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辗转永安 ...

  •   永安城里,车马喧嚣,繁华程度不亚于京城。

      钟挽拿着刘郎中给的信,很快找到了落脚的住所。

      房东柳婶对人总是笑盈盈的,只是南方口音浓重,钟挽不太适应。

      “你们的情况,刘老头都给我说了,屋子我已经打点好,快进来吧!”

      “劳烦柳婶操心,往后咱们母女就叨扰您了。”钟挽和母亲黄茵微微颔首,以示感谢。

      “哎,以后大家共处一院,凡事相互照应,甭跟我客气!”

      紧接着,柳婶详细介绍了院子的情况。

      院子一共分为东西南北四处厢房,住的都是女眷。

      东边柳婶自己留着住,北边住的是一位刚来永安谋生的妇人,西边和南边现下都空着。

      柳婶便帮她们挑了南面的屋子。

      “这处厢房坐南朝北,冬暖夏凉,又远离街边喧嚣,最适合养病。”

      柳婶凡事面面俱到,钟挽连忙感谢,“婶子如此周到,小女不胜感激。”

      见她知书达理,长得又恬静乖巧,柳婶不禁对黄茵夸道:“你这闺女教养得可真好!”

      黄茵身子羸弱,说话也细声细气的,“婶子谬赞了,不过是比别家孩子早谋生,显得懂事罢了。”

      一路南下,舟车劳顿。

      母女二人更是疲态尽显,柳婶简单地嘱咐两句后,便将钥匙交给了她们。

      厢房里面共有两间屋子,打扫得十分整洁,基础陈设也齐备。

      最难得的是房租每月只要三百文,这性价比,整个永安城打着灯笼都找不出第二家。

      钟挽将黄茵扶到里屋的榻上,“阿娘,你先歇着,我去将药熬上后,再去外面买些吃食来。”

      黄茵看着女儿疲乏的小脸,心疼不已:“不急,娘不饿,你歇会儿再做吧。”

      “没事,女儿一点也不累。”

      此次前来,钟挽轻装上阵,除了换洗的衣服鞋袜和必要日用,沉重累赘的东西一概没带,连金银细软都换成了方便携带的银票。

      她还将阿娘每日必喝的药熬好,放到陶罐里密封。

      经由驿站或客栈时,借用别人厨房热一热,以免耽误病情。

      现下刚到永安,陶罐也见底了。

      她不得不抓紧时间熬药,相比途中的劳累,阿娘的身子更要紧。

      煎药的时候,钟挽还在灶上煮了一锅小米粥,配着从京城带来的酱菜,午饭先勉强对付一口。

      黄茵喝了药,吃了粥,便午睡了。

      屋子边上是一处供人洗漱的耳房。

      钟挽简单梳洗一番后,挎着篮子外出采买。顺带在城中转转,尝尝这里的特色美食。

      永安人极善经商,十户人家就有九户从事各种商业买卖。

      上到酒楼布庄,下至油盐酱醋,衣食住行样样包全。

      集市上,小摊小贩所售之物更是琳琅满目;不仅有新鲜的蔬菜瓜果,还有各种胭脂水粉,钗环服饰,叫人应接不暇。

      然而,逛了半个时辰,钟挽都没有碰到几样称心的吃食。

      经营食品的铺子上,不是豆花油条,就是馒头包子,大家早就吃腻了。

      旁边有人见她在街上徘徊许久,便主动上前询问,“小娘子要买什么?”

      钟挽莞尔道:“我想买些当地特色美食。”

      摊主小哥一听,立马拍手道:“那你算遇对人了,来,到我铺子上瞧瞧。我那里也算是永安小有名气的饼铺。”

      小哥的铺子就在斜对面。

      钟挽放眼望去,门前还围了好几个人,想来东西是要比其他家好吃些。

      跟着那人过去后,钟挽凑近一瞧,竹筐里各种烧饼烤馍外皮金黄,摆放整齐,看起来酥脆无比。

      当钟挽犹豫该买哪一个时,小哥低声道:“小娘子若都不满意,本店新创了特色烤鱼饼,你要不要尝尝看?”

