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西山脚下,昔日的万园之园,如今不见了金碧辉煌,一片片断壁残垣突兀的立在那里,向世人诉说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1860年的一场大火,将这座举世无双的珍宝化为一片废墟,在遗址上建起的公园,成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以圆明园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先有《火烧圆明园》,后有《圆明园》,它们通过大银幕向人们再现了圆明园的富丽堂皇,劳动人民的巧夺天工,统治者的固步自封,西方列强的贪婪无耻。看过《圆明园》,心情不可能不沉重。圆明园早已不复存在,重建它无异于天方夜谭,我们更不可能做出当年侵略者加之于我们的卑劣行径,去毁掉他们的卢浮宫、枫丹白露宫、凡尔赛宫、白金汉宫、温莎城堡。沉重过后,我们还能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这是圆明园的缔造者、清朝第四个皇帝雍正对圆明园名字的解释。雍正把圆明园作为自己政治理想的寄托,将自己的灵魂融入了圆明园的建筑中。如果雍正在天有灵,他看到自己灵魂的寄托被外夷踩在脚下践踏并付之一炬,他会作何感想?是痛恨自己的子孙不争气,还是后悔自己给他们留下了这样一座怡情养性又招人嫉妒的别致花园?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是否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站在蓬岛瑶台的长廊上,眺望福海,烟波缥缈中,仿若浮现出一条通往过去的时空隧道,现在就让我们穿越它,回到两百多年前的清朝,用自己的力量试着去改变这历史吧——
  公元1711年,即康熙五十年,雍亲王的第四个儿子弘历降生于雍和宫。别小看这个小孩,他可是未来的乾隆皇帝,就是那个自号十全老人还做了几年太上皇的大名鼎鼎的乾隆皇帝。电影中提到比较正式的说法是,雍亲王之所以能继位,聪明伶俐的弘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康熙皇帝很是喜欢这个皇孙。而如果雍亲王没有做成皇帝,那么圆明园就根本不会成为后来的万园之园了。
  ——检验点1:雍亲王需要怎样的外界因素才能登上皇位?
  条件:康熙的其他儿子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错误被康熙了解而不被列为候选人,康熙见到雍亲王的儿子弘历并且很喜欢他,康熙在合适的时间去世。
  对于这个检验点,如果能够重新选择,是可以有不一样的结果的。当时另外几位渴望做皇帝的皇子也并非庸才,换了他们任何一位,大清帝国这架马车还是会沿着历史的车辙向前开动。如果弘历没有出生或者他没有这样聪明乖巧,也许雍亲王根本不会被自己的父皇列为继承皇位的候选人;而如果康熙早去世一年,他根本就不认识自己的孙子弘历,雍亲王也不会被他列为候选。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另外的皇子比如那位著名的八贤王去赢得皇帝的好感,或者设法让弘历不存在,或者设法让康熙皇帝早点死,当然这后两点看上去似乎不太厚道,最后这点疑似刺杀皇帝,也不太容易做到。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检验点是可以有不同的途径向前发展的,稍有偏差,历史将会有所不同,万园之园压根没有存在过,当然就不会有日后的火中浩劫了。将该点作为改变历史的突破口,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如果我们在这里成功的改变了历史,那么我们的任务就圆满完成,可以优哉游哉的通过时空隧道回到属于我们的时代,不必担心会没有立足之地,大可安心享受生活去也。而如果在这第一个检验点我们没有成功扭转历史发展方向,那么进入下一步——
  公元1723年,即雍正元年,皇帝刚刚改元,他对帮助自己赢得父皇好感进而赢得皇位的小儿子弘历更加疼爱和器重,对将弘历引见给父皇的种植了千万株牡丹的圆明园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加上一种迷信的心理在作祟,他一定要把这个福气的园子大大整修一番。
  ——检验点2:雍正要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大兴土木整修圆明园?
