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番外.蹉跎 ...
士兵们总是敬重于我为大汉呕心沥血,日理万机;总是哀叹于我夙夜不懈,未曾享受过几日舒坦日子。我轻笑着摇了摇头,思绪飘回了八岁往前,至少在那段短暂的岁月之中,我也与平常世家子弟一般,享受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我三岁丧母,脑海之中从未有过与母亲相关的半分记忆。诸葛氏是琅琊望族,我的父亲诸葛珪是泰山郡丞。在父兄与两位姐姐的关怀下,我过着无比闲适的生活,每日撵鸡打狗,捉鱼摸虾,偶尔亦被父亲拎着耳朵,被迫读些四书五经。
父亲的突然逝世,打破了原本的安逸,彼时大哥不过年仅十五岁。正当全家不知如何是好时,父亲的堂弟,我的叔父诸葛玄来到此地,二话不说地便开始照顾起我们的衣食住居。在他的庇护下,我又在徐州城中安然度过几年。
也曾有叔父的朋友来到家中做客,谈笑间问及我将来的理想。那时曹操官渡大胜,威震天下,北方已基本被他所牢牢掌控在手中。举孝廉、入幕府,在弘农杨氏、颍川荀氏、河内司马氏的包围之中努力争得一席之地——我的人生一眼便望到了头。
忽有一日,叔父急匆匆地替我们收拾好了行李,拉着我们登上了远行的马车,年少的我们问及何时能够回来,所得到的只有他颇为惶恐地摇头;问及究竟去往何方,所得到的只有他犹豫间缓缓吐出的两个字:“荆州。”
我平日甚少迈出府门,唯有几次佳节在兄长的陪同下游玩过集市。可此刻展现在我眼前的,并不是曾经的灯烛辉煌、酒色笙箫;而是尸横遍野、饿殍满地。
前往荆州的路途上,我见过年逾古稀的老人伸着干枯如柴的手臂,向匆匆行人讨要几枚铜钱;见过身着孝服的妙龄少女,竖着“卖身葬父”的牌子不住地磕头哀求;见过带着垂髫之年孩童的母亲,趴在地上寻些黄土,砸碎捣烂就着凉水一同咽下。
而所闻最多的,便是故土徐州的消息,我也由此明白叔父带我们匆匆而离的用意。我从未想过,那个写着“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曹操,有一日竟能将刀刃无情地对准手无寸铁的百姓,致使徐州城内血流成河。
我见过乱世的民不聊生、赤地千里;闻过主将的暴虐无道、残忍不仁。来到荆州,我开始浏览起枯燥乏味的人文经典,学习起晦涩难懂的奇门遁甲,决心尽一己之力,使天下承平,人寿年丰。
再次听闻徐州之事是于那些闲谈的官员口中。徐州牧陶谦曾向各路诸侯请求帮助,但他们都畏曹操势大不肯前往。唯有刚从曹操处虎口逃生的刘备刘玄德,领着千余人马向陶谦伸出援助之手。
那一瞬间,我仿佛于黑暗之中看见一线曙光,对此人的好奇之心顿生。可叔父的意外离世,使还未在荆州站稳脚跟的我们再次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兄长前往江东寻觅生路,而我则在隆中过上了隐居的生活,等待一位胸怀大义、心存天下、视民如子的明主出现。
便是在这里,我结识了一位颇为有趣的少年。
他是洛阳令周异之子周瑜,因父亲公务之事暂居水镜先生家中。他年岁比我稍长,亦怀着一腔热血准备平定乱世,每日勤学武艺,练习骑射。而后也在我的建议之下,开始读些兵法战略,对政治军事愈发敏锐。
我常与他在草庐中相谈甚欢,彼此间逐渐建立深厚的情谊,平生第一次遇见有如此多共同话题的人物。如俞伯牙与钟子期一般,他拨动琴弦,我便知其中旨趣;我放歌几曲,他也深谙此中道理。
与他的相识相知,使我仿佛重回童年的悠游自在;与他一起谈古论今、直抒己见,我畅快淋漓、获益匪浅。我曾多次想过,将来若是能在同一明主麾下共事,该是一件多么欢愉的事情。
直到有一日我兴奋地捧着寻找很久才终找到的古籍敲响他的房门,却见屋内空空荡荡,没有一丝人影。我诧异之下向水镜先生询问,才终知晓他与他的父亲早已离开此地。
那时我还痴想着有朝一日,他能再回此地,便每隔几时跑去他的住所前张望。如此几番水镜先生再也忍不住,摸着我的头告诉我了一个消息:周瑜已结识了破虏将军孙坚之子孙策,愿意投效于他,一同征讨天下。
“你那么喜欢周瑜,不如干脆去江东,你兄长也在那里,又有亲人又有挚爱,岂不美哉?”
