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

  •   “啃老的时日总是不好过的。很快,赵匡胤拜别父亲,再一次踏上了流浪四方的旅途,期望能够大展拳脚。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郭老板实在太争气,短短几年竟飞黄腾达,隐隐有权倾天下之势。”

      王朴本就一整夜激动难眠,正在苦思陛下亲征抵御北汉之事,得到宫侍传来的口谕,立刻入宫。
      他刚一入殿便见到漆黑的大殿中悬空而光幕,以及满殿跪倒在地,瑟瑟发抖的宦官与侍卫。

      光幕之下,唯有一人傲然而立,半身浸染着光幕所照下的金光。

      这般奇异的场景骇得王朴倒退一步,他忍不住一次又一次揉着眼睛。

      光幕却并不理会这多出的客人,它面对着柴荣展开着栩栩如生的人物,伴随着画中人物动作发出人声。
      “赵匡胤连夜回到了老父亲的身边。说实话,果然还是父母的安排最香啊。在父亲的帮助下他成功进入郭威麾下,果然没有两年,郭威就夺取帝位,建立了后周,这便是后世史称周太祖。”

      柴荣抬眸看向殿门口的王朴,幽幽的光映在他的脸上,让这位年轻有为的新帝神情看起来幽深莫测。

      天幕所降下的箴言,唐宋,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对于新生的后周政权来说也绝非什么好消息。
      特别是在眼下这样马上他就将要御驾亲征的时候,这样的消息一旦传出去,势必会动摇军心。

      幸好,幸好这一道天幕只显现于他的寝宫之中。
      若他想要人不知,严防消息的泄露,只需杀尽今日看见光幕的几个阉奴便可。

      自然,更好的方法是现在就将王朴赶出去,不让他知道天幕所言的一切。

      柴荣闭眸,再次想起的是那个经由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将军。

      赵匡胤。

      他爱惜他的才华,见他第一面就觉出他非池中之物。
      那时柴荣还是晋王,就已将他收入麾下,登基继位也未曾忘记他,一力将他从寒微提拔至将军。

      数年的相处,多次同袍而战。
      柴荣已经将赵匡胤看做心腹,他看重他的才气,给予他最重要的职位。

      此人竟辜负他的信任,胆敢背叛他,于陈桥兵变。

      赵匡胤是有才,可他柴荣又有何处不及?

      柴荣面色沉凝,已经开始思索这怪东西所言若是真的,这赵匡胤真的敢在陈桥兵变,他要怎么将这场兵变掐死在源头。

      作为后周的君王,哪怕天命在那赵匡胤,他柴荣也绝非束手待毙之人!

      他转过身,对王朴招了招手,“文伯。你瞧瞧这异象可做何解?”

      王朴走上前,站在柴荣身边,壮起胆子,仰头观摩着半空中的异象。

      “家人们,这叫什么?这叫走后门入职就赶上风口,手拿原始股,公司三年直接上市!就这运气,真是太让人羡慕了。
      更让人羡慕的还在后面,赵匡胤一眼被柴荣相中,又被调入时任开封府尹的柴荣麾下,直升开封府马直军使。”

      “这这这……”王朴瞠目结舌,“这光幕中所言的柴荣可正是殿下的旧事呀!”

      天幕竟降下神启,句句言及陛下。

      王朴鼓足勇气,兴奋又激动,向着光幕问道:“不过这位开封府马直军使是何人?风口是何意?原始股又是何意?什么叫做公司上市?不才向苍天请教!”

      对于王朴困惑的询问,天幕答非所问,她竟转而开始慷慨激昂的介绍起柴荣,“柴荣是什么人呢?周太祖郭威是他的姑父。讲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皇亲国戚?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郭威曾有过两个亲生的儿子,一个叫做青哥,另一个叫做意哥。另外还有几个亲近的侄子。但包括郭威亲生儿子在内的所有亲属都被后汉隐帝所杀。”

      柴荣听到那天音用如此语气介绍自己,一时不解,他这样前朝末代君王,一般不都是在上天看来失道失德。

      失道的君王不是应该被痛斥被讥讽吗?
      但为什么天音谈及他,竟似乎有夸耀之意?

