槐给狗妈妈起了大咪这个名字,黄白皮叫大橘,至于最开始捡到的那只黑白皮小狗,则起名叫警长。
俞槐对于自己的起名技术非常自信,但还没骄傲太久,就被大咪这个逆子给气到不行。原因就是两只小奶狗已经洗完澡,各项检查也做完了,而大咪还是没有抓到。
她竟然没跑过一只狗!还是一个腿部有点残疾的狗!!让她感到有些挫败,但同时心里明白,大咪现在并不信任她。不过没关系,强扭的瓜不甜,我先扭下来解渴甜不甜的,我到时候在加糖。
一通下来把自己哄好的俞槐战意满满,又开始围着大厅抓起了大咪。
苏以安饶有兴趣的看着,怀里躺着两只吃饱喝足的小奶狗。用手抚摸的同时,感慨女儿的精力活泼。
半个小时后,“战斗”被苏以安叫停。而原因则是俞槐也要上课了,没办法,俞槐气鼓鼓的和老师上楼,途留保姆阿姨们和大咪接着“玩”躲猫猫。
补课的情况在群聊里所有人中发生,但没有一个人开心。
所有人心中同时响起一句话,这课是非上不可吗?
一个小时后,俞槐艰难的从老师手中逃离。此时阳光开朗的她像失去了电池,满脸写着崩溃。
数学题为什么要写步骤?为什么要解释是怎么做的?直接答出来不就好了吗?!
哪怕是天才,也有厌恶的东西。
俞槐滩在床上由衷的希望英语竞赛早点到来,毕竟那也是一个假期。
可惜时间并不会加速或停止,艰难的度过两天,英语竞赛终于要开始了!
一个典型的海市秋日,周六下午两点半
张叔驾驶着保姆车将俞槐蓝桉两人放在了比赛入口。俞槐穿了一件米白色的丝质Blouse,配一条深蓝色的及膝A字裙。衣服质地精良,剪裁合身,配着一双平底的玛丽珍鞋,行动时不会有任何拘束。她戴着一枚小巧的银色蝴蝶结胸针,低调中透出少女的精致。发型也从高马尾变成了精致的丸子头,单肩包里装着她的参赛稿。
蓝桉则穿了件灰蓝色真丝衬衫,搭配着炭灰色西裤,脚上的白色乐福鞋一尘不染。用这套“深海智珠”来预贺俞槐的夺冠。
午后阳光削弱了清晨的刺眼,为整个事件蒙上一层明亮而不失柔和的滤镜。距离比赛正式开始前半小时,正是选手陆续抵达、进入状态的最佳时刻。
俞槐她踏足的目的地,是位于岭东的海市东方艺术中心,这座建筑本身就是一场视觉的预演。
建筑犹如一朵巨大的、正缓缓绽放的蝴蝶兰。由五个饱满的半球体组成,覆盖着珍贵的墨西哥紫檀木贴面,在午后温煦的阳光下,流淌出温暖而深沉的光泽。
最具标志性的是那巨大的玻璃幕墙,它们并非平整,而是呈现出优雅的曲面,像流动的冰川,清晰地倒映出南岭蔚蓝的天空和流动的云絮。
这雇玻璃幕墙,既是建筑与城市的对话,也好似在暗示着此地区别于外界的现实,是一个展示与审视的舞台。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两人分开,俞槐被引导至一间宽阔的等候区。这里的气氛压抑紧张。
房间宽敞,却因坐满了候场的选手而显得有些逼仄。空调冷气开得很足,但空气里依然弥漫着一种躁动不安。没有人高声说话,一种心照不宣的竞争规则笼罩着这里。
大部分选手还在做着最后的“磨刀”。俞槐左手边的女孩穿着租来的、不合身的黑色西装,像偷穿了姐姐的衣服,嘴唇飞快地翕动,眼神放空,手指在膝盖上无声地敲打节拍,显然是不安的在脑海中一遍又一遍过着稿子。
右前方一个男生身着卡通卫衣搭配牛仔裤,和赛场有些格格不入。他不断做着深呼吸,拿起水瓶的手有些微颤抖,水还没喝进去,又拧上盖子放下,循环往复。
角落里有几个似乎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学生,围成一个圈,用极低的声音进行最后的互相提问,彼此的眼神里既有鼓励,也有不易察觉的比较。
也有极少数像她一样,没有再看一眼资料的人。
她在这片焦虑的环境中,找到一個靠窗的空位坐下。窗外是海市湛蓝的天际线,她平静地望出去,目光掠过那些高耸的建筑,神情里只有则自信与骄傲。
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掏出笔记,只是将双手抱臂,那姿态自然又张扬。这份张扬并非自大,而是一种绝对的掌控感。
一位稍微年长的同学有些疑惑,用气声问道:“你都不再看看吗?”
俞槐转过头给了他一个微笑,声音里充满着少年的意气风发:“不用,谢谢提醒。该背下来的,我早就记住了。”
这句话像一颗小石子一样,砸在周围本就有些紧张的选手心里,激起了层层涟漪。她的存在本身,就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直到工作人员推门而入,清晰地点到她的号码:“035号,请到入场通道准备。”
俞槐这才从容起身,整理了一下并不存在的衣褶,在众人羡艳、忌惮的注视下,步伐沉稳地走向那扇通往赛场的大门。
厚重的隔音门在身后合拢,发出一声轻响,世界骤然被抽空,只剩下光,和无数双眼睛。
近千人的观众席黑压压地延伸开去,如同望不见底的渊。
前方不远,一字排开的五张评委席,五双不同的眼睛,带着审视、期待、疲惫还有程序化的礼貌,同时聚焦在她一个人身上。
但俞槐并没有漏怯,她速度均稳,步幅开阔的走向舞台中间的立式麦克风。观众席中传来鼓掌声,很轻很轻。
但她未被影响。站定后,她调整了一下话筒的高度,手心发热。
她抬起头迎向那五道审视的目光,最后越过他们,虚虚的落在观众席后方的亲友团身上。
她的开场白意气风发地传遍了会场的每个角落:
Good afternoon, judges, teachers, fellow participants.
Look around this room. What do you see? A thousand faces, a thousand hopes... and a thousand silent fears of not being good enough. We've been taught to follow the rules, to stand in line, and to wait for our turn.
Well, I'm here today not to wait for my turn. I'm here to claim it.
…………
Don't just watch us. Try to keep up.
Thank you.
没有颤音,没有迟疑。像是临场发挥,里面充满了嚣张与挑衅。
而五位专家也是神态各异。
外籍专家Johnson来自M国,向来毒舌的他,在听到内容后表情极为丰富。
高校教授张棠神情严肃,她在评分表上快速记录着,眼里满欣赏。
而学姐李知章也曾是冠军,现为外企高管。她是“沟通与风采”的标杆,喜欢关注选手的台风、自信度等软实力,这一点在俞槐上台的时候,就已经打了满分。
教育专家王硕俨,市教委代表“教学标准与公平性”。他负责确保评分流程严谨,对所有选手一视同仁。
媒体代表贺嘉来自海市外语频道,她关注故事里的“感染力”与“个人魅力”,喜欢寻找能让人印象深刻的“明星”选手。
在评委考量俞槐时,俞槐也在不动声色的观察他们的神情。她已发现4位对她满意的导师,就只剩下外籍专家Johnson了。
现场冷静的同时,后台那些因紧张而面色苍白、不断深呼吸的竞争者,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被淘汰了。
而没多久,外籍专家Johnson的神情也稳定下来,停留在喜爱。多么自信张扬的选手,而她的文章也配得上她的张扬。
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