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弥留 ...
-
这是一个普通仲春的清晨,长孙青璟趴在花园水池边,静静地观察一只笨拙的水虿摇晃着、颤抖着抓住一根水面上浮动的枯枝,慢慢地攀上最末端,倒挂着蓄力。
她的兄长长孙无忌凑过来,看看妹妹,又看看水池,撇嘴说道:“这只水虿有些蠢,算错了羽化的日子又不肯回水里去,大概活不了了……”
保姆与母亲高氏大概觉得小郎君与小娘子如同乡野孩子般在水边观虫得趣甚为不妥,便准备将二人提回凉亭中。
侧倚在腰舆上的一家之主长孙晟却对两个孩子的失礼举止不以为意,摆摆手令保姆后退,让妻子回到自己身边。
在疾久不瘳、药石罔效的尘秽之晷中,暮年的右骁卫将军也不免生出一颗童真之心。他招呼子女近前,听兄妹两人争论着水虿的生死。面对认死理的儿子无忌,长孙晟以手掌在空中比划模拟着飞翔的蜻蜓,说道:“说不定水虿今日化为蜻蜓,明日便高翔云中。无忌,你可不要小看它。”
“可是它羽化的时机就是不对……”年少的郎君不为父亲的玩笑所动,坚守自己的信念。
“哼,水虿的背已经裂开了一道缝。”长孙青璟不服气地撅嘴,高高扬起的下颌预示着她要与兄长争论到底,“它早晚——它早晚变得与它们一样!”她伸出手指,当空一划,便有几只雄鹰在她头顶振翮而过。
说完这句话,女孩也突然愣怔了一下——父亲也正在凝望这些通灵的生物。
“莫不是来接我回到赵代之地?”长孙晟喃喃自语,又捏了捏幼女被池水沾湿的红润的手指,“今日便不再陪你们玩闹了。”
众人点头。长孙青璟也觉得父亲能够来屋外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这一天的大兴城上空盘桓的苍鹰格外多,它们长鸣,它们翔集,它们蛰伏,它们等待。
这画面清晰得如同萧绎传世的卷轴,在长孙青璟的面前缓缓展开。
大业五年,长孙青璟八岁。
这是她记事以来最忙碌的日子,皇帝亲遣的慰问使节与医官,内史省的起居舍人,同族亲眷,门生故旧接踵而至。她时常只能跽坐在内室的重幔之外,听着病重的父亲喁喁低语。
“远交近攻,离强合弱。望使君传语天子,对待突厥切记恩威并施……当年在边地时与先皇的书信,我已奉敕凭记忆重写了几份。年老力衰,错漏百出,舍人见笑,唯望有助于朝廷和内史省。”
在父亲几声揪心的咳嗽和使者沉重的叹息之后,年幼的长孙青璟敛衽而起,急欲冲进帷幔之中,却被同母兄长长孙无忌拉回茵褥之上。对于生老病死,他们是无力的,似乎除了枯坐别无他法。
数头苍鹰在他们头顶盘旋,留恋而又凄然。蓦地,兄妹俩想起父亲、母亲还有异母兄姊们无数次提及的关于代北的传说——英雄不死,只是暂时化作了雄鹰。
两个孩子就这样愣怔地看着如拭的晴空渐渐地笼上阴霾,长孙青璟甚至看到烦躁的长孙无忌徒手向眼前抓取什么东西。是的,阴暗如笼,如网,如秋日荒原里抟扶摇而上的枯枝败叶。十多岁的男孩总是幻想自己无所不能,能够拨开这些阻挡他的东西,还未来一片清明澄澈。
