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序言 ...

  •   鲁迅先生曾作过《阿Q正传》,揭示了中国人的国民性弱点,成为一部经典。我为阿0作这个小传,是没有侵犯鲁迅先生的版权的。因为阿0与阿Q没有什么联系,既不是同姓,也不是同乡,更不是同窗……,唯一一点相同就是他们都还是人。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给“正传”这一命名已经作了充分的说明,我不敢雷同,怕有抄袭之嫌,所以我尽量避免与大作家重复。如果有某些相似之处,那我只好套用现在影视流行的行话“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了。

      阿0的姓名、籍贯和民族,已不可考。阿0的这个“0”,究竟要如何读才标准,我也搞不清楚。有的说读“哦”最好,因为阿0的口头禅就是一句非常经典的“哦”,当了官之后,这一声“哦——”伴随着他那张拉长的脸,这一声也拉得特别长。我们中国人有这么一个以别人的口头禅取绰号的习惯,比如说“好好先生”司马徽,就是因为他总是对什么人都是“好,好,好。”别人就叫他“好好先生”的,阿0也有可能被别人以这一口头禅取了这个名字也不一定。有的人认为阿0的“0”应该读“零”,因为他姓“ling”,我们中国人也有以别人的姓氏取绰号的习惯,我姓向,很多朋友都曾经叫我做“大向”、“大象”。我没有看过阿0的族谱,因此不敢妄加揣测。即使我发扬严谨的考据精神,也肯定会得不到,因为没有哪一姓愿意把阿0归为自己族人的,如果他是一个受万人敬仰的人,可能会给很多人认为祖宗。阿0得势时,曾经有姓“ling”的朋友(不知道是姓“凌”还是姓“零”和“陵”的,由于当时没有人在旁边做记录,这个也成了一笔糊涂帐)与他攀过亲,论过班次,阿0与他谈得颇为融洽。但他这么一个受人唾骂的人,大家都会躲避瘟神般的避之唯恐不及,怎么还会有人认他归宗呢?一个姓秦的读书人在大奸臣秦桧坟前写了一幅“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对联就是明证。但阿0这个“ling”的读音,也应该说不无根据了。也有人认为这个“0”,应该读作“光”才对,那是因为阿0总喜欢把自己的脑袋整得像葛优般地闪光发亮,这个光就很象形了。我们中国人还有一个以别人的外形取绰号的习惯,一般像什么就叫什么。这个“光”的读音,看来也并非是空穴来风了。除此之外,阿0还有很多称呼,小时候大人叫他0仔,稍为长大些叫他小0。到了壮年后,人们又叫他大0、老0;后来混得个不大不小的官职,别人尊称他为0老了。

      这一个“小传”,我仅仅是把它当作引玉之砖,期待一些大作家用他的生花妙笔为阿0作一部大传,这是我们应该预料得到的。现在的电视剧,不知是患了台湾病,还是韩国病,一个简简单单的情节竟然给他们拉成十多集连续剧。让人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聪明才智,编故事的技巧让我们不得不怀疑自己还是停留在小学水平。我们现在不再那么恨那个让中华民族落后、竭尽全力卖国的大清王朝了,因为他短短几百年的历史,却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影视材料,今天这个“戏说”,明天那个“正传”。刚刚“皇阿哥”播完,马上又出现了“格格”。让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明君和英雄人物。

      既然是小说,也不能免俗,其中也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等要素,这是写小说的惯例。有的情节大家可能耳熟能详 ,有的对白大家可能倒背如流,这是不能避免的。就如现在影视节目里的套路“文戏上床,武戏上房。”一个样,重复累赘在所难免。其中涉及的某些情节、人物或者单位,敬望读者不要对号入座。如果有某些好事之徒,把我这一篇小说当成为影射某某人,那是对我的一种冤枉,我是承担不起的。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序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