      烤鱼饼?

      钟挽愣了一下,脑海里顿时浮现出类似鱼肉剁碎后,与面粉一起发酵搓揉,然后放到炉灶里烤得焦黄香脆的酥饼。

      或者是将面粉做成小鱼的模样,内里装满了新鲜可口的鱼肉?

      罢了,百闻不如一见。

      钟挽客气道:“劳烦小哥拿一个出来我瞧瞧。”

      说罢,小哥连忙招呼后厨的伙计,大喊道:“烤鱼饼出炉一份!”

      “好嘞,马上就来!”后厨顿时响起一阵整齐的吆喝,此情此景,让人想起了现代训练有素的奶茶店店员。

      下一刻,一个厨子打扮的男子端着个大圆盘走了过来。

      钟挽只稍稍觑上一眼,整个人都僵住了。

      呵,那个烤饼做得,堪比现代国外的黑暗料理之王──仰望星空plus版。

      钟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最终,她婉拒了小哥的品尝邀请,买了几个烤馍后,转头去集市买了只土鸡和时蔬便回去了。

      回来的路上,钟挽甚是费解:难道偌大的永安城就没人会做美食?

      此刻,一个想法在她心底偷偷萌芽。

      暮春的永安要比京中暖和,只看院墙处,那棵开得正繁的石榴树就知道。

      钟挽将鸡拿到厨房清洗剁块,再加入刘郎中送的山参,一起小火慢炖。

      忙完一堆杂事,日头偏西,安静的院子里只有风晃动树枝的“沙沙”声。

      钟挽将买来的烤馍拿出来,打算做几个肉夹馍。

      确切来说,应该是改良版的汉堡。

      只是古人没见过,怕到时阿娘问起来,她没法解释,索性称它们为肉夹馍。

      先将猪肉剁成馅,再倒入葱姜水去腥,随后撒些盐和酱汁,充分搅拌后捏成圆饼状放到锅里煎。高温炙烤下,肉饼四周迅速收缩,将里面的肉汁紧紧锁住。

      这时候,一定要把控好时间,不然煎出来的肉质会柴。

      几分钟后,肉饼出锅。

      钟挽又往烤馍里夹上一片洗净的嫩菜叶,再裹上些黄豆酱,一个色香味俱全的肉夹馍便好了。

      临了,她还清炒了一盘蒜蓉白菜,农家炒肉。

      这顿晚饭算是齐全了。

      饭菜全部上桌后,钟挽先给黄茵盛了碗鸡汤。

      刚揭开砂锅的那一瞬,鸡肉伴随着山参的清香扑面而来。

      钟挽小心将汤放到黄茵面前,“阿娘,你先喝点汤,我去给柳婶送两个肉夹馍。”

      初来乍到,又受人相帮,回赠两个馍馍是理所当然的。

      只是望着女儿忙得像只停不下来的小陀螺,黄茵心中无限感慨。

      这丫头自小跟在他们夫妇身边,年复一年,不仅跟着她爹学会了食肆的管理,还习得一手好厨艺。

      她本应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孰料,小小年纪没了爹爹庇护就已经够可怜了。现在自己又拖着一副病怏怏的身子,成了女儿的累赘。

      黄茵明了自己的病定要拖上好一阵,日后的各种开销只多不少。

      虽然卖掉食肆拿了不少银两,但照女儿的性子,必不会坐吃山空。

      估计又会像在京城时那样,去酒楼食肆当小厨娘。

      尽管钟挽热爱美食制作,但一想到女儿整日忙得脚不沾地,回家还要照料自己的身体,黄茵不禁自责起来。

      “挽儿,阿娘真是对不住你,让你日日操劳,人都瘦了一大圈。”

      钟挽知道黄茵又在想些乱七八糟的事。

      “阿娘又在胡说什么?女儿带您治病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别再说这些内疚的话。若您真觉得亏欠于我,就该安心养病。待身子好了,一直陪着我,我可不想再没娘了。”

