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8、星河长明 ...
-
一年后。北京。
国家网络安全技术交流峰会的主会场内,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精英汇聚的紧张与兴奋。台上,一位头发花白、目光锐利的院士正在做闭幕致辞,总结着过去一年领域内的突破与挑战。
沈溯坐在台下靠前的位置,穿着一身合体的深色西装,褪去了少年的青涩,轮廓分明的脸上带着沉稳的平静。他安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轻轻摩挲着西装袖口上一枚不起眼的、设计成星辰轨迹状的袖扣。
一年时间,足以改变很多事。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天赋,不仅在国内顶尖大学的相关专业站稳了脚跟,更因为在几次模拟攻防演练中表现出的非凡洞察力和独特的、近乎本能的防御思路,被破格邀请参加这次峰会。在座的,多是业内成名已久的前辈和翘楚,他一个十九岁的少年置身其中,却并无怯场,只有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静。
院士的讲话接近尾声,话题转向了人才储备与未来展望:“网络空间的安全,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们需要更多具备创新思维、敢于担当的年轻力量。比如,我们刚刚成功部署的‘启明’新一代态势感知系统的核心算法优化,就离不开一位年轻顾问极具启发性的建议…”
沈溯微微垂下眼帘,遮住了眸中一闪而过的波澜。
“启明”系统,这个名字,让他心头刺痛,也让他感到一丝微弱的慰藉。没有人知道,那份看似来自“年轻顾问”的关键建议,其灵感源头,是无数个深夜,他对着星空,反复推演一个名叫林未晞的女孩可能留下的思维痕迹。
峰会结束,人群开始流动。不少人围向那位院士,或是彼此寒暄交流。沈溯没有参与,他悄然起身,准备离开。
“沈溯同学,请留步。”一个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力量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沈溯转身,看到叫住他的,正是刚才台上致辞的那位院士——国内网安领域的泰斗,陈谨言教授。陈教授身边没有跟随其他人,目光直接落在沈溯身上,带着审视,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赏。
“陈教授。”沈溯礼貌地点头。
陈教授没有过多寒暄,开门见山:“你的那份关于分布式节点韧性评估的建议,很特别,甚至有些……不合常规。但模拟测试证明,它有效弥补了我们之前忽略的一个致命盲区。能告诉我,你的思路是怎么形成的吗?”
沈溯沉默了片刻。会场的喧嚣仿佛被隔绝开来。他能感觉到周围投来的好奇目光。这个问题,他预料到了,也准备了官方的、关于算法逻辑的说辞。但此刻,看着陈教授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他忽然不想再用那些敷衍的话来应对。
他抬起头,目光平静地迎向陈教授,声音不高,却清晰地说道:“是为了纪念我的爱人。她教会我,最坚固的防线,有时不在于密不透风,而在于即使部分被摧毁,核心依然能指引方向,等待黎明。”
他没有提名字,没有提过往。但这句话里蕴含的深意,让陈教授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淡淡的惋惜。老人似乎明白了什么,没有再追问细节,只是轻轻拍了拍沈溯的肩膀,语气深沉:“很好的纪念方式。她一定很优秀。继续走下去,年轻人,这条路,需要像你这样的人。”
说完,陈教授便转身汇入了人流。
沈溯站在原地,看着老人的背影消失。那句“她一定很优秀”,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
是的,她很优秀。
优秀到,用生命点亮了火种,而如今,这火种,似乎正在被更高处的人看见。
他走出气氛热烈的会场,步入北京初冬的夜。冰冷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他精神一振。高楼大厦的霓虹璀璨夺目,将天空映成一片模糊的暗红色,看不见星星。
他没有叫车,只是拉紧了风衣的领口,沿着人行道慢慢走着。脑海中,却不合时宜地浮现出南城那个小阳台,和那个能看到稀疏星光的夜晚。那条深蓝色的裙子,他依旧妥善保管着,一次都未曾取出。
他走到一座横跨车流的天桥上,停下脚步,倚着栏杆。桥下是川流不息的车灯,汇成一条条光河,奔向未知的远方。
这座城市很大,很繁华,却没有她。
他从口袋里拿出手机,屏幕解锁,背景依旧是那张阳光下安静的侧颜。他轻轻点开一个加密的笔记应用,里面只有寥寥数语,记录着一些只有他能懂的符号和日期。
最新的一条,是今天输入的: 「峰会。‘启明’系统部署完成。陈教授问起思路。我告诉他,是因为你。」
「他们开始认可你的理念了,晞。」
他输入完,静静地看着屏幕上的字,然后收起手机,重新望向桥下奔腾的光河。
悲伤并未消失,只是沉淀成了更深厚的东西,融入了他的骨血,成为了他前行的一部分。
她像一颗划过他生命夜空的流星,短暂,却彻底照亮了他的轨迹,让他看清了前路。
天空无星,但他心中,自有星河长明。
沈溯深吸一口气,转身,迈步走下天桥,身影坚定地融入了北京的万家灯火之中。
他的路,还很长。
不对…
是他们的路。
而他会带着那份永不褪色的纪念,继续走下去,直到真正的黎明降临,或者,直到他能于星海之中,再次找到属于她的那一缕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