      他一面困惑着,一面又屏住呼吸,凝神去细听。

      他想知道上天对于他的评价究竟是褒还是贬?他这一生究竟错在何处?何以失德?
      为什么上天最终选择以宋代周?

      赵匡胤究竟为什么凭什么比他更得上天青睐。

      “柴荣还有一个他本人更加认可的名字,叫做郭荣。郭威不只是他的姑父,更是他的养父。柴荣自幼跟随郭威,那时郭威家中缺钱,柴荣年纪轻轻就出去经商赚钱养家。后来郭威做将军,柴荣也一同跟在他身边沙场拼搏。郭威与后汉决战之时,更是放心将后方交给了柴荣,由他坐镇邺都统筹一切。
      如果说朱棣是朱高炽的征北大将军,那么郭威便是柴荣的北伐大将军。自柴荣开始,开封府尹便成为了宋朝储君的别称。”

      王朴不理解,“要说开封府尹是储君别称,也该是周朝的别称才对。”

      殿中的宫人与侍卫从一开始的震惊到逐渐生出好奇,终于忍不住抬头悄悄去看那黑暗中无比明亮而清晰的光幕。

      “看到这里,你一定很诧异仅仅作为养子,郭威就这般信任柴荣,似乎有些太过于离奇。那我接下来就要告诉你更离奇的,郭威不仅信任柴荣,在他建立后周之后。柴荣与郭威毫无血缘关系的情况下,更是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晋王,成为了郭威默认的继承人。
      家人们,不要太惊讶。虽然历史上我们所熟知的皇位继承顺序一向是立嫡立长,再不济也要从宗统之中挑出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有血缘关系的宗亲。
      柴荣虽然跟郭威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只是郭威妻子的侄子,但却是名正言顺的养子。”

      “养子继位在唐末的五代十国比比皆是。比如说后唐,开国皇帝李克用,自诩为正统,国号直接就是唐,也一向被宋史尊奉为正统。”

      另一个时空,长安。
      天幕出现之时,就让大唐从王公到百姓都震动不已。发现这天幕上所言并非现世之事,许多人都认为是天上的故事。
      直到此刻,这天幕竟吐出了后唐这样的字眼,众人才愕然它所言的竟是百年后的未来。

      虽说朝代兴亡乃是常事,但后唐的字眼出现便一定是唐室已经没落,甚至可能已经亡国。
      李世民得知这样消息,心中一时也是复杂。

      他喃喃道:“李克用。”

      话音微顿,李世民叹了一口气,“这倒是个好名字。”

      宇文士及笑道:“听其所言‘后唐’,或许这后唐便如东汉一般。这李克用能够光复唐室想必一定是如东汉光武帝刘秀一般能够力挽狂澜的俊杰。我们大唐能够享国两朝,正是上天庇佑。”

      李世民听闻此话,郁结的心气舒展开了。

      “恭喜陛下,您这是后继有人。”

      李世民大笑道:“作为我的子孙,这李克用能够复国。想必此子是类我。”

      “定然是如此。有您这样的祖宗做榜样,将来想必皇子皇孙们也是个个龙凤!出类拔萃!”

      李世民开怀大笑。

      没等他开怀多久,高悬于空中的天幕笑嘻嘻的说道:“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李克用便如刘备和刘邦的关系一样,他是李唐宗亲之后?不不不。大家别搞错了。他虽姓李,但既不是李唐宗亲之后,甚至不是汉人。而是来自关外的沙陀人。只是于国有功被赐姓李罢了。”

      众人听闻此话,面色大变。

      李世民笑声戛然而止,岔了气,撕心裂肺的咳嗽,“什,什么?”

      长孙无忌皱眉道:“沙陀人?这是何人?从未听说还有沙陀这样的部族。”

      尉迟恭手按在剑柄上,怒目圆睁,杀意凛凛,“管他娘的什么沙陀,蛮夷之辈也配倒贴我大唐?爷爷明日就出关杀他个片甲不留!”