  条件:国内外局势相对稳定,国库充盈,建筑人才辈出。
  这几点都很容易的被雍正满足了,凭他的诡计多端,铁血手腕,凡事亲历亲为,还有什么不能做到呢?因此,整修圆明园,犹如箭在弦上,势在必行。如果我们硬要改变这些条件,几乎等同于倒行逆施,除非我们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雍正不要改建扩建圆明园,而这对于雍正那样一个自负的皇帝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对牛弹琴。所以,即使这是一个检验点,我们也不能对它做什么手脚,因为这相当于一个无法以人情天理调控的检验点,来到这里也是白费力气,我们只能继续前进——
  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驾崩,而他早已将弘历的名字写在密折之上置于正大光明匾后,因此乾隆即位顺理成章,没有任何阻力。可正是这位历史上著名的英明神武无所不能的伟大皇帝,穷其一生耗尽祖辈父辈留下的基业,给自己的小儿子留下一个难以收拾的烂摊子。乾隆在位期间,几次对圆明园进行扩建,电影的说法是,他采取了类似于西方经济危机时的作法:牛奶卖不出去,宁可倒进下水道;银子花不出去,宁可用于修建圆明园。乾隆沉醉在自己的美好世界中,根本不知道外面都发生了什么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他悠然自得的下江南游乐时,西方正在爆发工业革命;当他为自己几次三番平定边疆沾沾自喜时,西方资产阶级早已接管了政权;当他满不在乎的拒绝外国使者的通商请求时,他根本没有想到,西方列强已经对这块肥厚的国土垂涎三尺。
  ——检验点3:乾隆如何做才能使国家在国防及政体上不至弱于外夷?
  条件:消息灵通,思想开明,勇于接受先进事物,善于学习。
  乾隆比他的父皇更加自负,处于他那个时代,要他相信自己的国家正在落后于外夷、自己的态度做法并非可取,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趁他年轻时先拉他穿越时空隧道到现代教育一番,让他长长见识开开眼界,知道什么才是历史发展的正确趋势,然后再带他回去游历西方各国,看看人家都是如何做的,这样,像他这么聪明的人,肯定可以认识到自己犯下了多么愚蠢的错误,才好悬崖勒马,浪子回头,带领国家走上正途。国防科技现代化了,外敌自然不敢来犯,即使来了,也是有去无回,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圆明园日后会被他们劫掠焚烧毁于一旦,恐怕会反过来感慨“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了。
  这个检验点是我认为最佳的入手点,虽然选择它下手有可能会导致我们国家封建帝制的生命得以延长,但是相信经过教育的乾隆同学肯定可以将他的帝国改造成真正的天下第一,回到现代的我们将会以自己是中国人感到由衷的骄傲自豪,不必费心去学什么英语法语,不必处处看洋人脸色,世界的格局将以我们为中心,这对我们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在这里我们也失败了,这场劫难就在所难免,穿越时空更改历史的计划即宣告破产。虽然这之后还有几个小小的姑且可以被称为检验点的关键事件:如果第一次鸦片战争没有发生或者清军没有战败,如果该战争失败之后清政府励精图治大刀阔斧改革,如果道光帝将皇位传给恭亲王而不是咸丰皇帝,圆明园都会在世上多存活一些时日,但这些并不能改变清帝国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的现实。圆明园这样一个让人眼馋又无法抢走的东西,早晚还是难逃被毁灭的命运。
  电影介绍完了乾隆时期,节奏便明显加快。显然,在乾隆皇帝之后,清帝国已经没有真正的王者,圆明园的灵魂已经不复存在,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已经没有生存的意义,它的死亡已经无法挽回。纵使没有英法联军放的那把火,蓬岛瑶台还不是被另外一场火灾吞噬了吗?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言,圆明园是一个梦幻的仙境,人世间的种种丑恶,使它难以在世上长存。穿越时空改变这些历史发展的检验点以阻止它被毁灭仅止于思想,时空隧道这种超自然的现象可遇而不可求。历史没能改变,作为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圆明园,仍然是一个与清帝国兴衰荣辱密切交联的可悲牺牲品。
  侵略者们将“人之初,性本恶”贯彻得淋漓尽致,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残暴的敲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给我们烙上了抹不去的耻辱印记。圆明园,更多的是作为这样一个印记而存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这段屈辱历史。即使没有英法联军,圆明园也迟早难免与秦始皇的阿房宫一样消失,若是这样,我们恐怕也不会将圆明园视为如此重要的寄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