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相遇 ...

  •   周五的学术沙龙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这座地标性建筑静静伫立在浦东陆家嘴金融区,球形穹顶在黄浦江畔格外醒目。能在这里举办的学术活动,规格之高不言而喻。

      林安安提前半小时抵达。她一袭黑色连衣裙,外搭白色小西装,既专业又不失柔美。连衣裙剪裁得体,勾勒出纤细的腰身,白色西装则为整体造型平添几分干练。

      她的五官精致而清秀,眉毛弯如新月,眼睛明亮有神,肌肤白皙,高挺的鼻梁和淡粉色的唇瓣,让她的脸庞看起来既有东方女性的温柔,又有现代职业女性的自信。乌黑长发在灯光下泛着柔和光泽,随着步伐轻轻摇曳,带出几分灵动。

      走进气势恢宏的大厅,水晶吊灯璀璨,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四周尽是西装革履的生物医药行业精英。林安安步履从容,内心虽有些紧张,外表却始终淡定自信,在这学术氛围浓厚的场合中格外出众。

      “第一次来这里?”耳边传来顾程的声音。

      林安安回头,看见他穿着修身的深蓝色西装,白色衬衫领口微敞,显得随性而不失正式。西装剪裁利落,肩线分明,腰身合体,衬得他身形挺拔。这样的场合,他气度自若,举止间自带风采。

      “是啊,这里比我想象的还要壮观。”林安安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些许紧张,“我还担心会格格不入。”

      “放心,你的学术成果足以让你在这里占有一席之地。”顾程温和地笑了笑,“来,我带你认识几位业内前辈。”

      会议厅设在二十楼,落地窗外,浦江两岸的繁华尽收眼底。现场聚集了全国各地生物医药领域的顶尖人才,院士、知名教授、跨国公司高管比比皆是。

      “顾博士!”一位白发老者主动迎上前。

      “李院士,您好。”顾程恭敬握手,态度谦和。

      林安安站在一旁,心里暗自惊讶。能被院士如此主动打招呼,顾程在学界的地位显然非同一般。

      “这位是?”李院士目光转向林安安。

      “我的合作伙伴林安安研究员,就是‘蓝图’项目2.8%验证结果的主要负责人。”顾程介绍。

      “哦,就是你啊。”李院士眼中闪过赞许,“你们的研究做得非常出色。顾博士的眼光一向很准,他在斯坦福的博士论文我印象很深,关于分子靶向治疗的创新算法现在还被广泛应用。”

      林安安心头微震。她虽早知顾程是海归博士,却没想到他出自斯坦福医学院,还能让院士如此称道。

      斯坦福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声誉举世公认,能在那里获得博士学位,绝非易事。而且,从李院士的话里,她第一次知道顾程的博士论文不仅质量高,还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您过奖了。”顾程谦逊一笑,“那段在斯坦福的日子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正说着,会议厅的门又被推开。一个身材颀长、气质卓然的男人步入会场,立刻引起一阵低语。

      他三十岁出头,穿着白色定制西装,剪裁完美,五官俊朗,剑眉星目,鼻梁高挺,薄唇微抿,举手投足间自带一股成熟男人的自信与优雅。最难忽视的是,他身上那种天生的领导气场,仿佛天生属于这样的高端场合。

      “那是陈景行博士,”旁边有人低声议论,“哈佛和辉瑞的履历,刚被华泰生物签下,年纪轻轻就做到研发总监,真了不起。”

      顾程听见议论,神情微变。林安安察觉到他的异样,正欲开口,便听他低声念出:“陈景行。”

      那男人似有所感,目光扫过会场,最终落在顾程身上,露出一个自信的笑容,径直走来。

      “顾程!真巧,在这里遇到你。”陈景行声音低沉,带着笑意。林安安敏锐地察觉到,顾程的身体微微绷紧。

      陈景行步伐从容,举止优雅,气场强大。他与顾程握手,语气亲切,却带着一丝暗流:“好久不见,听说你回国后发展不错。刚才还听人提起‘蓝图’项目,评价很高,看来斯坦福的训练没白费。”

      “回来两年了。”顾程点头,握手时力道不减,眼神里有一丝较量的意味,“你什么时候回国的?听说你在辉瑞的项目很成功。”

      “上个月刚回来。”陈景行目光转向林安安,眼中闪过一丝惊艳,“这位是?”

