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灵官 ...
-
一笔在握,一卷铺开,一缕月光倾泻而下,思绪不禁拉回了多年前那个清晨。
彼时学成下山,世道并不太平,先生问道:“想要荣华富贵否?”陈暮云摇了摇头,先生又问道:“志在建功立业否?”陈暮云还是摇了摇头,先生不再多问,挥手示意少年下山,随后背过身去一个劲的摇头大笑。
看着手中长剑,下山前一刻,那个打记事起就待在山上的少年,只认识一个白发老剑仙的少年,风度翩翩的少年,不见一滴泪水,不做一句言语,长跪茅屋前,磕破了额头,磕碎了膝下的青石板,任凭鲜血模糊了双眼也不擦拭……。
老剑仙临别时送陈暮云一个紫金锦囊,并叮嘱道:“若到了大岳王朝都城,心中仍无答案,此锦囊可解心中疑惑。”
翻过的山越来越多,脚下的路越走越远,所见所闻皆是百姓流离失所,颠沛流离,腐败不堪的大岳王朝,贪官污吏夜夜笙歌,丝毫不顾百姓死活。岳王城前,陈暮云打开了那个紫金锦囊,锦囊里却只有白纸一张……。
大岳王朝从此出了一位让人闻风丧胆的盗贼,就算家中金山银山,一夜过后也可空空如也,失窃的却只有吃人不吐骨的贪官污吏,岳王城的贪官污吏无一幸免。
盗贼每次得手,都将所获钱财送给无家可归的黎民百姓,日久天长,劫富济贫的盗贼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传闻在民间纷纷扬扬,却从未有人见过他的真实面目。
朝中对其恨之入骨的官员不计其数,大岳国师及其党羽联名上书,百官施压,举国之力缉拿盗贼,彼时尚未成年的天子,不得不从,不敢不从。
夕阳的光线,像被风吹散一般,均匀的撒在大地上。城外清池畔,为躲避官兵的抓捕,那名盗贼正快马加鞭的赶路。因仓皇出逃纵马飞驰,不想勒马不及,险些撞上一名路人,见身后已无官兵追捕,便决定下马致歉,回过神时发现,站在身前惊魂未定的是一位姑娘。
盗贼摘下面具,露出庐山真面目,惶恐不安的道歉,并支支吾吾的说道:“姑娘,我……我叫陈暮云,敢问姑娘……。”
姑娘看见陈暮云诚意道歉,露出虎牙莞尔一笑,却不想这一笑便是一生。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生偷取无数珍宝的陈暮云,却在那清池畔被盗走了心。
陈暮云自知身为盗贼,无法与眼前的良家少女相配,怎敢言表,脑海中便有了金盆洗手的念头,天不负他所望,两人互生情愫,自那后连日奔驰千里,只为在祈福牌上刻下她的名字“沈梦雪”。
那位名震王城的盗贼,自此跟在她的身边,同她在小巷的汤馆吃面,同她笑看窗边飞雪,同她走遍了岳王城中的大街小巷……。
虽盗取过无数珍宝,彼时他却尚是白身,那日她劝说陈暮云饱读诗书考取功名,考取功名谈何容易?且不说陈暮云不愿陷入这乌烟瘴气的泥潭,就算愿意,以他的学识金榜题名,如摘星揽月不切实际。沈梦雪却是希望也相信他陈暮云能金榜题名,更相信总有一日能光明正大的做到他想做的。
在她的劝说下,陈暮云伏身于案牍,奋发功名,每日攻读至深夜,直到烛光摇曳,窗外明月高悬。她始终相伴在书案左右,略带倦容的脸上洋溢着无尽的温柔,让陈暮云苦读再无寒窗。
每当他不解书中之言,她总能在旁提醒一二使他恍然大悟。彼时他对她渊博的学识感到万般惊讶,他并不知沈梦雪学问深浅,每当他问起时却总说只是碰巧略知一二,而他却不知她诗书满腹,刻意隐藏学识小心呵护着他的自尊。
在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不肖几个年头陈暮云便金榜题名,在先生的撮合下二人约定,百姓安居乐业之日,二人喜结良缘之时。
她与陈暮云共入仕途,救济赈灾,为他暗中削弱国师出谋划策,每当国师发难,总能以满腹学识帮他一次次度过难关。
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二人才知天子并非昏庸无能,荒淫无道,只是迫于国师之势不得已而为之,二人感慨终于拨开云雾得见光明。
此后与天子里应外合终于推翻了国师的宰制,国师被发配边疆,党羽无一遗漏,自此后陈暮云位居大岳国师,沈梦雪更是册封“护国夫人”,天下终于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本该风华绝代的她,多年劳累两鬓早已掺杂银丝。
那日一位王爷来府中做客,王爷与国师相谈甚欢,王爷说道:“有那么一对簪子,‘玉鳯簪’据说是一鳯一凰,赠送心爱之人便可生生世世不分离,簪子被老国师收入囊中,此时恐怕早已随他发配万里之外,可惜,可惜!”