      黄茵眼眶一热,连连点头:“好,阿娘一定养好身子,好好陪着你。”

      其实,在来永安城之前,钟挽也有所顾虑,不知迎接她们的将是什么光景。

      但她心态好,船到桥头自然直,凡事等明日阿娘看过郎中后再做定夺。

      晚饭后,春风微凉,烛影晃动。

      黄茵又翻出她未完成的绣品,照着微光做起了针线。

      她身体不佳,干不了体力活,但她通女红,懂刺绣。

      见女儿一直忙里忙外,她就想做些绣品,卖了好歹能换点钱。

      钟挽怕她熬坏眼睛,三番五次地叮嘱:“不用担心钱的事,女儿能挣钱。你若是熬坏了眼睛,我还的得另花钱给你治。”

      黄茵听了,觉得有道理:“那我慢慢绣,就当打发时日,保证不熬坏眼睛,这总行了吧?”

      钟挽彻底没辙,只好又添了一盏灯,整个屋子瞬间亮堂不少。

      随后,她拿出自己的小账本,开始算账。

      除去预留给阿娘看病的那部分银钱,余下的就是她们往后的日常开销。

      “不够,根本不够。”钟挽嘀咕两声后,手边的算盘又滴滴答答地拨起来。

      这时,柳婶过来找黄茵唠嗑。

      柳婶寡居多年,儿子和儿媳都在外经商,逢年过节才会回来一趟。她独居于此,时觉孤寂,所以才对外便宜出租。

      不图赚钱,就图个人多,有烟火气。

      “难得和你们母女投缘,往后咱们就像一家人一样,彼此多走动。”柳婶笑说。

      出于礼尚往来,柳婶还带了些补品。

      三人客套一番后,钟挽起身泡了壶桃花茶,又往茶桌上的木盒里塞了各种糕点。

      有牛舌饼,蜜枣糕,榛子酥……光看它们别致精美的外形,就让人垂涎欲滴。

      “都是小女在京城时做的,当作路上干粮。一路南下就剩最后一点了,婶子赶紧尝尝。” 黄茵热忱道。

      “都说京式糕点,闻名遐迩,今日是我有口福了。”

      盛情难却,柳婶每种都尝了一下。不同糕饼的咸、甜、甘味道依次在舌尖绽放,口感或是酥香掉渣,或是柔软绵长。

      甜咸适宜,多吃也不腻。

      柳婶不吝赞道:“哎哟,想不到你这闺女手艺斐然啊。”

      钟挽笑着给二位长辈沏茶,柳婶端起来喝了一口,属于桃花的淡淡清香萦绕齿尖,燥了许久的嘴里瞬间莹润不少。

      听到外人对女儿的称赞,黄茵发自内心的高兴,“这算什么,等到了秋天,她还会做山楂糕、十香果、糖瓜条呢!”

      “是嘛,到时我可要和她学两手,过年时做些糕点来哄哄我的小孙女。”

      黄茵点头,“没问题。”

      二人闲聊着,内容也从拉家常过渡到了衣食住行的话题。

      “你们往后可有什么打算?”

      柳婶这么问,倒不是担心她们以后交不起房租,而是发自内心的关心。

      毕竟,每辗转到一个地方,最愁人的就是各种生计问题。

      一旁的钟挽话虽不多,但眼明心亮。柳婶既然主动提及此事,想必心中有些路子。

      “婶子可有明路相指?”钟挽试探着问了一句。

      柳婶想起傍晚钟挽送的两个肉夹馍,那味道她到现在都还念念不忘。

      于是,她直截了当地问:“挽丫头何不在永安开间食肆,靠自己的厨艺赚钱谋生啊?”

      闻言,钟挽的内心如拨云见日,顿时明亮起来。

      她以为柳婶会建议她到这里的酒楼里当厨娘,没想到竟是提议她自己开食肆,二人想法不谋而合。

      只是,该从何下手呢?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