      天音似乎听到了国舅爷的疑问,她大方的解惑道:“沙陀原为西突厥别部,也称沙陀突厥。”

      此言一出,四下静的落针可闻。

      李世民面上的神色由僵硬,渐渐转变为不可置信,几番变幻。

      突厥的确是大唐的心腹大患,甚至一度在李世民刚登基时打到长安城下,但如今他已经将东突厥覆灭,把颉利可汗擒入长安。没想到西突厥竟还能在百年后作乱!

      李世民神色阴沉的扫过众人,怒声道:“好一个西突厥。”

      这天幕所言之语实在太过于骇人听闻,给众人的冲击与震慑甚至要大过帝王的怒火。

      长孙无忌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来人,去将颉利可汗请来吧,也一同看一看这天幕。”

      虽然请不请大概对方此时都已经看见了。

      “说来好笑,当初东突厥颉利可汗先陈兵渭水与唐太宗李世民订下渭水盟约,后又被三年雪耻,自己都被抓回长安为李世民献艺,而李治派苏定方消灭西突厥之时。
      别说李世民与李治二位,恐怕就是突厥的可汗们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百年后会多出一群姓李的突厥子孙抢着要继承死敌唐朝的大统。”

      李世民从这一长段中自动提取出了关键词,他由怒转喜,喜笑颜开,一掌拍在桌案上,“李治消灭了西突厥!好,不愧是我的儿子!”

      长孙无忌作为舅舅听见自己的小外甥能做出这么大的功绩,自然也是高兴的。但他不会漏掉苏定方的名字。
      “陛下。这苏定方应当就是日前在阴山下擒获颉利可汗的那位猛将吧。他竟能一举消灭西突厥,实在是个良才,不如将对他的赏赐再提高一些。”

      李世民喜滋滋的扭头催促着宫人,“快去将我的雉奴抱来,让爹爹亲亲。哎呀。这都有半日没见了。我的好雉奴快快抱来!”

      长孙无忌无奈道:“陛下。听其所言虽然李治消灭了西突厥,但恐怕其中还有内情。”

      知道您高兴,但您先别高兴。

      杜如晦不解道:“依上天所言,既然小皇子已经剿灭了西突厥。为什么这灭国的西突厥,还能在百年后作乱呢?”

      众臣面面相觑,也都是想不通。

      “命运的有趣正在于此,当年匈奴冒顿单于将刘邦围困于白登山之时,又怎能想到,汉室灭亡,却会多出一群姓刘的匈奴人打出汉赵的大旗,要接汉室的大统。”

      “说归正途,唐末五代,赐姓在高级军事统帅和他们的下属之间是非常普遍的事情,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占一占当爹的便宜,还能加强互相之间的纽带。说一句人话就是,晚唐到五代,大家都有一个当爹的梦想。”

      “养子继位,除了郭威与柴荣,同时期还有后唐李克用与李嗣源,李嗣源的好女婿石敬瑭更是认了契丹做干爹,割让燕云十六州,用无耻的卖国行径换得契丹的支持,推翻后唐建立后晋成了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儿皇帝。
      当然啦,石敬瑭是沙陀人,本就是关外突厥异族。没准他自我国别认同是契丹,一心就想打开中原大门迎接家人也未可知。所谓‘我蛮夷也!不知周礼!’。
      石敬瑭的继承人同样是养子石重贵,石重贵还算有点血性,不肯向契丹称臣,敢于同契丹开战。可惜他能力不足,最终为自己换来了契丹二十年旅游卡。”

      哪怕知道那后唐的建立者并非李唐的后人,而是西突厥人,但对方怎么说都顶着一个唐字。
      听到后唐就这么被一个儿皇帝灭了,尉迟恭本就不舒服的心情更是老大不舒服,他呸了一声,“什么他娘的后唐,这么就让个契丹给灭了,真他娘的没用。不过,这契丹又是什么东西?”

      说突厥,大家还能勉强理解一下……理解个西瓜。
      这契丹又是什么无名小卒?

      还是博学多闻的房玄龄主动为大家解惑,“漠北有一蕃族,名为契丹。”

      长孙无忌,“强否?”

