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放虎归山 ...

  •   周冕与周歧周郢已经等候多时,如此一来,周莲也就直接在徽音台上设宴等待天幕降临。

      天子端方如玉,高高坐于上首,见着皇太女身形挺拔、姿容端妍,心下满意,心想他与皇后养出来的长女聪颖好学,资质并不差以往的储君,总不至于一时糊涂走了歪路,学那明帝“受命于己”“自庙自谥”尽做荒唐事。
      而次女也是谦和有礼,颇有风度,学识甚至不输于长女,定然不会再行上阳王旧事——上阳王便是元帝,元帝五岁初封上阳王,后窃取帝室权柄。
      此事与昔日的梁朽始终是天子心中的刺。
      于是,周莲目光很顺理成章的,落在了身在周歧身侧的殷夏王身上,一时间感慨不已。他登基时周郢还是小小一个,也长大成人了,只要周郢莫像前人长了一身反骨,万事都好说。
      这般一想,也怪不得古往今来那么多皇帝思虑家事,饶是周莲子嗣不丰、二女年轻,此事该想的还是得想。

      不管他们如何想,天幕依时出现。
      九天之上的高塔骤然金光浮现,而后再度折出那道天幕,让人为之迷乱。

      【诸位久等了,上一次匆忙结束,我们这一期接着继续讲。】

      依旧还是熟悉的女郎声音。
      天幕上也依旧是一开始出现的那张剧宣海报——也依旧不知剧名如何。
      唯有浮现的画面精美绝伦。

      周冕身着常服,隐有不安。
      她抬首观看,心想或许此奇异之物当真不该在我等朝代出现。
      谋反与否让前人知晓,后人又该如何。
      本该成大事者,是否因此一败涂地?将死之人,能否逃过一劫恩宠如旧?

      周冕不得不思虑诸如此类的问题。

      且不说先前天幕女郎已然讲述前齐古史,又言历朝历代皆有人观之。
      可前齐是割据政权,齐虞越三都鼎立。自己生在后世,只知国史未改,齐乃正统。然那些皇帝权臣宗室听闻天幕讲述时,又是如何做的。
      他们是不动声色坐观天幕、总揽全局,还是无能为力难改旧事?

      【讲起明帝与卫王的恩怨,那就有得说。
      一个正值盛年的皇帝,恰好是精力充沛之时,野心勃勃着准备大展宏图,那在此之前,一定是将拦路石都清除掉。
      如果造谣一下她们做过的事……
      还真离不开嫡庶神教这四个字。
      明帝是嫡,卫王是庶,这两个人谁发卖谁呢?有点难猜啊。

      不过明帝这人嘛,她亲妈是皇后她亲爹是皇帝,她从小当太女,是名正言顺的东宫主,身份尊贵还享用着顶级资源,容貌才学都出众,武力值很高,按现在的话说,明帝一出生就是顶级白富美,登基了就是霸道总裁,她骄傲一下是再正常不过了。
      嫡庶神教也就玩一下梗。
      毕竟明帝再怎么破防,也没骂卫王是不要脸的庶女,史料上对于卫王的描述也是“高祖文帝第二女,世宗之异母妹”以及“太女次妹”。】

      周郢闻言,眉头一皱,想到先前看过的嫡庶发卖文学,顿觉荒谬。
      后世人迂腐至此,果真是吃饱了撑的。
      别看如今周歧尚未封王,因旧事也多年不得至尊喜爱,可放眼整个天都,也没人敢当面骂周歧是为庶孽。

      【还有一点就是明帝身份地位以及经历嘛,也很适用于先前流行的娇女文学梗。
      没办法,放别人那里是无聊的梗,但在她家是真有皇位继承,家产多得离谱,何况明帝也的确是皇后所生的长女。
      像她这种被亲爹各种折腾,也熬下来没被祭天,还变态发育了的皇太女也算是稀有物种。

      于是等她登基后,对于卫王这位异母妹,还是争了好几年的唯一的竞争对手,会有多防备可想而知。那大一块拦路石,就算看不见也忍不住想清理。
      变态了的明帝,肯定不可能好好过日子当她的皇帝,怎么也得搞些事情。
      卫王回京无意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这是自然。
      周冕垂眉顺眼,思绪纷杂,如此想到。
      只怪卫王当不了皇帝,明帝既然登基,那定然是稳坐帝位的,怎么留着旁人垂涎她的权柄?
      周冕最初从史书以及她阿父身上学到的,便是狠才能不受制强权。
      狠,对臣子狠也得对自己狠。
      君不见历朝古史上,有多少人为权势行谋逆事,将天下杀得血流成河。

