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缘起 ...
-
大政国,端文二十六年秋,八月十七。
细密而急促的秋雨连绵了整整七日却丝毫没有止歇得意思,隐晦的乌云积得很厚,沉甸甸的铺满了整个天空,裹挟着雨雾的冷风毫无章法得四处窜着,愈发撩得洪政大殿内,齐齐跪地的满朝文武百官一阵阵儿的起寒栗。
洪政大殿是历代大政国国君上朝议事的正殿,大殿经过了大政国立国一百多年,六代皇帝的大肆修整,建筑装饰愈发宏伟豪华,处处雕梁画栋,金龙翻卷,一派皇家威仪气象。
偌大的殿内,此时却一派萧杀。群臣全都鸦雀无声的跪在金砖铺就的地上,人人都将身体伏到最低,连呼吸都收紧,生恐惹怒刚刚发作了一番雷霆震怒的皇帝,引来杀身之祸。
几乎倾尽举国之力与邻国大殷的战事历时一年,终是大败涂地!八十五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而代父御驾亲征的大政太子竟被大殷国生俘!皇帝不得不派使臣与大殷国在两国边界——图门城谈判纳降。
这样一个灰冷的清晨,加剧了洪政大殿内死寂的沉闷。平常的这个时辰,大殿内,皇帝和百官应该正在讨论朝政。可此刻,端文帝连明颂却惨白着脸瘫在龙椅上,木然的瞪着刚刚被他砸碎了一地的狼藉。
八十五万大军啊!朝中善战武将几乎全部损折,除却战死的五十万,其余的三十多万将士遭生俘后,竟然被大殷军统帅--那个向来嗜血凶残的大殷摄政王爷,全部处以腰斩、坑杀!还有他的太子,至今不知生死...唉...端文帝浑身冰凉,恨得咬出了血。
“报~~~~~~~千里加急军情~~~~~~~”随着一声由远至近气促的哑声疾呼,一个风尘满面、神色憔悴、满身伤痕的军官大步来至御阶前,重重跪地,将手中加急军情,高举过顶,颤声道:“皇上,图门城加急军情。”
端文帝仿若雷劈,强压着剧烈的晕眩,支起身子向前倾,厉声道:“快说!”
军官伏得更低,声音抖得几乎不成调子,“图门谈判,大殷国要求,割云州二十城池给大殷,赔款银八百万两,还有---还有,大殷摄政王请娶大政嫡公主为王妃,他们就将太子安全送还。若我大政不愿签约,大殷势、势必踏平大政国都...”
听毕,大殿内的所有人竟皆倒抽一口凉气!
端文帝脸上的血好似全被抽净,死一样的颜色,他起身环视身周,满地匍匐蜷缩的臣子们如石头一般纹丝不动,半响,咬牙道:“大殷摄政王,大殷摄政王!哼!这个妖孽阉人!他竟敢妄图我大政的嫡公主?!他、他们、这是要羞辱我大政...”皇帝话还未说完,忽然嘶声呛咳起来,咳着咳着一口鲜血喷出,人就如抽了筋骨一般瘫了下去...
“皇上!”众人急呼上前,霎时,洪政大殿内乱作一团。
-------------------------------------------------------------------------------
与此同时,大政后宫--凤坤宫内愁云惨雾。
刚刚前朝的消息已经传来。
宫内坐满了各个宫的宫嫔娘娘以及几家王爷的命妇王妃,此时皆是低头不语,她们身后随侍的奴才们更是早已吓得噤若寒蝉。
凤坤宫主位,放着一架紫檀木屏风,大幅的苏绣,绣着百鸟朝凤,屏风之前的凤座上,坐着一位姿态端庄贞静、身着明黄袍服的中年贵妇,她正是大政皇后。此时的皇后,刚刚听到太子被俘,女儿即将被送去和亲的噩耗,虽极力保持皇后的威仪,可惨白的脸色和轻颤的手指,仍出卖了她此刻的心情。
“母后!女儿求您,千万不要送女儿去和亲!女儿不要嫁给那个阎罗恶魔!母后,咱们打败了仗,母后叫父皇再派兵打败大殷,杀了那个什么摄政王怪物,救回太子哥哥就好,为什么要送女儿去和亲更何况,他是个、是个...女儿宁可去死也绝不去!母后~~~”窝在皇后怀里的福清公主又气又臊,仰着一张早已哭得梨花带雨的小脸儿,硬是羞于启齿那个词,索性一边揉搡着皇后的衣袖,一边哀哀哭求着。
皇后压着心里的剧痛,狠下心,厉声斥责道:“不许哭!你记着!你是大政的嫡公主!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娇小姐,你太子哥哥如今不知生死,你怎么敢妄议朝政?!这成何体统!”
见皇后震怒,福清公主和众嫔妃吓得赶紧‘唰啦啦’齐齐跪下,一时间,宫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冷凝压抑,只有福清公主嘤嘤的哭泣声不时传来。
端文帝子嗣单薄,统共三个皇子三个公主。而皇后膝下,除了太子,她也曾生养了四个公主,可大都没有成人就夭折了,如今身边就只剩下福清这么个宝贝女儿,福清也才刚刚十五岁。那个大殷国摄政王爷的恶名,皇后早有耳闻,那样一个可怕的恶鬼,她又怎么能眼睁睁的把心头肉往火坑里推?但太子如今生死未卜,性命全攥在别人的手心里,她这个母后又怎么能坐视不理?这手心手背都是肉,再看福清哭成了一团的可怜模样,皇后一时心如刀绞,泪如雨下。
正在此时,太监报来朝堂上皇帝吐血晕厥的消息,众人大惊失色。
福清公主扑入皇后怀中放声大哭起来,而皇后也觉着眼花目眩,将将支撑不住。
一片混乱中,刘贵妃一把拉开围着皇后公主的众人,跪地言道:“皇后莫急!皇后娘娘先遣个奴才去前面打听打听皇上怎么样了,早点儿知道皇上的消息皇后也好及早拿主意不是?皇上向来龙体康健,想来是为着如今的情势急怒攻心也是有的。现如今,关于大殷要咱们嫡公主和亲的事儿,臣妾有个法子不知当讲不当讲?”
皇后听言,扶额定神片刻,转头吩咐太监赶紧去打听端文帝如今的情形。而后,方道:“贵妃平身,你有什么办法,快说。”
刘贵妃一边慢慢在宫人的搀扶下缓缓落座,一边轻声细语道:“他大殷摄政王要的是咱们大政的嫡公主,并没有指名就是要福清公主,皇后娘娘尽可以认养一位公主,给她嫡公主的体面风光出嫁,即保住了福清公主,又不算违了大殷的要求,岂不两全其美。”刘贵妃顿了顿,又道:“如今静妃的福明公主已经出嫁,可南苑不是还有个三公主么?"
还没等皇后开口,就听见殿外一阵脚步声,皇上身边的贴身太监神色慌张的走了进来,行礼毕,拱着身子,低头忐忑的说道:“皇上醒了,移驾冬暖阁暂歇,宣皇后即刻前去东暖阁伴驾,皇上有事相商。”
凤坤宫内一阵念佛声儿,福清公主也止了哭声,可一想皇上要和皇后商量的事儿,众人又都面面相觑,默契地彼此对视起来,谁都没有吭声。
皇后敛眉合掌于胸前,闭目念了声佛,再睁开眼睛,她又恢复了皇后四平八稳的尊贵神态,只见她拍了拍怀中女儿的后背,道:“走,咱们去看你父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