      房玄龄想了又想,委婉道:“不及回鹘。”

      连回鹘都不及,李世民长眉一挑,颇感不可思议,“区区一小族也敢染指中原?”

      突厥之强盛,众所周知。
      可眼下最强的东突厥都被他们大唐打得灭国了。

      若说突厥入寇中原,对于大家来说还是勉强能够理解的事情。就当他们死灰复燃。

      可这在关外不成气候的小小契丹都能扶持儿皇帝登基覆灭突厥人,还有什么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对契丹打开中原的门户,未免太过于离奇了。

      李世民瞠目结舌,“世上竟有如此软骨的君主?”

      这种离奇又离谱的未来给刚刚亲眼见证过东突厥覆灭的大唐开国重臣们的世界观产生了一点小小的震撼。

      天音并没有就契丹多言,似乎只是浅浅一提。
      “当赵匡胤被柴荣相中时,柴荣已经贵为晋王,任职开封府尹兼功德使。那么之前我为什么会说赵匡胤幸运,家人们应该能够理解了。
      这差不多是入职三年,手握原始股,公司直接风口上市,同时自己又被已经准备接董事长班的太子一眼相中,提拔成了太子党。前程富贵,指日可待。”

      王朴更是不解,“赵匡胤究竟是何人?为什么它总是在介绍这赵匡胤?”

      “你或许会想富二代而已,能不能接下祖宗基业两说。但我要告诉你柴荣本人是绝对配得上郭威这般信赖,他并非什么混吃等死的二代,而是最出色的太子人选,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帝王,足以与唐太宗比肩!”

      柴荣呼吸变得粗重,心口怦怦直跳。

      足以和唐太宗比肩!这是何等高的评价?!
      可他不明若他真贤德足以比肩唐太宗,为何会失国失道?

      一时殿中哗然,王朴简直要站不住,只能激动的紧紧抓住柴荣的胳膊。

      所有听到这话的人都是狂喜而激动的。
      众人还未平息心情。

      那道声音又不紧不慢道:“这里香炉就引用一下后世诸位大手的评价,暂时让家人们有个印象。”

      光幕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黑字。
      【欧阳修:世宗区区五六年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而方内延儒学文章之士,考制度、修《通礼》、定《正乐》、议《刑统》,其制作之法皆可施于后世。其为人明达英果,论议伟然。即位之明年,废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是时中国乏钱,乃诏悉毁天下铜佛像以铸钱,尝曰:“吾闻佛说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于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其所惜哉?”由是群臣皆不敢言。尝夜读书,见唐元稹《均田图》,慨然叹曰:“此致治之本也,王者之政自此始!”乃诏颁其图法,使吏民先习知之,期以一岁,大均天下之田,其规为志意岂小哉!其伐南唐,问宰相李谷以计策;后克淮南,出谷疏,使学士陶谷为赞,而盛以锦囊,尝置之坐侧。其英武之材可谓雄杰,及其虚心听纳,用人不疑,岂非所谓贤主哉!其北取三关,兵不血刃,而史家犹讥其轻社稷之重,而侥幸一胜于仓卒,殊不知其料强弱、较彼我而乘述律之殆,得不可失之机,此非明于决胜者,孰能至哉?诚非史氏之所及也!】

      ·
      另一面,长安。

      李世民侧身向身边群臣问道:“你们谁知道这元稹是何人?《均田图》又是什么?”

      ·

      郎朗的女声一字一句的读着,冷静,平缓,毫无波动的语气,却让后周众人一时情绪激昂,各自潸然泪下。

      区区五六年,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威武之声震慑夷夏……这是何等的英明神武!
      天下已经动荡不安百年,未见明主,百姓吃尽颠沛流离的战争之苦。

      以天音所言,这一统天下的机会不正在吾辈!

