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葫芦藤 ...

  •   “长青道经,采颉暖春生机,润泽自然万物,养一口万古长青气,生死人,肉白骨,坐道长生。”

      苏拙颇为悠闲地躺在一张竹椅上,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古册,嘴里还时不时点评几句:

      “还坐道长生,倘若真有这般伟力,也不至于沦落为药园杂役弟子的入门功法。”

      十三四岁的少年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面容清秀俊雅的少年却是一身白衣,一支竹钗,腰间挂着一个两个拳头大的青皮葫芦,温润闲散。

      西南修行界,仙道盛行,仙人为尊。

      世有天生灵根者,能借助功法,吐纳天地灵气,炼精化神,去芜存菁,步入修行一途。自此一朝得道,鱼跃龙门。

      苏拙便是崇山宗的一名外门弟子。

      十岁那年,自幼丧亲的苏拙在升仙大会上被检测出中品灵根的资质,借以拜入崇山宗门下。

      “如今已有将近三年的光景了,丹田里的小家伙也是时候苏醒了。”

      苏拙想着自己在升仙大会上检测灵根时的场景,嘴角不由涌起一抹笑意。

      三年前,没人知道苏拙在检测灵根时,不仅在丹田中出现了一节翠绿灵根,更有一根葫芦藤攀岩着灵根而生。

      与苏拙同批拜入崇山宗的共有四十六人,除却三个上品灵根外,苏拙与另外七位中品灵根也算是新弟子中的佼佼者。

      但循着葫芦藤的指引,苏拙没有选择崇山宗赖以闻名的《靠山功》,而是以不长于斗法的《长青经》作为自己的入门功法,踏入修行一途,为门中长辈所惋惜。

      三年里勤耕不辍地修行《长青经》,生生不息的法力日夜温养葫芦藤,七八颗青皮葫芦不知何时挂在了葫芦藤上。

      苏拙能感觉到,最先长出来的青皮葫芦近些日子就要成熟了。

      “这些葫芦根属青木,却隐隐有锋锐之气引而不发,也不知道里面孕育了什么东西。”

      苏拙将自己腰间的青皮葫芦取下,擎在面前,细细打量着:

      “这三年的弟子月例,我全部用来打磨这么一件法器了,希望不要让我失望啊。”

      修士斗法,除却凭借术法神通外,符隶、法器等等也是常见手段。

      其中法器又有一阶、二阶、三阶之分,对应着修士练气、筑基、金丹的三重境界。

      而每阶之中,也有下品、中品、上品和极品之别。

      苏拙手里的这个青皮葫芦,就是他采摘一颗位列灵药品级的葫芦,再辅以各式各样的五行宝物,用传承自葫芦藤的一门祭炼法门,专门炼制出来的一件法器。

      时至今日,这件【九宝葫芦】在苏拙大手笔地购置、炼化下,已经被祭炼成一件一阶上品法器。

      正出着神,苏拙就听到一道清朗地声音响起:

      “苏师弟,我来换你的班了,你回去休憩去罢。”

      闻声,苏拙抬头看去,就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站在自己面前。

      青年面容生得极好,剑眉星目,鬓若刀裁,一身宽大的青衣也遮不住青年熊背蜂腰的身材,一根玄铁银枪斜拉拉地挂在青年背后。

      见到来人,苏拙站起身来:

      “谢师兄,今日竟是你来值守药园?”

      谢霜庭闻言,笑着应了一声:

      “前些时日突破在即,半月闭关不出,今日方才稳固下来,这些时日辛苦苏师弟了。”

      苏拙摆了摆手,同谢霜庭简单说了几句,便告辞离开了。

      抬手祭出九宝葫芦,苏拙端坐在迎风涨至一丈大小的青皮葫芦上面,就朝着小崇峰飞去。

      崇山宗耸立在南吴群山之中,坐拥大小三十六座峰头,小崇峰便是崇山宗外门三峰之一。

      苏拙便居住在小崇峰的弟子居中。

      方才苏拙值守的药园,乃是内门九峰之一寻青峰的药园。谢霜庭便是寻青峰的内门弟子,在崇山宗中也是一名惊才艳艳的天才弟子。

      寻青峰的弟子大多都是不错的炼丹师,对灵药灵植的需求十分庞大,便在峰头上专门开辟了几座药园,常日里都是由一些灵根资质尚不及下品的杂役弟子照料灵药,寻青峰弟子负责值守药园。

      因为《长青经》修炼出来的法力温润周正,有益于灵药的生长,苏拙才能以一名外门弟子的身份,接到值守寻青峰药园的任务。

      毕竟,炼丹师素来富裕,发布起任务来也是待遇一流,豪横至极。

      寻青峰距离小崇峰并不远,以苏拙如今练气四层的修为,飞行了不过一刻钟,便遥遥看到了自己开辟在一处竹林里的洞府。

      从九宝葫芦上跳下,苏拙看着贴在洞府大门上的一张传音符,眉头一挑,暗道:

      “常日里我也不喜交际,谁人往我洞府中递了张传音符?”

