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十三 ...
-
南烈是来京都实习的,大四的他要开始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了。他学的是建筑,可是他觉得自己对古建筑更感兴趣。他想到京都去从事古建筑修复与研究的工作,一方面他想考京都大学的研究院,继续学习,另一方面,他的导师推荐他去参加一个有关古建筑保护与修复的NGO,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在日本的总部就设在京都,南烈觉得这可以为他的研究提供素材和实践机会,因此他就去了京都。
他当然找过仙道,即使他不找,仙道也会来找他。从仙道那里,他听说藤真已经回日本了,他想,一年多没见,藤真现在怎么样了呢?应该变得更优秀了吧,还会有其他的可能性吗?他已经不再想去横滨看藤真了,能够从别人那里听说藤真的情况,知道他一直过的很好,就足够了。
南烈在房间里翻了半天,他觉得非常烦躁,他的画不见了,他当作宝贝一样的画不见了,他明明好好地把它们放在书柜里的,怎么会不见了呢?他想到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昨天来他房间四处乱翻的仙道。那些画也是在很久以前无意中被仙道翻出来看到的,他一向不介意仙道看他的画,南烈觉得仙道是他的知己,绝不仅仅在于思想方面,还在于他最喜欢的画画方面,他的画表达了他的感受和感情,但并非人人都能看的懂。仙道那天看到了这几幅画以后什么都没问,之后就仿佛不经意一样地向他讲述了一些藤真在高中时代的事,以及藤真的近况。南烈立刻给仙道打电话,
“喂,你是不是把我的画拿走了?”
“我是拿了你很多画呀。”
“少装傻了,我说的是我书柜里那几张画。”
“哦,我物归原主了。”
“你什么意思?”
“我拿去给藤真学长了。”
“混蛋!”
“怎么了。”
“……那他有什么反应?”
“不知道,你自己去问他吧。”
“仙道彰……你死定了。”
“藤真学长现在就在京都,估计他已经看完那些画了,接下去就看你的了,别再逃避了,南。”
仙道说着就挂断了电话,剩下南烈一个人站在那里发呆。
既然如此,不论是为了给藤真一个交代,还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或者只是为了要回自己的画,南烈决定去找藤真。
仙道给了他藤真的住址,当他站在藤真房间门口的时候,他有了一种想要逃跑的冲动,他恨不得回去剁了仙道那个家伙,为什么要这样逼他?
这个时候,门突然被拉开了,藤真一下子出现了,两个人都吓了一大跳。怔了很久以后,藤真先开口了,
“找我吗?”
南烈点点头,
“进来吧。”
他们走进房间,
“找我什么事?”
南烈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他之前倒是设想过,可是实在理不出头绪来,只好作罢了。他看着藤真的脸,那么熟悉的五官,曾经无数次出现在他眼前,梦中,笔下。可是藤真的神情让他猜不透,他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身份来说话,朋友?爱慕者?藤真讨厌他吗?或者已经将他看作是个无关紧要的人了?
“藤真,那些画,我……”
藤真站起来,拿过画册,就递给他,
“还给你吧。”
南烈觉得心里一片冷冰冰的。
“……听说你去了美国一年,毕业后什么打算呢?”
“我还没想好。”
南烈觉得自己再也找不出话说了,他站起来,
“那么,不打扰你了,我先走了。”
南烈紧紧地抱着画册,像要溺死的人抱着救生圈一样。
“南,为什么要画这些画呢?”
南烈的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藤真从他的画里看出他的感情了吗?南烈在心里默默的说,因为有这些画在自己身边,就好像藤真在自己身边一样,因为那些感情,他没有办法说出口。他忽然想到了那个他一直心心念念的问题,
“藤真,这一年多你过的好吗?”
藤真没想到南烈会问这个问题,
“好不好跟你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过的很好,我就心满意足了。”
藤真忽然笑起来,他好像明白了南烈的意思,这个会将感情寄予行动之中,寄予画笔之下,却没办法说出口的笨蛋啊。这些话一定要自己来说吗?那就说吧。如果现实中的南烈听不懂,那就当作说给心里的南烈听吧。
“我过的不好,你知道为什么吗?”
南烈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藤真,
“南,因为你不在我身边,因为我喜欢你,我想和你在一起。”
说完这些话,藤真觉得自己明明说的很轻松,为什么眼前模糊了一片呢?
他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温暖的怀抱拥住了,他听懂了吗?他想,原来南烈一直在那里啊,他心中的那个南烈终于和现实的南烈重合在一起了。
第二天,藤真很晚才起来,因为昨晚南烈很晚才走的。等他走出房门的时候,旅店的女主人笑着对他说,
“外面有个小伙子等了您好久啦。”
藤真不好意思地笑笑,是南烈吧。
“您真有口福,他买来的那家京果子非要早上五点去排队才能买得到呢。”
“啊?”
女主人笑着走开了。
南烈和仙道带着藤真在京都玩了一天,中午三个人去吃竹叶卷,仙道看着对藤真服务周到的南烈,突然用筷子敲了一下碗碟,一本正经的说,
“喂,我也要这种服务。”
南烈看了仙道一眼,一把夺走了他的筷子,仙道无奈地摸摸头发,
“恩将仇报。”
藤真哈哈大笑起来。
今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呢?想成为古建筑保护与研究专家的南烈,想成为优秀刑事律师的藤真,还有想成为野外自由摄影师的仙道,我们不知道命运会怎样安排,我们只知道和我们所爱的人一起去努力地生活,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