“都进来吧!”亲自送使者离去后,母亲高氏与伯父长孙炽、异母兄长长孙安业招呼兄妹两人进入内室。长孙青璟的父亲——五十八岁的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正倚在病榻上,精神似乎比之前好了不少。孩子们一时也弄不清大限与回光返照的区别。长孙青璟甚至单纯地觉得这又是一次大惊小怪的“偶感风寒”事件,也许过几日父亲又会精神抖擞地带着全家去终南山打猎、探险、小住。
屋子里充斥着御赐的草药、异域的熏香、厚重的纸墨混合的味道。长孙晟把胸中筹谋的外交方略尽数托付给使臣,直到再也想象不出一贯被他玩于鼓掌之中的突厥会变成什么危险的模样,才安心与使者执手话别。他坚信史册多少会为他留下只言片语。于公也没有什么遗憾了,于私虽不对寿命心存侥幸,但他仍然希望自己能够公正对待在两次婚姻中先后出生的子女。
妻子儿女悉数坐在榻前。长孙晟打破了众人的窘境:“兄长仲光在此,为我的身后事做个见证——你们,都不要任情纵性。”他示意长孙安业向前。安业长跪在榻前。父子一时相顾无言。
于宗祧继承人的角度来讲,命运跟长孙晟开了不止一次玩笑。他与前妻育有三子,长子长孙行布不论待人接物、行军布阵都酷似自己,可惜在汉王杨谅之乱中战死。次子长孙恒安在鹰扬校尉任上也可圈可点,却不幸在与室韦之战中捐躯。三子长孙安业天生一副三寸不烂之舌,简直集纵横捭阖的气魄与钻营奔竞的手段于一体,竟让父亲看不清究竟是福是祸。
弥留之际长孙晟也只得坦诚以告:“有时候,我想求章仇太翼给你看看相,又因他的谶言实在太过灵验,我怕听到难以承受的结果;有时候,我又想效仿贺若敦,找个锥子扎烂你引以为傲的三寸不烂之舌,可对于自己的血脉,也实在下不去手。”长孙安业惊异地看着父亲,不知如何说些宽慰他的话。
长孙晟却“哼”了一声道:“志大才疏难免平添祸端,你不如收束一下与能力不匹配的野心。”然后,方才还趾高气昂的父亲突然一脸恳求:“你记着,我的葬礼不要逾制……勿忘祭祀祖父母。四时记得刈除你两位早逝兄长清理墓边杂草。也替我照顾好你母亲和未成年的弟弟妹妹。快发誓!”
长孙安业回头匆匆瞥了一眼十三岁的弟弟和八岁的妹妹。继母高氏觉察出继子那转瞬即逝的不悦。
“好。”儿子安业发誓好生照看母亲与一双弟妹。若违此誓,愿堕入拔舌地狱。”他的承诺大概也确是出于真心,只是与继母心中的定义不同。不过此时,至少在父亲、伯父和弟弟妹妹看来,这个异母兄长并非寡情薄义之人。
长孙晟满意的点头,将幼子无忌叫上前来:“取我刀架上的突厥金刀来。”少年因数月为父担忧而显得清癯。此时也意识到父亲正与众人诀别,便一扫萎靡,郑重地抱着金刀来到父亲面前,将其置于榻侧,又扶起歪斜的父亲。
长孙晟眯着眼抽刀赏玩了片刻,将刀入鞘,郑重地递给儿子,问道:“知道这把刀的来历吗?”