      殿内之人,无论是柴荣,还是王朴,哪怕是那几个大字不识一个的阉奴。
      谁家没有死在战乱之中的亲人呢?道路旁成堆的枯骨也曾是有父有母有手足兄弟的人。

      正是因为家破人亡,他们为了活下来,才只能被卖为奴才,让人踩在脚下,困在此处。

      无休止的战乱,看不见希望的未来,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到绝望。

      若能天下统一,离家从军的游子便能归家。
      这宫中阉奴也不必再担心明朝换了主人又要惨遭一次屠戮。

      众人悄悄投向柴荣的目光都变得不一样了,充满仰慕之情。

      柴荣盯着光幕,眼中点燃了新的光亮。
      他已经不再为周终会被宋取代而黯然伤神。

      五六年,仅仅只是五六年,他就能够取秦陇,平淮右,复三关。
      而王朴已为他推算过,他足足有三十年。

      三十年,足够他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哪怕最终失国,哪怕最终大周仍会被宋朝替代,但他能够做得到这些,能让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柴荣心下豁然开朗,只觉得这一生已经他足够死而无憾了。

      光幕上的字句再次变幻。

      【司马光: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再一闪

      【张佩伦:同一伐南唐也,世宗之正胜于宋太祖之谲。陈觉矫命欲杀严续,帝曰:“续乃忠臣。朕为天下主,岂教人杀忠臣乎!”何等光明磊落!林仁肇有威名,宋潜画其像,引使都观之,问何人,曰林仁肇也。将来降,持此为信,国主鸩杀仁肇。此何等举措也!
      尝思五代各辟,惟周世宗英毅有为。父事契丹之石氏固不足道,即赵之太祖、太宗合为一人,亦不足望其项背,乃陈桥谋变,既以显德七年没其嗣君,改元之号,而受禅之后,曾不闻如南唐之于义祖,隆世宗以别祀之礼,可为凉薄。拟辑世宗一朝为本纪,而以其时将相为传,以存其南北征讨之略,足以上掩李、刘诸辟,下扫隆、平两朝。冯道云:“陛下能如唐太宗否?”噫!无太宗之福与寿,天厄之也。至于才,则庶几矣。】

      王朴前面看得心潮澎湃,到张佩纶这一张,他却是越看神色越发凝重。

      电光火石之间,他总算解开了之前的疑惑,这天音口中所言的赵匡胤竟就是这所谓的宋太祖!
      而这宋太祖明明深受皇恩,被柴荣一手提拔起来,却‘陈桥谋变,既以显德七年没其嗣君,改元之号,而受禅之后,曾不闻如南唐之于义祖,隆世宗以别祀之礼,可为凉薄。拟辑世宗一朝为本纪,而以其时将相为传’。

      王朴面色巨变,“陛下,这赵匡胤该杀!不如现在就速速召入宫中,将这贼子斩草除根。”

      柴荣此时冷静下来,却开口道:“当年后汉隐帝一觉醒来对先帝说,‘我夜来梦尔为驴,负我升天,既舍尔,俄变为龙,舍我南去,是何祥也?’当初先帝为后汉立下汗马功劳,一心襄助隐帝登上帝位,但隐帝一登基就几次三番无故杀死朝中老臣,下手残忍暴虐,以至于朝野之间人心惶惶,隐帝失去人心。文伯,你也要我做隐帝吗?”

      王朴,“臣不敢。只怕这赵匡胤包藏祸心,迟早要作乱。”

      柴荣,“我既然已经知道他会作乱,那么先机便在我。有我在一日,便不会给他作乱的机会。如今朝中正缺人才,他乃将才,暂且一用。况且,一场兵变不是一人之事,必须找出源头才能杜绝。”

      没办法,他现在刚登基,攒点班底不容易。
      能用的能打的年轻将领更是少之又少。

      马上柴荣就要亲自上战场和北汉对战,这个关头把自己的心腹将领无缘无故拉出去斩了,不用想也知道会让军中人心动摇。
      就算要处理赵匡胤,至少也不能在这个时候。

      王朴还想要再劝。

      读完最后一句,女声难得长叹了一口气,“这位周世宗,才能足以与唐太宗比肩。可惜 啊,他什么都好,就是活不长。”

      “上天留给他当皇帝的时间,只有五六年。”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二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