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言 ...
-
天启二十四年,梁安帝突然驾崩,朝堂大乱,群臣无首。因太子未立,朝堂暗流涌动,丞相一派拥护皇后之子元季为帝,其子昏庸无能,丞相之意实则欲控制其为傀儡而掌握实权,而静妃之子元成早已拉帮结派多年,对皇位虎视眈眈,因静妃不受梁安帝宠爱,元成虽文武双通却久不受梁安帝宠信。而梁安帝最宠爱之子乃宁妃之子元庆,且生前曾言传位于元庆,而元庆此时仅有十岁,宁妃生性懦弱,无力与之争斗。丞相一派与元成一派争斗不休,朝堂不得安宁,民间哀声一片。
此时,北方匈奴知大梁身处大乱之中,悄然列兵于北方边境,连攻城池三座,大梁之政局,危在旦夕。
正在此时,大将军姚成岭携圣旨一道入朝,圣旨曰:立宁妃之子元庆为太子。梁安帝早知自己命不久矣,太子之位虎视眈眈,而姚家作为开国名将且世代效忠于朝廷,于是梁安帝便把圣旨交予姚成岭。
元庆便在丞相与元成的注视下登上皇位,定年号为景初。姚成岭则携妻子李若兰和七岁的儿子姚长鸣赴北方除匈奴。
景初三年,姚成岭除匈奴于塞外,并展开最后一战。黑云压城,姚成岭按计划排兵布阵,自以为计划天衣无缝,但情势不妙,匈奴仿佛早知此阵,摆出了破解的阵法,且直击大梁军队的弱处,军队覆灭十之七八,姚成岭与妻李若兰知事不就,冲锋与之拼斗,皆战死于此。这一战,大梁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而奇怪的是,匈奴虽赢,却退出大梁边境之外,放弃与大梁继续作战。
举国欢庆匈奴已除,而鲜有人关心姚家。
姚家三口,只剩姚长鸣一人,姚长鸣没有回京,长于塞外,当地人爱戴姚家的功德,将他抚养大。他也争气,不仅健康长大,且习得一身本领。
景初十年,皇帝感念起姚家功德,想起姚家尚有一子于塞上,询问起得知此子已年十七。皇帝知姚家功德,于是下令将姚长鸣召回京都,安排一官半职,以显示自己之仁心。
塞外,姚长鸣接到圣旨,辞别了塞外百姓,踏上了回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