      【“前有妹夺姊位,后见姊杀妹身”,看得出来,这句写在史书上的童谣,无意就是她们相争得最厉害时的真实写照。
      反正就是怎么都要死一个。
      其实后世也有人拿明帝与卫王做对比。
      大概嫌弃明帝当皇帝当得有点low,什么都亲力亲为,打仗自己打、骂人自己骂,谁也不留情面,周大小姐怎么看都有点上不得台面,太小气了,不够高大上,就撰书骂明帝“齐室多明君唯世宗明帝资质凡劣平庸”,遂又以“齐卫炀王人才既美”拉踩一下,然后论证如果卫王当了皇帝会怎样。
      但哪有什么如果呢,输了就是输了。

      也由此可见,在当时卫王的名声还不错,卫王出蕃时也有记载,她比较受当地百姓爱戴。
      在古代的同人文里,譬如盛朝著名的同人写手商庆兰,她有部比较出名的《显安记》。
      显安是明帝年号,内容也离不开这对姊妹。
      书里面把明帝写成了嚣张恶毒阴狠拧巴的大小姐,而卫王人设更是离谱,莫名其妙成了被暴君逼得谋反的绝顶美强惨小可怜。
      商庆兰也是帮卫王上漂白剂了,把同样黑心肝的卫王洗成一朵无辜纯洁的天山雪莲。】

      周歧忍不住想笑。
      天幕大概是在讽刺商庆兰颠倒黑白,厚颜无耻为卫王洗脱罪名。毕竟按着天幕女郎的话来说,卫王与明帝两个都黑透了。
      但周歧望着天幕上那行“齐明听谗害贤辱卫王”,面上有些扭曲。
      她悄悄瞥了周郢一眼,有些想出声谈论。
      奈何今日不同以往,上面的至尊还没发声呢,这徽音台上了也不太安心。

      【明帝与卫王的初始交手也来了——卫王在京,姊妹许久未见,理应设宴相见,打上一张感情牌你我来好好叙旧。
      西堂中烹肉置酒,两人对面相见,各怀心思,都知是一场心照不宣的鸿门宴。
      明帝本来就挺不爽的,要不然也不会“王居鹊都宅,颇得美名,世宗闻之神色甚怪,遂入西堂宴王。横刀膝下,欲手刃之”,真的把杀妹刀准备了。
      再看卫王呢,也是“王闻世宗召,颜色不改,于衣内藏匕,举觞敬世宗酒”。
      卫王给明帝敬酒,还咋办,装也装一下呗。
      然后两个人在装傻“酣饮之夜半,乃出”。

      然而都到把人叫过来这一步了,接下来的刀人流程还要不要走?
      明帝就挺纠结的。
      明帝这时候大概还处于很想杀妹但在犹豫着的阶段,哄她一下可能还有救。
      因为最后结果是刀准备好了,但人没死成。
      于是在《齐史》里另有一段记载,刚好能和那段对得上,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卫王还能出宫——“卫王尝侍宴,醉伏于案。世宗笑而曰:“酒勿多饮”。王曰:“吾爱酒而阿姊爱骨肉也”。世宗不语,酣饮乃出西堂,白刃置于案”。

      真是一对拧巴到又爱又恨的姐妹君臣啊。
      一个“横刀膝下”,另一个“于衣内藏匕”,两个人都想刀对方是吧。
      就是说明帝也太恨了,宁愿把刀藏在膝盖下自己动手,也不愿叫几个侍从过来。本来亲自打算刀人,心有忌惮于是色变,但卫王来了,就说了句“阿姊爱骨肉也”,然后明帝轻飘飘的就放弃刀人。
      这政斗直白得有些离谱,明帝也太好哄了。
      而且明帝可惜啊,明明两个都不省心,要杀卫王也不干脆点杀,不要有什么恻隐之心,刀早点砍下去,一了百了,也不会有日后那一堆破事了。

      因为不久之后,明帝后悔放了卫王出宫。
      虽然也不知她们互捅起来谁会先死,卫王和明帝都是那种刀剑骑射都精通的人。卫王次日是平安回到旧宅了,把藏于衣内的匕首拿出来给女儿玩,但也不代表日后相安无事。
      卫王也才刚回京没多久而已。
      她还有很多老熟人在永安城等着她。是不知道卫王为什么自请回京,也不妨碍着她为自己筹谋。】

      周冕叹气,心想明帝是放虎归山。
      于卫王之事上,明帝有心斩草除根,却当断不断,日后必受其乱。既然有心杀卫王,为何又临阵逃脱?难不成她真是为这塑料之情愧疚了?
      周冕不太理解明帝的想法,但表示尊重。

      至于周歧,周冕以为,周歧心眼子也很多,明明厌恶她,还总是一副文雅模样。但为了让她们的阿父心安,别总是用“勿要手足相残”的眼神看自己,还是得照拂周歧几分。
      她们无法姊妹情深,也不至于水火不容。
      虽然她本身也没多喜欢周歧。周歧亦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