      顾程略显不情愿地介绍:“林安安,‘蓝图’项目的数据分析负责人。”

      “林研究员,久仰大名。”陈景行伸手,语气郑重,眼中带着欣赏,“‘蓝图’项目在行业内影响很大,尤其是2.8%的验证结果,我在美国时就听同行讨论过。能做出这样的数据分析,实在难得。”

      林安安有些意外:“您也关注我们的项目?”

      “当然,生物医药圈虽然大,但顶尖成果总会被迅速传播。”陈景行目光专注,“我对你的多层次筛选模型很感兴趣,从技术角度看,这个突破意义非凡。”

      林安安忍不住问:“你们认识很久了吗?”关于顾程的事情,她都想多知道一点。

      顾程和陈景行对视一眼,空气中仿佛有电流闪过。

      “我们在剑桥认识的。”顾程淡淡道,“那时我在斯坦福读博,他在哈佛做博士后。”

      “五年前的事了。”陈景行补充,语气轻松,眼中却藏着复杂,“那年剑桥大学国际生物医药前沿研讨会,我们都做了主题报告。”

      林安安眼中闪过敬佩。能在那种场合做主题报告,已是学界翘楚。

      “顾程的报告很精彩。”陈景行微笑,“他关于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很前沿,引起轰动。当然,最佳论文奖还是我拿的。”

      顾程的笑容微微僵硬:“你的研究也很出色。你的生物信息学算法在《Nature》发表后被引用上千次。”

      林安安听着两人言语间的暗流,感觉到一种微妙的火药味。表面是学术交流,实则暗藏较量。

      “我们当时还为数据模型优化争论了整整一晚。”陈景行笑道,“你坚持斯坦福的实用主义,我更倾向哈佛的理论深度。最后专家组认可了我的观点。”

      顾程下颌线条绷紧:“东西海岸的学术风格确实有差异。但实践证明,实用性往往更有价值。”

      气氛一度紧张。

      “不过现在看来,我们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道路。”陈景行语气随意,眼中却带着挑衅,“我刚加入华泰生物,担任研发总监。公司一直关注有潜力的国内项目,像‘蓝图’这样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非常值得深入了解。”

      “‘蓝图’已经有完整的合作框架。”顾程声音冷了几分。

      “当然,我只是学术上的兴趣。”陈景行转向林安安,语气温和,“林研究员,待会儿的主题演讲你一定要听,MIT的Johnson教授是主讲人,他在生物信息学领域国际知名。我和他有过合作,他的见解很有启发性。对了,你不是MIT的交换生吗?应该对他很熟悉吧。”

      林安安有些惊讶:“您知道我在MIT做过交换生?”

      “回国前做了些功课,了解国内研究现状。”陈景行微微一笑,眼中有一丝得意,“你在MIT期间的研究成果很有创新性,尤其那篇关于生物数据挖掘的论文,我当时就注意到了。”

      顾程在旁听着,心头隐隐升起一股危机感。陈景行对林安安的背景了如指掌,这种有备而来的姿态让他本能警觉。

      “谢谢您的关注,我会认真听Johnson教授的演讲。”林安安点点头,心里对能在这样的平台学习感到兴奋。

      “对了,”陈景行从西装内袋取出一张名片,递过来,动作优雅从容,“如果有学术交流的想法,随时联系我。华泰生物与哈佛、MIT、斯坦福等顶级院校都有合作项目,也许对你的研究发展有帮助。”

      林安安接过名片,上面印着“华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陈景行博士”,纸质精良,设计简洁大方。“谢谢,我很期待有机会交流。”