每每想起这些年沈梦雪为自己东奔西走,身心交瘁,陈暮云心中满是愧疚自责,于是他便借故辞别,两人约定,陈暮云归来之日,便是二人喜结连理之时。
陈暮云辞别后,一人奔赴边疆买下了那一对玉簪。原本天子下诏诛老国师九族,陈暮云动了恻隐之心,上书求情二十余次,以自身性命担保才勉强得以保全,正因如此老国师心甘情愿相赠,只是最后还是拗不过陈暮云。
陈暮云满心欢喜的回到家中,却听闻那个心心念念的姑娘,前些日子到城外寺庙为自己祈福,却不料归途中被一长虫所害,连尸骨都未曾找到。
望着千里迢迢带回的玉簪,却失去了最心爱之人,陈暮云只觉一阵无力,随即瘫软在地,泣不成声,手掌一遍遍的抽打在脸颊上……。
陈暮云握起那柄早已封存的仙剑,随后腾空而起,平稳的落在仙剑上,如流星掠过,天空划出一条弧线,直奔那位姑娘遇害的方向。
那位姑娘遇害的地方,陈暮云悬于半空,一言未发,斩出一剑,一剑过后山顶竟被直接斩断,随后才开始问话:“这是什么地方?”
一缕青烟缓缓升起,来到近前才显露出真容,是一个浑身翠绿的小人,头顶一朵粉红娇艳的大牡丹,整个只有巴掌那么大。
见小人支支吾吾,陈暮云将剑举过头顶,怒道:“山是何山,地是何地?”精灵小人吓得后退两尺,颤颤巍巍的答道:“回……回上仙,山……山……山是观星山。”陈暮云又问道:“那条虫呢?”
不等精灵小人回答,一条满身乌黑鳞片如坚不可摧的盔甲,长十丈有余的长虫,匆匆忙忙往山下逃去。
陈暮云又出一剑,这一剑比先前一剑,威力更胜数倍,只见一阵地动山摇,山脉崩塌,整座观星山被一分为二,而那条虫也随着那一剑斩下,随着山脉崩塌化为齑粉。
陈暮云将心中的难言的悔恨与愤怒全部宣泄在那一剑上,只是悔恨更多了几分,呆呆的楞在原地许久。
陈暮云离去后,精灵小人才敢上前。那一剑落在山脉上,留下了宽两丈有余,深足有百余丈的剑痕,看得小人直打冷战,双手轻抚胸口,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庆幸那震撼天地的一剑未斩在自己身上。只是他二人不知除了那黑色长虫,还有一条浑身雪白,长七尺的无辜白蛇,也随那一剑落下化为焦炭。
回到岳王城后,陈暮云辞去了所有官职,解甲归田,从此消失在世间,无人知晓他的去处。
后来在女子生前喜爱汤面的那个巷子里,台上一位眉清目秀的白衣男子将故事与众人听,一声醒木“啪”的响起,台下观众还沉浸在故事中没有缓过神来,说书人已然退至后堂泪流满面,立于书案前默默的看着那一对,未来得及送出的玉鳯簪。
一卷铺开,一笔在握,一缕月光倾泻而下。回过神,握笔之人早已泪流满面,搁笔案头,纸上寥寥几字,“先生,弟子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