      想着,苏拙随手捻起贴在大门上的黄符,手中法力涌动,就看到黄符无火自燃,紧接着就传出一道声音来:

      “师门有令,七日后举行弟子试炼,四十六名新晋外门弟子务必准时前往天门峰,如有延误,后果自负。”

      听完,苏拙恍然大悟,眼底闪过了然的神色,喃喃道:

      “没想到七日后便是入宗三载之期了,想必又要召开三年一度的升仙大会了。”

      天门峰亦是外门三峰之一,崇山宗的外务堂、内务堂、藏经阁、演武广场等宗门建筑都坐落在天门峰上。

      崇山宗外门的一些盛事,都会在天门峰召开。

      西南修行界中,实力雄厚的修仙宗门会定期召开升仙大会,以此招收门人弟子,传承门派绝学。

      崇山宗亦是如此,升仙大会三年一度,每次召开都是南吴群山方圆数千里的鼎盛之事。

      在升仙大会召开前夕,上届升仙大会招录的新晋弟子则会举行弟子试炼,检验新晋弟子的修行成果。

      “不过这七日功夫,也足够我蕴养出第一颗葫芦了。”

      这般想着,苏拙抬脚走进洞府,径直朝着卧房走去。

      端坐在床榻之上,苏拙屏息静气,凝心聚神,摆出一副五心朝天的架势,缓缓运转起《长青经》来。

      下一刻,游离于天地间的灵气仿若泥牛入海一般朝着苏拙汇聚而来。肉眼可见的,苏拙头顶上有一个龙卷风样式的小气旋逐渐凝实。

      渐渐的,一层浓郁的青光覆盖了整个气旋。

      与此同时,苏拙能够感知到自己丹田中的葫芦藤也在发生异变,锋锐掺杂着生机的气息从苏拙体内散发而出。

      受此气息的感召,九宝葫芦凭空飘起,悬浮在苏拙面前。

      也不知过了多久,苏拙猛地“看到”了自己丹田中的景象,攀附着翠绿灵根生长的葫芦藤又开出十数朵白花,一颗饱满的葫芦呱呱坠地。

      方一摆脱葫芦藤的限制,那颗青皮葫芦陡然炸开,一团刺眼的青光从苏拙丹田之中冲出。

      见状,苏拙猛地张开双眼,抬头就看到悬浮在九宝葫芦旁边的“青色光团”。

      一个面容肖似苏拙的小人盘膝而坐,双眼紧闭,身下一道青色的剑气仿若游龙一般,将半个巴掌大小的小人托举在半空之中。

      “剑灵。”

      没由来的,苏拙认出了这个小家伙。

      紧接着,小人化作一抹白色剑穗,缠绕在九宝葫芦的帽上。那道青色剑气也随着葫芦帽的掀起,钻到九宝葫芦之中。

      过了几息,一道玄妙的剑纹不知以什么法门镌刻在九宝葫芦光滑如玉的表皮之上。

      与此同时,一篇浩如烟海的鸿篇巨制一字一句地在苏拙脑海中浮现出来。

      “《长青剑典》。”

      苏拙嘴里低声自语道。

      七日后,天门峰。

      苏拙乘着九宝葫芦翩然而至,落到演武广场的一角,看着已经聚集了不少人的场面,嘴角的笑意若隐若现。

      仔细看去,苏拙还是一副闲散公子的作态,只是腰间的青皮葫芦缠了条看起来异常名贵的白丝剑穗。

      “苏师弟,你可算出关了,我和桃师妹原本还担心你赶不上这次弟子试炼了。”

      闻声看去,苏拙就看到一男一女联袂而来。

      少年面容周正憨厚,人高马大,行走间都裹挟着凶悍之气;少女面容娇俏,桃衣粉面,腰间缠着一根泛着寒光的牛皮长鞭。

      “郑师兄,桃师姐,许久未见,你们两人的修为又有所进境啊。”

      苏拙看到来人,脸上的笑意更加真切。

      这两人正是崇山宗中,苏拙为数不多的好友——郑开严和桃久久。

      桃久久闻言,笑道:

      “要不是你一直拘在寻青峰,看守那药园,我们也不至于许久未见。”

      郑开严亦是赞同地点了点头:

      “就是如此,苏师弟你入宗三年,却少有外出历练。虽说《长青经》不以斗法见长,但胜在经久不息,绵延漫长,门内有不少术法神通倒也相宜。我们身为修士,说到底还是要有保命的能力才是。”

      虽说郑开严两人不知晓苏拙的境遇,但苏拙能听出两人的善意,笑着应承下来:

      “师兄教训得是,我这不是也来参与此次弟子试炼了,也想着试试自己得尽量。”

      桃久久点了点头,打趣道:

      “我和郑师兄前些时日还在打赌,说你会不会放弃此次试炼,安心在那寻青峰养老呢。”

      苏拙闻言,淡淡笑了两声,暗道:

      “三年韬光养晦,只为了今日这番际遇,也算值当。”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