      顾程看着这一幕,心里莫名泛起一阵危机感。陈景行的每一步都自然而有分寸,从了解林安安的经历,到主动提供资源,处处显得有备而来。

      沙龙正式开始后,三人坐在前排VIP区。陈景行自然地坐在林安安和顾程之间,这个位置让他能更方便地与林安安交流,也无形中将顾程边缘化。

      演讲间隙,陈景行不时与林安安低声讨论学术观点。他见解独到,经验丰富,国际化视野让他的分析总能切中要害。他总能准确捕捉林安安感兴趣的前沿话题,很快就激发了她的热情。

      “Johnson教授提到的算法优化很有意思。”陈景行趁休息时说,“我在辉瑞主导过类似项目,团队因此节省了30%研发时间,产品提前半年上市。如果运用到你的模型上,或许会有更大突破。你在MIT时和Johnson教授有直接接触吗?”

      “没有直接接触过,但听过几次讲座。”林安安眼里闪着好奇的光,“能具体说说您在辉瑞的项目吗?”

      陈景行详细讲解起来。他不仅理论扎实,更有丰富的实战和国际化管理经验,能把复杂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这种高度和深度,是林安安从未近距离接触过的。

      而坐在另一边的顾程,看着两人越聊越投机,心里的不安愈发强烈。他明白,陈景行对林安安的欣赏是真诚的学术认同,但这种基于实力的吸引力,往往比其他方式更容易建立深层联系。

      沙龙结束后,陈景行主动提议:“林研究员,要不要一起去楼下的咖啡厅?我很想和你深入聊聊刚才的算法优化思路。这里太嘈杂,不适合技术讨论。也想听听你对生物信息学未来的看法。”

      林安安看了看顾程,发现他神色不自然,眉头微皱。“顾程,你一起吗?”

      顾程刚要答应,陈景行却适时说道:“顾程应该还有重要安排吧?刚才Johnson教授和几位院士在找你,这种交流机会很难得。人脉在学术界也很重要。”

      顾程确实看到Johnson教授向他招手,旁边还站着几位权威专家。在这样的场合,这种交流不可错过。但他内心极不愿意让林安安和陈景行单独相处。

      “那你们先去,我处理完这边事情就来。”顾程勉强答应,语气里带着一丝不甘。

      “不用特意过来。”陈景行轻描淡写,“我们只是学术交流,不会耽误太久。而且,我相信林研究员也不希望因为我们讨论而影响你的重要会面。”

      顾程皱眉,看着两人一同离开。陈景行绅士地与林安安保持着适当距离,但那种自然的交流氛围让顾程感到深深的威胁。他明白,陈景行的能力和魅力,以及他对林安安的关注,绝不是随意为之。

      在一楼咖啡厅,透过落地窗,黄浦江夜色如画,霓虹灯倒映水面,美轮美奂。

      陈景行点了两杯咖啡,耐心听林安安讲述自己的研究心得。他不时提出建设性的问题和建议,国际化的视野让分析更加深刻。他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给林安安带来全新启发。

      “你的研究思路很独特。”陈景行真诚地说,眼中满是欣赏,“在美国时,我见过很多优秀研究者,包括诺贝尔奖团队成员,但像你这样兼具创新与严谨的年轻学者,真的不多见。”

      林安安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您过奖了,我还有很多要学。”

      “每个优秀的研究者都有进步空间,这正是科学的魅力。”陈景行微笑,眼里是纯粹的学术认同,“如果你愿意,我很乐意在学术资源上为你提供帮助。华泰生物在国际合作上有很多渠道,也许对你的研究发展会有帮助。”

      林安安点头:“当然愿意。能向您这样有经验的前辈学习,是我的荣幸。”

      陈景行微笑,心中暗自思量:这样优秀的科研人才,值得关注和培养。如果能将她吸引到华泰生物,不仅多了一位杰出伙伴,也能在与顾程的较量中占据上风。至于五年前在剑桥的往事……或许,是时候做个了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