少年点头道:“知道,是突厥可汗仰慕父亲一箭双雕神技而赠与父亲的。”
“现在它属于你了。”少年迟疑了一下,将金刀抱在怀中,左顾右盼之后,又暂时把刀放在身侧,随即郑重地向父亲跪拜。
长孙无忌搜索枯肠,他想告诉父亲,他一定会青出于蓝,光耀门楣,乃至出将入相。他想要完成太多的身为右骁卫将军之子的使命让眼前弥留的父亲安心和高兴。但是命运大概不愿意多给他一分向父亲证明的时间了。
他觉得身侧有一道寒光迫近,直觉告诉他那是性格阴晴不定的兄长并不友善的鹰窥鹘望。长孙安业年近而立,而长孙无忌在兄长眼里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毫无威胁的孺子。无论平日严厉或者和蔼,那都是身为兄长的职责所在。
长孙无忌略微用余光扫了一眼长孙安业,这个时常被父亲斥责为“好酒无赖”的兄长此时满目悲戚,充满了对未来的惶惑。
“那一定是我心胸过于狭隘!”年少的贵公子对兄长有些愧疚。
他们的伯父长孙炽愣怔在一边,心中五味杂陈。长子与爱子,冢嫡与孽庶,澎湃的家族未来冰冷残忍的现实,雄心壮志与妥协忍让,打破陈规与按部就班,是永远令人无法做出冷静选择的千古难题。
当然,迟暮的将军认为自己于国于家都做到了最优解。此刻,他感觉自己无愧于所有人。但他心中仍然是惴惴不安的,私心把最后一刻留给泫然的妻子与懵懂的女儿。
长孙晟微笑着指着案上琵琶向高氏说道:“今日诸事繁忙,我许久未听娘子弹奏。我知你心中烦乱,勉力为我奏一曲《入阵曲》如何?”
高氏颔首,抱着琵琶膝行至丈夫身前。长孙晟艰难地伸出手去,将妻子面颊上被眼泪濡湿的散发拢向耳后。“我走后,你们多保重。”他耳语道。
高氏手执笏板,在五弦琵琶上模拟出苍凉的画面。长孙青璟在父亲榻边坐下,手肘撑着边沿,以双手托腮。她想找些安慰父亲的话,父亲却突然抚了抚她的双环髻,竭力用戏谑的语气逗弄她:“往日都是阿耶给你讲故事,今日你给阿耶讲个故事可好?”
女孩点点头,她没有询问父亲爱听什么,她坚信她讲的一定是父亲最爱听的。琵琶声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气若游丝,时而蓄势待发……
“从前,中夏有一位少年英雄,立志要击败气焰嚣张的北虏。恰逢两国和亲,少年便担任送公主和亲的使者。一行人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来到王庭。北国的可汗看不起中原的使团,处处刁难嘲笑他们。可汗与公主的婚礼上,两只大雕掠过天际。可汗拿着两支箭,指着盘旋的猛禽对送亲的使团说:‘不知谁能射下这双雕?’可汗本以为中原尽是怯懦之人,意欲好好羞辱使团一番。谁料少年应声而起:‘愿为可汗助兴。’随即接过一支箭,抓住两雕相攫的时机,一发双贯,引得道贺的各国使节啧啧称奇。少年从此成为北境口耳相传的英雄……”
激越的琵琶声戛然而止,故事里的少年永远是年轻英武的模样。长孙青璟伏在父亲胸口,看着父亲微笑着入睡。“后来,少年远行去了很多地方,他看见过奔腾的牛羊,连绵的大漠,碛北的赤气,五色的天光……”
英雄确实死的恰逢其时,一则国家蒸蒸日上,无须殚精竭虑修补大隋这艘即将千疮百孔的龙舟;二则家族兄友弟恭,无须处心积虑弥合彼此仇视的儿子之间的关系。至于那些穷尽南山之竹写不完的罪孽,东海波涛洗不尽的恶行,那些长安东都街头巷尾谈论的笑柄,孤儿寡母令人嗟叹的命运,那都是另一个时代的故事了。
高氏拉着子女的手步入中庭,家仆奴婢们略带夸张的悲戚哭声次第响起。停驻许久的苍鹰感应到灵魂的存在,被远遁的魂魄牵引着振翮排云而上。
正堂的屋顶上,长孙安业手持父亲的礼服,家仆拿着巨大的招魂幡,任这些布帛在空中招摇、飘荡,然后声嘶力竭地呼号着:“魂兮归来——魂兮归来——”
长孙青璟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天空,那些苍鹰再也没有回来。那个弓如霹雳,马如闪电的年轻人和属于他的意气风发的时代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