我苦笑着摇了摇头便转身离去,爱情与理想难两全是我早已明白的道理。望着与我年龄相仿却被奸臣玩弄股掌之中的皇帝,望着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黎民百姓,我又怎么忍心独善其身?
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谋主三者,义也。
有一日水镜先生神秘地冲我一笑,让我猜他今朝遇见何人。我心中一动,张口便吐出“周瑜”二字,他却颇为遗憾地摆了摆手,故弄玄虚地凑到我耳边说道:“来者是刘备刘玄德,他欲求贤才,我寻思他曾经就徐州百姓于水火之中,便将你推荐给了他。”
我皱了皱眉,心中轻轻念叨这个熟悉的名字,并未立刻答话。“你还不准备出仕?真要抱着满腹经纶在这草庐中度过余生?”水镜先生见我这犹豫的神情,饶有兴趣地弯起嘴角,“孔明寻了多少时的明主,还未有满意的?若是犹豫,元直可要上前了,将来再回心转意怕是得被他狠压一头。”
“我岂是在意这些之人?”我甩甩衣袖,冷声答道,“元直所遇明主已是不易,可是一大幸事,我何苦与他争夺?”
往后的日子我依旧居于草庐之中,直至有一星夜徐庶突然来访,他衣着不整,汗水淋漓。我邀他进屋稍作休息,他连连摆手,只言片语中希望我出山能够辅佐他的主公刘玄德。对此言行我甚是不悦,留下一句“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便转身回到了屋内。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我的所思所想,是与庄周一般,但为国为民,我亦不得不慎重考虑。在盘算间,我布下了新的计划。
君择臣,臣亦择君;君择臣以才,臣择君以明。我想试探那位在常人口中颇具美名的刘皇叔究竟是何人物,究竟值不值得我托付终生。
而刘备确实没有令我失望,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来到草庐请我出山,我几次闭门不出他也未曾有过丝毫怨言。直至第三次来访,我才终于接见刘备,已过不惑之年的他语气诚恳,眼眶微红着开了口:“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
“先生不出,如苍生何?”
他缓缓吐出的片纸只字使我心潮澎湃,灰暗而迷茫的前路似乎一下变得明媚起来。我已然下定决心,回头最后望了一眼草庐,便扬起马鞭,驾马随他远去,开始一段新的征途。
彼时刘表病危,我认为趁此机会夺得荆州方为良策,但主公却坚守道义,宁死不从。我长叹一口气,颇为惋惜地摇了摇头,人言“识时务者为俊杰”,一时间我竟有些犹豫我是否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
而面对曹操起兵樊城,主公的所作所为使我的犹豫顷刻间烟消云散。有徐州屠城一事在前,为百姓安危,主公决意带领他们一同过江,躲避曹贼的追杀,谋求新的生路。
可这哪是如此容易之事。带领百姓数万余人,一日只能走十余里,何时才能行至江陵请求支援?众将皆劝主公放弃百姓,他却毅然决然地摇了摇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我攥紧了手中的羽扇。恍惚之中,我仿佛重新回到了童年,与叔父一同不安地端坐马车里,无可奈何地望着外面流离失所的平民百姓。若是那时在徐州,亦有这样一位能人志士愿意挺身而出,是不是他们的结局便不会命丧黄泉?
我为主公定下前往江夏向刘琦公子求助的策略,而后虽几遇危难,但好在最终平安脱险。在江夏我遇见了前来吊丧刘表的鲁肃,他邀请我前往江东共抗曹贼。
江东。听闻这个词语,我心中荡起阵阵涟漪,目下之况与江东联结确为最佳良策。而我亦藏着些小小私心——若前往江东,是不是便能见到公瑾?
与鲁肃乘船数日来到江东,辩驳文官的刁难后我便面见了吴侯孙权,面对曹操的大军压境,他在战与降间摇摆不定,犹豫不决。我的三言两语虽然激起了孙权的斗志,但并未完全消除他心中的阴霾。此刻我便知道,凭一己之力似乎难以使孙刘结盟,同心抗曹。
我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帮手。
我转过身,迎着徐徐吹拂的江风,用羽扇掩饰住轻笑的嘴角,缓缓开口道:“在下闻吴侯兄长孙策孙伯符将军临终之时曾有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公瑾,我相信,我很快便能见到你了。
全文完结~感谢大家阅读~后续还会有第二部第三部,讲的是他们来生的故事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番外.蹉跎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